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经过了长期的发展,由一直延续的和竞技体育相结合的模式到现今重视学生体质和健康的模式.显示了我们更加务实的教育思想。但是我们在学生的体育教育中,到底还缺乏什么,还有那些提高的空间,也许可以从美育方面来思考一下。本文建议重视学生体育审美观的培养,使其加深对体育运动的理解,更好的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2.
健康意识的培养和养成是健康体育的首要任务,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应紧紧围绕不断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学习健康体育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健身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来进行改革实践。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和更新观念,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体育教学与育人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体育和终身体育观。  相似文献   

3.
“阳光体育”运动推出的目的是在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通过开展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可以增加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参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黄伟强 《魅力中国》2010,(17):235-235
学校体育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和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体育理论课有其他学科专业课不具备的良好条件,所以利用好这个平台,不但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更好的对学生进素质和德育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加强理论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理论指导体育实践的能力和习惯。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不仅仅是体育理论课的任务,还要贯穿于日常教学和体育实践课中,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理论要为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5.
李翔 《魅力中国》2013,(34):264-264
目前,中职学校的体育课教学已不适应国家对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要求,影响了学生体育课程的学习和体育教学的开展。要充分发挥体育的多功能性,将体育的健身、教育、娱乐以及培养提中职业能力等功能融于其中,立足素质教育,并为学生从事“终身体育”打好基础是现阶段中职院校体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因此,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进行科学的改革,使其顺应时代的发展,已成为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当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终身体育”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处前处长保尔·朗格朗提出的一种教育观念。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技能与习惯养成等方面的能力。要真正做到这些,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概述了社区和社区体育活动的概念,论述了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提出社区体育带动学校体育的改革建议:社区体育促进学校体育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根本目标;学校体育应特别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论述“武德教育“在学校体育教学的作用,以便在以后的体育教学中加强武德教育。方法: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结果:武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结论:武德教育和体育教学中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蒋惠忠 《魅力中国》2010,(23):383-384
本文运用文献法等研究方法,着重以如何在体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出发点,从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课中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开发课外活动潜力,健全课外活动制度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课堂教学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主线,向学生传授体育的价值观念、知识与技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学会锻炼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终身不间断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打好坚实的身体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刘晓军 《魅力中国》2010,(32):366-366,373
人文素质作为当前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已经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方向和学校体育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从体育人文精神的实质、价值意义、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聂军华 《魅力中国》2010,(34):342-342
众所周知,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并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更高层次的人才。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教育学生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并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在“中学体育目的和任务”一章中明确指出:“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学,不应该理解为仅仅是运动技术的传授,而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钟如平 《魅力中国》2013,(32):378-378,370
语文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是追求素质教育的目标。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在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充分的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的素质教育应是:学生在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还要接受知识的传授、道德的培养和美育的渗透。本文在对美育与教育、美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的理解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中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实际,从“语言美”、“情节美”、“形象美”、“感情美”、“意境美”、“蕴含美”、“自然美”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的方法”。文章力求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正确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挖掘、去采撷、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引导学生在美的探求中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并激起他们对于丑的憎恶,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培养他们正确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3.
周宏  殷坤 《魅力中国》2014,(14):251-251,333
美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应贯彻于教育的各个环节。美育在体育教育中与其它教育一样有明确的目标。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教育中关育教育的意义、功能、依据、框架与运用进行了阐述。研究结果认为:体育教育中美育教育的意义与功能主要是使学生体型美、精神美、动作美和语言美.历史、现实、理论是构建体育教育中关育目标的三大依据。最后,文章提出了有关体育教育中美育目标构建的具体设想,强调了美育在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试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肩负着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实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接轨 ,必须将学校体育从封闭状态中解放出来 ,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爱好和能力 ,改进和充实终身体育内容  相似文献   

15.
魏东风 《魅力中国》2010,(36):48-48
终身体育是贯穿人的一生的生活内容,学生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后几十年,仍能自觉地从事体育锻炼,首先应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中学生处在12—15岁年龄段,是从学龄儿童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关键时期,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全面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养成锻炼的习惯,培养体育意识的重要时期。如果少年时期身体发育得不好,如脊柱侧弯、驼背、呼吸机能差等等,到了成年以后往往无法弥补,而成为终身的缺陷。所以,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的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终身体育的重要一环,是人们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中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庆春 《理论观察》2003,(5):115-116
体育与健康问题是21世纪国际社会关注的共同主题,学校体育教学如何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是体育教学工作者必须认真实践与探讨的问题。体育教学实践表明,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要认真理解其思想的内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杜恒伟 《老区建设》2012,(10):63-64
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新理念,把握体育教学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积极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心理健康。这就要求教师面对新课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并帮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克服其心理障碍,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8.
曾沪湘 《魅力中国》2010,(32):365-365,361
终身体育是学校体育的一个发展方向,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要以终身体育为指导,体育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意识、习惯和能力推动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接轨责无旁贷。作者从体育教师的角度出发分析、探讨终身体育的概念、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促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宣传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居民的体育素养和健康生活意识。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论述了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必须切入素质教育轨道:学校体育教学应把增强学生体质放在首位,面向全体学生,摒弃“选手制体育”目标,改革旧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树立终身锻炼的理念。建议:学校体育改革必须以教学观念更新为先导,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切入口,加强体育器材、场地建设,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素质教...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体质,而且还可以向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陶冶情操,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学校体育教学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