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石兴 《中国保险》2013,(8):50-54
我国四川“4·20芦山大地震”发生后,巨灾保险再次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世界上巨灾保险法规的诞生一般在一个巨灾事件之后的二至三年。自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至今,我国经历了七次巨灾事件,遗憾的是巨灾保险仍然在争鸣呼吁之中,着实令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面临日益严峻的农业巨灾风险威胁,国家开始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及农业巨灾风险问题。如何发挥政府和商业保险公司的作用,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模式,是摆在我国政府、保险实业界和学术界面前的一个非常紧迫的课题。本文首先描述了我国农业巨灾造成损失的现状及政府参与农业巨灾保险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我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的现状;再次选取与中国农业生产等条件相似的日本、菲律宾、印度等国家进行比较分析;最后阐述了我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巨灾风险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产品,能够有效地转移和分散巨灾风险。本文首先阐释了传统风险管理技术——再保险的微观运作机制,并指出其在面对巨灾风险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进而推演出引入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必要性。本文以1978~2010年间中国发生的214起地震灾害事故为样本,根据地震损失分布特点并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债券定价原理推算了地震巨灾债券的收益率及价格,从而对我国地震巨灾债券进行了初步设计。最后结合我国保险业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商业化、事前补偿的巨灾保险是巨灾风险管理发展的趋势。我国应该逐步构建以政府为主导,涵盖政府、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资本市场和潜在受灾者五个主体的巨灾风险管理模式。在实际运作中,要考虑巨灾保险承保、保险公司巨灾风险转移和区分潜在客户等。  相似文献   

5.
通常有两种方式建立巨灾保险基金,一种方式是为每一种巨灾风险建立单独基金,另一种方式是为所有的巨灾风险建立一个联合基金。本文在构建巨灾保险基金规模函数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比较了两种方式的基金规模,通过理论推导发现巨灾保险基金规模随着风险容忍度的降低而增加,在风险容忍度相同时,联合巨灾保险基金的规模不大于分别建立巨灾保险基金的规模之和。本文选取地震和洪水这两种巨灾风险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实证发现,对于我国财产保险业而言,在巨灾保险基金成立初期,巨灾承保比例为40%时对应的巨灾保险基金规模为289.22亿元。  相似文献   

6.
商业化、事前补偿的巨灾保险是巨灾风险管理发展的趋势.我国应该逐步构建以政府为主导,涵盖政府、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资本市场和潜在受灾者五个主体的巨灾风险管理模式.在实际运作中,要考虑巨灾保险承保、保险公司巨灾风险转移和区分潜在客户等.  相似文献   

7.
农业巨灾保险发展滞后和长期以来形成的政府财政救济和灾民损失自担的风险自留管理策略,使我国农业巨灾风险无法有效分散,巨灾损失不能及时补偿,农业巨灾已经严重威胁着我国农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通过对美、日、法三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策略的分析,基于中国农业发展的实际,以发展我国农业巨灾保险为实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的基础平台,构建以风险转嫁为主、风险控制为辅的综合农业巨灾风险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杨美 《河北金融》2011,(11):61-64
针对近几年来农业巨灾频繁发生、损失影响较大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农业保险等传统巨灾风险管理工具使用现状及劣势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再保险、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农业巨灾证券和指数保险等新型农业巨灾风险管理工具,以进一步有效分散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巨灾风险.  相似文献   

9.
中国每年都要面对地震、洪水、极端气候等自然巨大灾害,作为商业保险公司的巨灾保险面临极大的风险。本文从巨灾风险的内涵分析,分析了保险公司在巨灾保险风险方面的现状,提出了完善风险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及四川地震的发生,各界对巨灾保险这个风险管理手段的渴望也越加迫切。本文通过对巨灾风险公共性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在政府主导下建立以政策性巨灾保险公司为中心,以再保险和发行巨灾债券为风险分散手段,以多样化的政府救济为补充措施的巨灾保险体系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汶川地震,损失巨大,而我国的保险行业并未承担起足够的帮助国家和人民分先灾害损失的责任,这主要是由我国巨灾风险损失的保险补偿机制还不完善,因此建立我国的巨灾保险机制已经刻不容缓。首先介绍巨灾损失的多维补偿机制,然后归纳总结发达国家巨灾风险损失的保险补偿机制,最后构建我国巨灾风险损失的保险补偿机制,完善我国保险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2.
张涵博 《上海保险》2013,(5):27-30,39
巨灾保险是巨灾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工具。通过巨灾保险,可以将自然灾害的损失风险进行有效的分散和转移,促进防灾减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展,对于一国的经济社会繁荣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面临着除了火山爆发之外所有的巨灾风险,巨灾保险对我国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巨灾风险可保性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家智  陈利 《保险研究》2011,(11):20-30
巨灾保险虽然一直未能真正踏上破冰之旅,但近年频发加剧的巨灾,使巨灾保险再次成为保险业的聚焦领域。巨灾风险可保性争论不休,业界徘徊不前,厘清巨灾风险的保险属性,可否引导市场参与巨灾风险的有效管理,特别是金融市场、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动推进,更是尚需解决的问题。基于巨灾风险管理的理论分析认为,我国巨灾风险具备可保性有其理...  相似文献   

14.
随着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及四川地震的发生,各界对巨灾保险这个风险管理手段的渴望也越加迫切.本文通过对巨灾风硷公共性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在政府主导下建立以政策性巨灾保险公司为中心.以再保险和发行巨灾券为风险分散手段,以多样化的政府救济为补充措施的巨灾保险体系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关于建立我国农业巨灾保险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我国的农业巨灾保险体系尚未建立,保险在巨灾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巨灾损失只能由政府和社会来承担。推动农业巨灾保险制度建设、增强我国应对巨灾风险的能力,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农业巨灾保险体系的发展、以及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并对我国建立农业巨灾保险体系的制度模式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的农业巨灾保险体系尚未建立,保险在臣灾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巨灾损失只能由政府和社会来承担。推动农业巨灾保险制度建设、增强我国应对巨灾风险的能力,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农业巨灾保险体系的发展、以及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并对我国建立农业巨灾保险体系的制度模式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相对巨灾带来的高昂损失,政府补贴、社会救济等单纯的救济手段显得势单力薄,巨灾风险分散能力明显不足。故而,妥善建立好巨灾保险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农业保险、地震保险、洪水保险三方面对我国巨灾保险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分析我国巨灾保险发展进程中的问题。结合有关巨灾种类,基于我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背景下,提出建设带有国家标签的巨灾保险体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外巨灾保险制度及借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由于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的缺失,地震给受灾群众和企业带来的巨额经济损失和比例较低的保险赔付之间形成了鲜明对比.本文借鉴国外巨灾保险制度的先进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现实困难,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推行巨灾保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巨灾风险证券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云超 《上海保险》2004,(8):39-40,47
巨灾风险是指那些发生概率很低,但一旦发生将造成一定地域范围内大量的保险标的同时受损,从而引发巨额的保险索赔的事故,比如洪水、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瑞士再保险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巨灾风险的爆发频率有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巨灾风险造成的损失程度也不断增加,比如1994年神户大地震造成了50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911”事件的损失也不下于500亿美元。究其原因是(1)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20.
天气指数保险:我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工具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近几年来,农业巨灾频繁发生、损失影响较大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农业保险等传统巨灾风险管理工具使用现状及劣势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积极发展天气指数保险这种新型农业巨灾风险管理工具,进一步有效分散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巨灾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