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告称,自2012年6月1日起,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将改进人民币对日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由此前根据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以及美元对日元汇率套算形成,改为根据直接交易做市商报价形成,即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向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做市商询价,将直接交易做市商报价平均,得到当日人民币对日元汇率中间价。这意  相似文献   

2.
王亚亚 《中国外汇》2015,(16):46-49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通过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实现市场化波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以供需为基础的汇率中间价市场化。在8月11日央行宣布改革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机制之后,外汇交易市场短期发生剧烈波动。经三天时间的过渡,8月14日收盘之际,人民币汇率渐趋稳定。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机制的调整,使得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再迈一步,人民币汇率将更富有弹性、更趋市场化。为此,本刊记者连线摩根大通亚洲货币与新兴市场中国区主管徐文波、中国农业银行金融市场部衍生交易处处长李大鹏、中信银行资深专家袁田军。  相似文献   

3.
汪洋 《中国外汇》2007,(7):20-21
新闻聚焦2007年6月13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6282元,  相似文献   

4.
事件     
人民币汇率再创新高突破1比7.63的整数关口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07年6月13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6282元,人民币汇率突破7.63的整  相似文献   

5.
管涛 《中国外汇》2015,(16):42-45
以中间价形成的市场化作为突破口,触及了汇率改革的核心内容,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的改革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2015年8月11日,人民银行公告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由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收盘价,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形成报价。改革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市场的强烈反应,人民币汇率再次成为全球焦点,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近期中国汇制改革对金融产业利益影响评价 (一)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介绍。2005年7月21日19时,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政策.此次改革主要内容为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中国人民银行有权力适时调整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的正常浮动。  相似文献   

7.
要闻回放     
2007年人民币汇率11次创出新高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月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7595元,这意味着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接近4.52%。2007年以来短短1个多月中,人民币汇率已经11次创出汇改以来新高.按照2006年12月29日的汇率中间价计算,新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已累计升值了492个基点。(来源:新华网)  相似文献   

8.
外汇     
破10人民币对欧元汇率今年首次人民币对欧元汇率中间价今年二季度以来整体上演升值行情,并于9月2日首度突破1:10这一重要关口。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9月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8359元,1欧元兑人民币9.9667元,100日元兑人民币6.2986元,1港元兑人民币0.87577元,1英镑兑人民币12.2561元。  相似文献   

9.
做市商制度是国际外汇市场上主要交易制度之一.做市商作为价格形成的中介与核心,不断进行双向报价,以自有资金与投资者进行交易,并通过买卖价差实现一定的利润,为市场提供流动性.2005年5月,我国外汇交易中心推出外币做市商制度,中国银行等九家中外银行成为首批做市商,外币买卖包括欧元/美元、英镑/美元等八个货币对的即期交易.2006年1月,我国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推出美元/人民币做市商制度和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并改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  相似文献   

10.
《大众理财顾问》2008,(10):13-13
人民币对欧元汇率中间价今年二季度以来整体上演升值行情,并于9月2日首度突破1:10这一重要关口。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9月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8359元,1欧元兑人民币9.9667元,100日元兑人民币6.2986元,1港元兑人民币0.87577元,1英镑兑人民币12.2561元。  相似文献   

11.
2006年首个交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开始引入询价交易方式(OTC方式),同时首批13家人民币做市商正式入场交易,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也以新方式产生。新的交易模式引入后,银行间外汇市场运行平稳,交易活跃。市场反映良好。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人民币以涨势收官,12月3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6227元,连续9日升值。进入2011年,人民币也没有停止升值的脚步。2011年1月1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升破6.6,以6.5997再度创下汇改以来新高。  相似文献   

13.
事件     
《证券导刊》2011,(16):7-7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破6.5关口 从央行获悉,2011年4月29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4990元,1欧元对人民币9.6348元,  相似文献   

14.
1994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挂牌了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和港币等五种国际储备货币。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加大,微观主体出于节约汇兑成本的需要,对人民币与新兴市场货币兑换交易的需求不断上升。为满足经济主体的需求,中国人民银行积极探索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挂牌人民币对新兴市场货币交易。2010年11月22日,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挂牌人民币对卢布交易。挂牌以来,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新兴市场货币交易健康发展,报价日益活跃,成交快速增长。截至2011年9月末,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卢布成交53.10亿元人民币,2011年下半年以来的交易量也已超过了人民币对英镑的交易量。在我国银行间市场挂牌人民币对卢布交易一周年之际,本刊特推出四家人民币对卢布做市商相关经验与感想的专题文章,供市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事件     
《证券导刊》2008,(13):7-7
人民币兑美元突破七元大关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08年4月10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9920元,1欧元对人民币11.0715元,100日元对人民币为6.8951元,1港元对人民币0.89788元,1英镑对人民币13.8116元。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公告,自2006年1月4日起,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简称OTC方式),改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  相似文献   

17.
皓然 《证券导刊》2010,(43):19-19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11月1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6242元,该中间价较10日大幅走低208个基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第二个交易日创出汇改以来新高。短期内,人民币汇率或将继续创新高,可重点关注人民币升值受益股。  相似文献   

18.
数字点睛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9月19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突破7.94关口,以7.9342创下汇改以来新高,较前一天上升了89个基点。这意味着自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累计升值已超过2.2%。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06年9月19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到底要不要升值,这一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检验中得到了最为准确的解答:人民币可以在较长时间内缓慢的升值,以此来消除人民币升值的压力.2005年7月21日19点起,中国政府宣布进行汇率制度改革,取消紧盯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2006年12月2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7.8087元.2007年3月2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7.7310元.2008年1月28日,1美元兑人民币7.1996元.2008年3月25日,人民币与美元的汇价达到了1美元兑7.0463人民币.  相似文献   

20.
《中国货币市场》2007,(9):56-61
8月,银行间外汇市场运行平稳,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持续活跃。8月,人民币继续走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在大幅振荡中走低;月末报收于7.5607,与2006年年末中间价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3.28%,与2005年汇改当日中间价比,累计升值9.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