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隐喻与英语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隐喻的研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在隐喻已经从修辞学的研究范畴进入了人类的认知研究,人们已经意识到它是认识世界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在英语学习中适当应用隐喻,提高学生的隐喻能力,有助于学生建立起深层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并获得相关的文化知识。本文介绍了隐喻的本质与隐喻能力,并从三个方面探讨了隐喻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英汉时间概念的空间隐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用空间概念来隐喻时间概念是一个普遍的认知过程。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主要基于两个隐喻方式:时间在动的隐喻和观察者在动的隐喻。而基于时间参照点和观察者参照点的不同,时间的空间隐喻又可划分为以观察者为参照点的隐喻和以时间为参照点隐喻。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翻译的难点之一,因为隐喻承载着特定民族的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内涵。文章讨论了隐喻的概念、隐喻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隐喻翻译的四种有效方法:直译法、转译法、解释法、隐喻添加法。  相似文献   

4.
Lakoff和Johnson合著的《我们藉以生活的隐喻》提出了认知隐喻理论,将隐喻研究从语言层面提升到了思维层面。认知隐喻理论逐渐发展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大焦点,但在隐喻概念、隐喻工作机制、隐喻与文化的关系、隐喻研究方法论等方面存在问题,从而招致批评与争论。Lakoff、Johnson及其支持者一方面提出反批评,另一方面则提出对策,进一步对理论体系进行完善。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认知隐喻理论在批评中发展成长,研究层逐步形成了"语言——思维——文化——身体——大脑"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概念隐喻作为思维隐喻,是以民族文化认知体验为基础的。因此,隐喻翻译也要受到源域和目标域的社会文化、民族习性、文学传统等因素的影响。《红楼梦》中的大量植物隐喻不仅刻画了人物的个性,映衬着她们的命运,还丰富了语言的表达,饱含民俗文化。《红楼梦》两大经典英译本在植物隐喻翻译方面各有得失。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概念整合理论探讨了新奇隐喻、不透明隐喻的意义成因。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新奇隐喻、不透明隐喻存在的基础不是输入激活跨域映射,而是输入激活概念整合空间的认知推理,因此,其新创意义的生成是超字面意义的整合,是空间整合推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不同语言文化之间在隐喻使用上有较大的差异。由于英汉语中隐喻概念的文化存在着共性和个性,所以,在翻译过程中既传递信息等值,又要传达不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8.
从认知规律探讨隐喻的认知系统如何构成语言的心理基础,总结隐喻在现代汉语词汇中的表现形式。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积淀着文化内涵的隐喻构成了留学生掌握汉语的难点。因此隐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隐喻推理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概念隐喻是内化于不同语言文化中的思维结构,在不同民族语言中呈现出相同或相异的隐喻表达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概念隐喻,可有效帮助学生在思维层面上理解异族语言,了解语言背后文化的异同,建构新的认知模型。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文化历史形成的过程中,动物和人的联系紧密。在英汉语言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动物词汇,其隐喻涵义相当丰富。本文在前人隐喻理论研究基础上,从文化视角切入,通过英汉动物隐喻的对比研究,进一步分析其内在的文化差异,对英汉动物隐喻异同的文化内涵包括生活条件、宗教信仰以及文学因素作出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隐喻翻译教学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及难点,传统英语教学忽视了对学生隐喻思维习惯和隐喻翻译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学者应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英语隐喻翻译教学培养模式,结合隐喻所涵盖的英语文化信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充实隐喻积累,通过对概念隐喻映射理论的运用,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新喻体意象,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旅游工艺品是旅游业中对文化资源进行商业化开发的方式之一。在开发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当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以及外来文化之间的涵化现象。旅游者虽然追求文化的真实性,但他们并不苛求文化的原形。而文化商品化虽然可能会使旅游工艺品有失去文化真实性的危险,但如果能处理好文化涵化问题,旅游工艺品则可成为传承和发扬地方文化的有力工具。旅游工艺品开发应在对当地文化元素保护的基础上,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完美结合,走品牌化、特色化、功能多元化的开发与设计道路。  相似文献   

13.
湘桂黔边侗族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实现区域协作就是必由之路。提出了构建“侗族文化旅游圈”的理论基础,并分析了“侗族文化旅游圈”构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最后得出了构建“侗族文化旅游圈”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实践建议。为“侗族文化旅游圈”区域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提供了一个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产业化是文化发展的一种趋势,是保护民族文化以防止文化同质化的一种有效途径。花山文化是以花山崖壁画为物质载体,包括神秘的崖壁画、明丽的明江、浓厚的民族风情等为一体而形成的花山文化圈。通过对花山文化的稀缺性、脆弱性和独特性的分析,提出花山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构想——花山文化文艺化、商品化、节日化;从而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提升民族文化的竞争力,也促进花山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中国饮食文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与灿烂辉煌的中国饮食文化相比,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明显落后。有着各种学术背景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饮食文化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中国饮食文化研究还远未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用文化人类学中的某些理论研究中国饮食文化,这种视角能为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公民教育讨论必然涉及文化维度的思考。在全球化时代,我国公民教育更应该关注文化问题。当前我国公民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遭遇了三种文化问题:在西方文化成为霸权文化的情况下如何处理西方公民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多民族国家内部共同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问题,社会弱势群体公民教育中的文化资本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广义旅游文化的价值所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文化就是用文化的理论来观察和解释旅游现象,因为文化分大小,旅游文化也有大小之别。文化旅游是指与自然景观旅游相区别的人文景观的旅游,它是旅游的一部分。因此,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不是并列关系或者说统一关系,而是包含关系。旅游大文化概念的提出,不仅把旅游从阶级观点中解放出来,而且使人们对旅游活动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理性的认识,而不是仅仅把旅游看做一种产业。  相似文献   

18.
文化冲突与融合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虽说二者是有区别的,但本质还是统一的。高校是文化继承、传播和创新的地方,文化冲突必然在高校文化建设中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正确认识和处理高校文化建设的冲突与融合,对于促进高校文化的发展,构建和谐的高校文化,引导青年学生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本身也是文化的一种形式,它必然会折射出一定的社会文化内容。文化中的一些特点、时代特征、背景,或一种文化中所重视的一些方面,也可以从语言的词汇体现出来,而人名则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词汇。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浅析1912年到2005年的日本男子名字,可以解析其所隐含的时代、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20.
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十项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化的产业化、经济化是现代社会化建设和发展的大趋势。要实现、维护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化利益,必然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施化管理创新,加强化建设,利用民族化资源。大力发展化生产力,对化产品进行产业化、综合性、规模性开发,调整和优化化产业结构,扩大化企事业的数量和规模,加快专门人才培养,不断完善化产业政策法规,促使化产业健康发展,把我国由一个化资源大国建成世界化产业大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