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以2009年~2014年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战略差异度、女性高管与成本粘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基于代理问题及对未来的过度乐观预期,管理者会选择和同行之间具有较大差异度的战略,从而引起企业经营业绩的大幅波动,导致成本粘性问题,即战略差异度与成本粘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战略差异度越高,成本粘性越高;而女性高管对这一关系具有负向的调节作用,女性高管的存在能够显著改善战略差异度对于企业成本结构的负面影响,并且女性高管数量越多,职位越高,这种负向的调节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不同业绩期望差距下做出创新行为的选择,一直是制造企业战略决策研究的关键环节.基于组织行为、威胁刚性和前景理论等理论框架,将业绩期望差距纳入制造企业探索式和利用式创新的前因要素模型,实证结果显示:第一,历史业绩期望落差与企业创新行为呈现倒U型关系,且相对于探索式创新,历史业绩期望落差对企业利用式创新的敏感性更高;行业业绩期望落差与企业创新行为之间存在U型关系,且相对于利用式创新,行业业绩期望落差对企业探索式创新更加敏感.第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冗余资源均正向调节行业业绩期望落差与企业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第三,根据公司属性、行业、区域分组回归进行异质性检验,发现它们存在显著的差异,并且组织风险偏好在期望差距与企业创新间存在部分中介.进一步进行拓展分析,制造企业中两类创新行为均可提升企业绩效,两者的交互作用对企业绩效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企业可以在探索式和利用式创新行为之间取得平衡.研究结论为制造业创新发展和结构优化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规模主要集中在7人制、9人制、11人制上,通常会随着公司资产规模的扩大而增加.统计分析表明,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之间无确定性关系.我国上市公司中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的比例并不高,统计研究结果证明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的分离有利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中董事会成员持股数量低、年度报酬低,通过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我国董事会成员的持股数量、年度报酬与公司的经营业绩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目前董事更多地是一种名誉性的职务,服务全体股东的意识不强.  相似文献   

4.
心理契约实质上是一种关于关系双方对等权利义务的主观假设或约定.由于高管团队成员在企业成长中处于关键性的决策者位置,他们与公司间心理契约关系的动态变化将影响到企业规模扩张的质量.文章以212家不同相对规模的企业为样本,实证研究表明:高管团队交易型心理契约和关系型心理契约均与组织绩效显著正相关;相对规模类型对高管团队交易型心理契约有显著影响,但对高管团队关系型心理契约没有显著影响;相对规模类型对高管团队心理契约与组织绩效的交互作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外部空降CEO越来越普遍的背景下,以2007—2016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普通OLS回归和Heckman二阶段回归实证研究CEO外部继任者与高管团队互动关系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团队的异质性显著正向调节CEO外部继任者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关系;高管团队的稳定性显著负向调节CEO外部继任者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关系。以上研究结论表明,高管团队作为情境要素对CEO外部继任者与企业业绩的关系具有重要影响,这要求企业在进行CEO继任者的选择时应考虑自身的高管团队情境,从而强化外部继任者给公司带来的“适应性”效应,避免其“破坏性”效应。  相似文献   

6.
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实现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其通过重构治理逻辑深刻地影响企业集团的行为和决策偏好。文章以2010—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管理权集散的视角考察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集团权力配置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会促进企业集团管理分权,当企业业绩承压、行业竞争加剧以及管理层心态积极时,此种分权行为尤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从及时响应市场需求、促进人力资本结构升级和降低代理成本三方面对集团的管理分权决策产生影响;进一步研究显示,数字化转型下的分权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的稳健性。文章拓展了企业集团权力配置在会计实证中的应用,为数字化转型下的企业集团优化权力配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对企业规模与高管人员报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如果企业业绩变动、企业初始规模等变量保持不变,则最高管理人员报酬与企业规模显著正相关,高管人员团队规模变动不改变这种正相关关系;内部人控制程度越严重,企业规模变动对高管人员的报酬影响越大。这说明,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存在借用扩大企业规模名义来以获取更高报酬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DEA方法计算企业集团背景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检验了股权结构、终极所有权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全要素生产率呈U型曲线关系;股权制衡程度、最终所有者现金流权的提高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两权分离程度与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因此,保持适度的股权集中和制衡,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率,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选取2010—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高管薪酬差距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市场竞争对高管薪酬差距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差距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市场竞争强化了高管薪酬差距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但由于国有企业存在预算软约束以及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小,市场竞争的调节效应弱于非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0.
采用2007~2015年A股上市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以企业国际化速度对绩效的影响研究为中心,实证检验高管过度自信和海外背景对于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将国际化速度按照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进行划分,探讨高管过度自信和海外背景对于双维度国际化速度的影响,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其各自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高管过度自信与基于广度的国际化速度显著正相关;高管海外学习背景与双维度国际化速度均显著负相关;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速度与绩效显著负相关;高管海外学习背景对企业国际化速度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起到显著的倒U型调节作用;高管过度自信则进一步加深了基于广度的国际化速度与绩效之间的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盈余质量是衡量企业价值的重要因素。过度的盈余管理会诱导投资者的判断和决策,并对企业运营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明确会计事务所行业专长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相关性, 对于保护投资者权益、促进我国审计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本文以2012-2015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双重分析视角,对会计事务所行业专长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会计事务所行业专长与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水平和真实盈余管理水平显著负相关,即会计事务所行业专长能够显著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对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提出建议:会计事务所应发展自身的“优势行业”,努力提高行业专长;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应根据自身所处行业,尽可能聘请具备一定行业专长的会计事务所进行审计;政府监管部门应当培育和引导市场参与者树立审计专长观念,通过政策引导我国会计事务所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零售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近几年来外资企业在国内攻城掠地,国内企业却显得招架不及,如何面对将进一步开放的零售业市场所面临资金雄厚、规模巨大、管理先进的外国零售企业的全方位竞争,是必须加以充分重视和认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冗余资源视角确认了两类营运资金对企业价值影响机理的差异性,选取2007~201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此进行检验。研究表明,在经济繁荣时期经营状况较差的企业以及经济危机时期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与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经济繁荣和经济危机时期,经营状况较差的企业的理财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与企业价值正相关;经济危机时期,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的理财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与企业价值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企业集聚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组织形式选择,从规模经济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都可以找到其存在的合理根据。中小企业通过企业间组织关系建立的“准一体化”集聚规制结构,可以拥有比纯市场交易和单一企业更强的优势。中小企业集聚组织形式兼得了中小企业的灵活性优势和大型企业的规模优势,未来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将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转向集聚网络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15.
国际化扩张速度如何影响企业绩效是国际商务领域的一个新兴话题.本文收集整理了1990-2020年的38篇独立研究文献,采用元分析方法探讨国际化扩张速度及其子维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这一关系的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化扩张速度会提升企业绩效,但这一关系受到特定的边界条件的制约.当跨国公司来自新兴市场国家时,基...  相似文献   

16.
聚类和决策树方法有效的结合,不仅可以实现对会计师事务所多个因素的多角度考察,同时也可以避免人为假设因素的影响及敏感特征因素的丢失。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的可持续发展和其自身的条件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优秀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从内涵发展和外延拓展方面实现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7.
The extant literature has studied the effects of a firm’s service recovery efforts on the reactions of customers and employees following an individual service failure. However, the impact of recovery efforts on a firm’s performance after a public and large service failure—such as a large-scale information breach—has received scant attention. To address this gap, this current research develops a framework and finds support for the impact of service crisis recoveries on a firm’s performance, as measured by firm-idiosyncratic risk. Using a unique dataset of service crisis recoveries, the authors find that firms offering compensation (i.e., tangible redresses) or process improvement (i.e., improvements in organizational processes) show more stable performance (less idiosyncratic risk), from two quarters to two calendar years after the announcement of their recovery plan. In line with the documented dual effect of apologies, firms that offer apology-based recoveries display more volatile performance (higher idiosyncratic risk). Of note, this volatility increases with the number of affected individuals, and it remains unaffected even when the apology is expressed with high intensity.  相似文献   

18.
内部开发和外部招募是企业获取人力资源的两种重要策略,各有利弊。近年来,为了提高组织的灵活性、降低管理成本,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采取外部招募策略。但是,内部开发策略在保持组织核心的一致性、提高员工忠诚度、提升人力资本专有性、增强企业技能水平的可预测性与稳定性等方面具有优势,更有利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形成。现实中,企业应根据具体的情境,结合采用两种策略。因此,本文以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假设,人力资源的获取目的,以及人力资源的价值、专有性、可得性等为主要决策准则,分析总结了适合于采用内部开发策略的情境。最后,提出要以选拔配置、培训开发、绩效评估、薪酬激励等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构建人力资源内部开发机制。  相似文献   

19.
Despite the clearly visible effects of analysts’ pressures on C-level executives in the popular press, there is limited evidence on their effects on marketing spending decisions. This study asks two questions. First, how do analysts’ pressures affect firms’ short-term marketing spending decisions? Based on a sample of 2706 firms during 1987–2009 compiled from Institutional Brokers Earning System, COMPUSTAT, and CRSP databases we find that firms cut marketing spending. Second, more importantly, we ask if firms which remained more committed in the past to marketing spending under analysts’ pressures have higher longer-term stock market performance. We find that the stock market performance of firms more committed to marketing spending under past periods of analysts’ pressures is higher. The findings are replicated for R&D spending and are robust across measures, controls, and methodologies. Consideration of two industry-based moderators, R&D spending and revenue growth, and one firm-based moderator, whether the firm is among the industry’s top four market share or other lower share firms, reveals that the findings are stronger for high R&D and growth industries and lower market share firms. One key implication is that top executives respond to analysts’ pressures by cutting marketing spending in the short term; however, if they can resist these pressures, longer-term stock market performance is higher.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中国制造企业背景下,建立了供应链整合构面,提出供应链整合的多维度结构,并测量供应链不同维度对竞争优势和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供应链整合分为:企业内部整合、企业外部流程整合、企业与顾客信息整合和企业与供应商信息整合四个维度。除了企业与供应商信息整合对竞争优势及企业绩效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外,其他三个维度均对竞争优势和企业绩效产生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国制造企业供应链整合的因素构成及其对竞争优势和企业绩效的影响,对于进一步研究中国制造企业供应链整合实践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