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货币作为实物交易的媒介,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角色.无论是贵金属还是纸币,作为实物存在的现金,在交易中的转移表征着其代表的实物价值和交换功能的转移.而随着银行转账、刷卡消费等电子化货币转移方式普及,现金交易在绝大多数大额交易中消失了.当手机支付出现后,日常生活消费也能够实现便捷的电子化,使得现金出现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全社会去现金化趋势明显,给经济社会带来的了巨大变化.本文分析了去先现金化发展现状的特点,探讨了去现金社会实现的可行性,以及其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货币是人类社会长期分工交换合作的产物,其本身是商品,基本功能是交换媒介。当今的纸币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货币,而只是一种"命令货币"。货币的本质为交换媒介,超越其本质不当运用货币,试图刺激经济、增加就业其副作用会很大。不兑换纸币的体系较金本位体系易于受政府操控,倾向超发导致信用扩张。就现实而言,继续采用目前不兑换纸币制度使之运行平稳,需严格控制货币数量的供给,降低对实体经济的扭曲。货币作为交换媒介角度看是不存在问题的,而采用何种货币及如何运用此种货币才是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半个多世纪以来 ,许多经济学教材、论著和辞典中 ,将货币的本质界定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与马克思的原意正好相反。马克思一再强调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一般商品” ,而与货币相对立的其他众多商品是“特殊商品”。本文对学术界关于货币本质认识的是非进行了历史考察 ,指出斯大林倡导编写的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已经放弃了货币是“特殊商品”的提法 ,而我国学术界没有注意到。同时 ,对《教学与研究》发表的一篇论文的有关观点提出辩驳  相似文献   

4.
<正> 人民币的价值基础问题已经讨论了很多年了,但长期没有解决。这个争论的焦点,一般把它概括为黄金派与非黄金派之争。这个争论之所以不能解决,在我看来,同问题的提法有很密切的关系。我认为货币的基础只能是价值。就拿黄金来说,它也只是价值的表现形式而不是价值的基础。在以黄金充当货币的时候,纸币就是黄金的符号,也就是作为货币的黄金的价值符号,而不能说黄金是纸币的价值基础。在“人民币的价值基础”的争论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的我认为不是黄金派与非黄金派之争,而是黄金派与商品派之争,它们的共同点,就是要找出人民币的价值的物质基础。黄金派说这种物质基础是黄金,商品派说这种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本外币政策的协调正成为中国货币供应量调控的重要因素1.适度的货币供应是人民银行实现币值稳定目标的重要手段。1995年3月18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货币的价值是由商品价格指数来反映的。在一般的商品交易中商品的价值通过一般等价物货币来表现,货币的价值成为度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尺度。把这一系列的等式左右方交换一下,货币的价值便体现在众多的商品上,因而商品价格指数的变化就成了货币价值变化的显示器。物价指数为零则表…  相似文献   

6.
论纸币的本质与职能陈彩虹一关于纸币本质的讨论,应当说,我们已经有了许多许多的结论。但是,从整体上看,大量的结论并不是产生于对纸币本身本质的研究,而是来自于对货币一般或者是对商品本位货币研究的附带性分析。这样,纸币本身的质的规定性,也就在货币一般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虚拟资本与实质经济关系研究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0  
一、虚拟资本:形成机理、类型与规模虚拟资本是资本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指同实际资本相分离的、本身无价值却能够带来“剩余价值”(它其实是对剩余价值的一种分割)、并具有独立的价值增值运动规律的各种资本凭证。它一般以货币、票证(本票、支票、汇票、大额可转让存单等等)、股票和债券、金融衍生产品等形式存在。虚拟资本的形成是与货币的产生分不开的。货币开始时本来是为突破物物交换的缺陷而出现的一种交换媒介,但货币产生(并由纸币取代金属货币,而成为一种价值符号)后,在交换媒介功能之外,又增加了价值储藏功能,使得货币具备了转化成资…  相似文献   

8.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主义制度下两种公有制之间的交换、国营企业与国营企业之间的交换以及社会与个人之间的交换都是商品关系。各个历史时期的商品都是具体的,都有具体的社会性质。但是“商品交换一般”的概念应该理解为在交换中比较产品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实行等量劳动与等量劳动交换原则的交换方式。进入这种交换的产品就是商品。商品生产存在的前提是:社会分工,从生产到消费不能完全经过直接分配来实现,以及交换有采取商品形式的必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各种商品关系,各种商品关系之所以必要,是由于两种公有制的存在和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与按劳分配有联系的经济核算也是它们存在的原因之一。在所有三种商品交换当中,交换产品的时候都发生所有权的转移。但都不是完整意义下的所有权转移。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之间的交换也是如此。在商品关系当中,劳动者用所得货币购买消费品是比较特别的,它不是商品——货币——商品,而是劳动……货币——商品。这个表述的意思是,劳动由于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具有直接的社会性,直接表现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同作为商品的消费品进行交换。商品的消亡过程不是各种商品的商品性逐渐减弱,而是一部分一部分商品由于丧失它们存在的根据而退出历史舞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由于按需分配代替了按劳分配,消费品就不再成为商品。至于那时部分生产资料是否在一定时期内还会是商品,现在还难以断定。此外,本文对于人民公社为什么要实行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同时并举的方针,概括了许多有关这一问题的文章中的意见和发表了一些自己的意见。关于我国由社会主义所有制两种形式并存的局面向单一的全民所有制过渡过程中交换关系的变化问题,根据我国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一过渡的发展过程的一般了解,只可能具体地作了一些分析。并且认为,为了实现这一过渡,不仅要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采取必要的步骤,而且要在交换关系方面采取必要的步骤。  相似文献   

9.
钟岩  胡立心 《经济师》2001,(9):78-79
一、商品的价值、价格和效用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一种有用性 ,而这种有用性是人们需要这种商品的物质承担者。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这种有用性的取得有赖于商品交换。在货币产生前 ,这种交换是在价值相等条件下进行物物交换的。在货币产生之后 ,这种交换就以货币为媒介进行 ,这时要取得商品这种有用性 ,就必须支付货币 ,而货币本身就是一种具有价值的商品。至于商品的价值到底是多少 ,马克思认为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但由于生产方式、生产效率和市场供求等原因的不同 ,在市场中很难看到一种相似的商品其价值的体现价格完全…  相似文献   

10.
在金属货币体系中,生产金属货币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率大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率,商品的价格不断提高;在纸币体系中,纸币数量增长快于社会总价值量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商品的价格也不断提高。因此,无论是金属货币体系,还是纸币体系,马克思的价值价格理论与商品价格的历史变化之间没有任何背离,不存在什么"谜"。所谓的"世纪之谜",只是由于缺乏对马克思价值、价格和货币理论的全面了解而产生的误解。  相似文献   

11.
纸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规律是两个互相关联而又各自独立的规律。纸币流通为通货膨胀提供了可能,但不必然产生通货膨胀。只是在纸币流通破坏了它所代表的金币间的正确比例时,便突破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流通规律的约束,才步入一个呈在自己独特运动的通货膨胀规律。这个规律要经过①物价上涨慢于纸币增长;②物价上涨大体等于货币增长;③物价上涨超过货币增长。根据这一认识,社安主义应采取稳定货币政策。我国人民币是一种带有劳动券性质的一般等价物,客观上受社会主义基本规律和有计划规律制约,并受货币自身二重性的支配,不能实行通货膨胀政策。  相似文献   

12.
一、需要澄清的两个问题1.关于所谓“特殊性”问题(1)货币商品的特殊性。货币首先是一种商品,是一种普通商品,具有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自然属性,且凝聚着属于全社会的一般人类劳动。货币商品的“价格”依照价值规律,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货币商品的特殊性表现在,它作为一般等价物,可以购买任何其它商品;作为价值的直接代表,直接体现为社会劳动。货币商品不仅遵循商品流通规律,而且还必须遵循它自身  相似文献   

13.
货币是经济体系重要的媒介.从简单的商品交换到总合的商品交换,再到一般等价物的出现,商品交换的媒介逐步地固定在某些特殊的商品上,最终形成了货币.货币的出现是商品内部矛盾不断作用的结果.这些矛盾包括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以及个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货币具有双重属性,一是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二是作为分配权力的货币. 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物物交换的时代.由于受到交换物资种类的限制,他们开始寻找一种为交换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物品.这种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货币,主要是以一些必需品和稀有品为代表.随着交换的深化和交换媒介的竞争,金属以其材质的优越性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币材.之后,随着大额交易的发展和流通中的磨损,金属货币也开始显示出其使用上的不便和贬值等问题,作为金属货币的象征符号一纸币开始出现了.最初的纸币是以黄金为基础的,与黄金可以自由兑换,两者同时流通,纸币的发行量比较少.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速度空前的膨胀与发展,纸币逐渐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对货币演变过程的主流解释,都集中于货币的生产力属性——即作为交换的媒介,通过不断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推动了社会分工与交换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搞好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货币模式是国民经济中货币供应及管理的模式,是经济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我国的货币模式的理论与机制,谈一些认识和看法。一、两种对立的货币理论模式在货币符号理论上,同样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理论,那就是马克思的纸币流通规律理论和“货币数量论”。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第一、马克思纸币流通规律的基础和前题是,商品有价值,商品带着价格进入流通;商品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在流通过程中实现,而价格只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物化在商品内的劳动的货币名称,价格的基础是价值。而“货币数量论”的基础和前  相似文献   

16.
<正>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发展,产生了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货币的第一个职能,就是起着价值尺度的作用。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价值表现为价格,是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交换要遵循等价的原则,因此,在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等价交换中,自然要求价格与价值相符。但是,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这一客观要求,却只能在价格与价值的经常背离中自发地实现。这是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必然  相似文献   

17.
《经济纵横》2021,(2):15-22
对货币的理解一直存在着货币是一种商品还是一种信用的争论,但任何对货币单一的理解和分析都是片面的,借助于马克思的二重性方法方可获得对货币本质和作用的完整认知。马克思批判了货币的两种本质观,运用二重性方法对货币进行了系统分析。货币具有特殊商品和一般等价物的二重本质,其分析体现在马克思各个时期的文本中。货币在职能上也体现了价值尺度和交易媒介的二重性,每种职能又可进行二重分析。两种货币职能统一为价值储藏职能,即资本分析的起始,既是货币二重分析的结束,又是其升华。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引起热议。关于数字货币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数字货币到底是不是货币;二是数字货币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这里涉及两种数字货币,即自发的数字货币和法定的数字货币。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看,前者本身没有价值,只能通过现实货币这一桥梁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间接充当一般等价物;后者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由中央银行发行和调控,只是货币的数字化发展。尽管数字货币的推广和使用已成必然趋势,但两种数字货币的发展均受合法性、社会认可度等因素的影响,而不同国家对两种数字货币的态度和技术水平及其普及度,则给两种数字货币的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骆耕漠同志在货币论中讨论的第一个专题是:货币是私有交换经济所独有的产物 .货币是在有了渐渐增多的私人产品为商品来生产之后才产生出来的。读过《资本论》(第一章)原著的同志都}1:道,商品的价值的特性是只能在交换中由所交换到的另一商品的物体和物量(交换价值)来计量和表现。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价值形态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简单的、扩大的和一般的价值形态,最后为货币形态。为了展开讨论,骆耕漠同志引用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章分析完货币的产生问题之后所写的一段话:"17世纪最后年间关于货币分析的一个优越的开端,已经认识货币是商品,但也仅仅是一个开端。困难的地方,不在于了解货币是商品,而在于了解如何、为何、因何这种商品方才变成了货币  相似文献   

20.
如何界定电子货币这一新型货币的性质并分析其职能,是个有争议的理论问题。在界定电子货币的货币属性,分析其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以及分析其“内在价值”时,应依据马克思主义货币观。电子货币虽然是一种“竞争性”货币,但它并没有内在价值。电子货币的出现并没有推翻“符号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其本身并不具备内在价值”这一传统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