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经典理论,从长期和短期两方面对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到三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检验了Granger因果关系,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并从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角度来分析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的影响。验证结果表明,货币供给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同时我国货币存在内生性,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主要反映在物价水平上。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财政支出与职工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财政支出对职工收入增长的影响。通过协整关系检验得出财政支出与职工平均工资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根据模型及变量间因果关系,为落实财政政策提高职工工资水平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重点定量探讨了辽宁省财政政策实施效果.利用协整关系检验表明,辽宁省的财政支出、货币供给、税收以及实际GDP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财政支出对辽宁省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定量分析结果看出,辽宁省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实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拉动投资、促进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和解决内需不足等问题能够得到相关数据和统计检验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本文重点定量探讨了辽宁省财政政策实施效果。利用协整关系检验表明,辽宁省的财政支出、货币供给、税收以及实际GDP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财政支出对辽宁省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定量分析结果看出,辽宁省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实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拉动投资、促进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和解决内需不足等问题能够得到相关数据和统计检验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于失业率和经济增长率的研究都是基于线性假设的条件下进行的,奥肯定律就是基于线性假设条件下,研究并提出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负相关性。本文在非线性框架下,利用汉森和赛欧(2002)发展的阈值协整方法(threshold co-integration test)对中国的城镇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两者之间的关系重新进行了检验,利用我国1978~1994年的相关数据建立了阈值协整的实证模型,分析并验证了它们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1978—2009年中国货币供应量、产出和价格三者之间变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用Johansen协整检验发现在三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当中,仅M1与价格及产出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M0和M2均不存在。以此为基础文章构建了三变量误差修正模型VEC(3),并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讨论了货币供给冲击对价格和产出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中国狭义货币供给(M1)具有显著中性的特征,而在短期内货币供给冲击将导致产出和价格同向变动,但是产出变动对货币供给冲击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历来备受人们关注。对于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现有的文献并无确定性的结论,促进论、促退论以及无关论均在不同国家的实证检验中获得了支持。主要利用协整理论对1978~2011年中国的财政支出与GDP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出与GDP之间并不存在协整关系,即不存在长期的经济均衡关系。这对当前中国的财政支出安排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我国财政政策冲击的动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协整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财政政策与实际经济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财政政策变量与实际GDP、私人投资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而且财政支出对实际经济在长期均衡关系上呈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动态分析则表明,财政支出对实际经济、私人投资影响显著,这意味着通过变动财政政策对稳定经济可以在短期内收到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皖江城市是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承接涉及到方方面面,地方财政支出通过影响经济增长在产业承接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皖江城市带8个地市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从地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出发,可以对皖江城市带各地市进行了实证分析。从长期来看,地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拉动作用,并且存在着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地方财政支出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胡永刚  张运峰 《财经研究》2005,31(11):79-87
文章利用协整分析讨论了财政支出与广义货币的相互关系,发现在1978~2002年间,中国的财政支出和广义货币具有二阶差分平稳的特征,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财政支出的变动速度是广义货币变动速度的Granger因,但不能说广义货币变动速度是财政支出变动速度的Granger因.财政支出的短期变化对广义货币的短期变化影响较大,并且是同方向的.广义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具有一定惯性,且具有向长期值的自我恢复功能.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并不具有自我恢复功能,这意味着政府应对财政支出施加一定约束,以避免财政支出在经济过热或不景气时发生过度扩张或紧缩.  相似文献   

11.
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但孰为因果莫衷一是。通过对1956-2008年日本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日本政府财政投资性支出与财政消费性支出均与经济增长长期内存在稳定的正向协整关系及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是财政支出增长的格兰杰因,而财政支出无论是投资性还是消费性支出都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从这一结论出发,我国应吸取日本的经验教训,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时,要控制规模、优化结构、确保质量、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2.
我国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单位根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的理论,研究1978-2005年度我国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国家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经济增长对财政科技投入有一定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09年以来,面对持续走高的物价,央行采取了连续上调准备金率的政策,以求减少货币供给量,稳定物价。通过建立CPI、广义货币供给量M2和GDP之间的回归模型,对1994~2010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我国货币政策对稳定物价有效的结论。认为治理通货膨胀要采取多样化的宏观经济政策,注意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搭配使用。同时要加快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运用格兰杰二元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检验等方法对多国的货币市场利率、货币供给量、政府净债务和政府支出等指标的增长率变动进行分析,可以证实国际间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控存在显著的互动关系,并且通过分析这些指标与各国经济总量GDP的互动关系,可以证实存在着国际间宏观经济互动调控的经济福利效应,它通过一些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国际互动机制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笔者基于VECM模型对利率、汇率、货币供给、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利率、汇率、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具有双向影响关系,而经济增长率单向影响通货膨胀,利率不是经济增长率的格兰杰因,汇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都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五个变量互相之间的作用都有较长滞后效应。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市场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可以保增长防通胀。  相似文献   

16.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amine the issue of omitted variables in testing the long run validity of Wagner's hypothesis. Using UK data for the period 1948 to 1997, this paper first investigates the sec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spending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 bivariate system. In all cases considered, our bivariate cointegration tests indicate the absence of a long run equilibrium condition. However, the introduction of a third variable (money supply) re-establishes a cointegrat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expendi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variables.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of the Granger's multivariate causality test indicate a unidirectional causality from income and money supply to public spending in the long run, thus providing support for Wagner's hypothesis.  相似文献   

17.
关于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关联性,学者们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理论上,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通货膨胀有需求拉动型和成本推动型,在通货膨胀的原因中有“货币因素”,也有“非货币因素”.实证检验表明:中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指数不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但货币供应量是物价指数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则不然.事实上,中国通货膨胀或通货膨胀压力一方面是与货币供给有关,另一方面还与结构性因素有关.因此,要实现中国经济的低通胀运行:一是实行总量均衡和结构合理的货币供给模式;二是采取更有效的货币政策;三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四是深化金融体系改革,增强中央银行货币控制能力;五是进行汇率机制改革;六是通过财政政策调整供需结构.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保持经济平稳高速增长,中国制定了一揽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实际货币供给量与实际经济增长之间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中国实际经济增长率是实际货币供给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但实际货币增长率却不是实际经济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9.
干霖 《经济问题》2012,(4):32-35
基于协整检验和VAR模型选取1984~2010年的年度数据研究了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都会导致通货膨胀,但通货膨胀不会引发货币超发,且一定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刺激作用;货币供应量扩张对通货膨胀有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逐步减弱,经济增长也会促使物价水平的上涨,但影响程度明显小于货币供给水平的影响;经济增长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小于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即货币供应量诱发通货膨胀,抑制通货膨胀的最好途径是解决货币供给问题;经济系统中存在"通货膨胀螺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