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为更好地促进传统汽车向智能网联汽车的转型升级,本文对智能网联信息平台的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内容有:首先关于汽车发展的相关解析;其次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意义分析,包括发展趋势分析、必要性分析和紧迫性分析等;第二是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现状分析,包括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两个方面;最后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路径探讨,包括支持汽车企业自主创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等。通过本研究以期为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促进中国汽车产业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新经济新产业新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兴起,这对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出更高要求,也为广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文章在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要求、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SWOT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三化”引领、创新赋能、多元并举、集聚发展、绿色转型五个方面提出广西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孙菲  陈亮  戴莹琦 《科技和产业》2022,22(10):366-371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新四化代表了汽车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国际共识。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早、发展快。为使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持既有优势、持续健康发展,在安徽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和产业布局分析基础上,从政策和技术两个方面提出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势和不足,进而从产业链和创新链两链融合角度,给出未来技术创新方向和产业支持重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不久前通过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是中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推动产业升级的一项战略举措,是完全必要和及时的。不但在燃油汽车方面,我们追赶的步伐可能加快(为此,建议进一步免除1.6升以下小型车的汽车购置税,既鼓励耗能低的轿车发展,也为以小型车为主的本土自主品牌企业提供资金积累以支持其技术发展和规模扩张)。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全球汽车产业正处在向低耗能、新能源汽车新时代转型的前夜。我们的汽车产业振兴战略,应该同时兼顾近期增长和长期发展,在传统燃油汽车领域加快技术进步、自主创新、充分满足国内国外需求的同时,更要积极谋划新能源汽车开发,发展新技术,寻找突破口,形成新优势,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的真正崛起。  相似文献   

5.
主要针对我国当前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展开研究。首先,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概念界定,进而对我国当前的主要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进行分析,分析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节能减排和转型升级;有效解决安全风险凸显、准入条件偏低、行业发展散乱趋势加剧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6.
研发投入不足、特殊的"二元研发结构"以及研发人才培养机制落后等,导致我国汽车产业研发水平低下、创新驱动不足。在我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结构升级和创新驱动的新常态下,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深入发展的关键是提高汽车产业的技术水平、生产效率和研发能力,构筑我国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为应对日益突出的燃油供求矛盾和环境污染问题,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未来10年将迎来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我国汽车产销规模已居世界首位,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仍将持续增长,必须抓住机遇、抓紧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节  相似文献   

8.
速读·国是     
《中国报道》2014,(8):10-10
财经 新华社7月21日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椎广应用的指导意见》,部署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湖北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的新机遇。通过对湖北省新能源汽车市场存量进行仿真分析,发现湖北省新能源汽车存量呈现上升趋势,2028年其购买意愿超过传统燃油汽车购买意愿,未来将成为湖北省汽车市场主流。在此基础上,对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效益进行仿真分析,发现消费者环境效益的负面作用是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主要原因,生产企业经济效益是综合效益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顾名思义,是融合了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等多元化创新科技的代表性产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智能网联汽车更是汽车、能源、通信、大数据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交叉融合的创新成果,它不仅代表着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导方向,更是打造新质生产力、驱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