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高校财务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和趋势,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注重人文关怀”与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脉相承的,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作为经济社会细胞的企业,在生产经营、建设发展中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大力倡导人文关怀,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发挥职工潜能,促进职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以较大篇幅阐述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4.
试析环境审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环境审计对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目前我国环境审计正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正确客观地分析发展现状、正视问题和障碍、理顺发展思路,是推动环境审计发展的必要前提。本文首先概述了当前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影响环境审计发展的三大问题,即依据问题、标准问题和技术资源问题,最后,结合审计实务就如何解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第一次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又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应达到和实现的六个具体标准,  相似文献   

7.
刘金荣 《现代企业》2014,(1):35-35,65
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抓计划生育就是抓发展,要推动“十二五”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人口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统筹考虑,作为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广大计划生育基层干部是我国计划生育一系列方针政策能否贯彻实施的决定因素。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因此,加强企业计划生育基层干部的培训,不断提高企业计划生育基层干部的素质,是搞好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高薇 《城市经济》2004,(6):25-2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强调”五统筹”观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发展规律认识上的重要升华,  相似文献   

9.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企业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切实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企业管理领域应该怎样全面地理解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呢?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人们要努力按照客观事物自身运动的发展规律去寻求发展,即按照事物在与外部世界联系中的自身发展规律来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共中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就是科学的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岩 《活力》2006,(5):76-76
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强调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胡锦涛同志在2004年3月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深刻阐述了这个问题。关于以人为本。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胡锦涛同志指出: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相似文献   

12.
《上海土地》2010,(4):4-4
全国国土规划具有战略性、综合性、基础性和指导性,对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优化空间布局.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现阶段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增长方式是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及其组合的方式,也是发展观的具体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已…  相似文献   

14.
我国能源安全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能源是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各种能力和动力的物质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有无稳定可靠的和用得起的能源保障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长远发展的关键。能源资源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能源问题也是全球性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影响着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以致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5.
早在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改善农村生态状况,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重要条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寓生态建设于各项事业的发展之中,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推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企业安全是社会安全的重要一环。企业安全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企业安全发展伦理是指企业组织在运行中所遵守的一种价值理念,它包括以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承认和尊重作为底线,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理念,以和谐作为目标追求。企业安全发展伦理是企业伦理观的核心,同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正如《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的,必须坚持"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高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积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校财务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做好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其中统筹城乡发展是“五个统筹”中的首要问题。为着眼于现代化建设的长远发展,用科学的发展观解决城乡统筹就业问题,我局于2005年5月组织调研组分赴我市各区、县并深入企业、乡镇、社区、村社及居民家中对全市城乡劳动者的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新的科学发展观,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是以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为基点,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可持续发展为必经阶段,是在深刻总结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的发展观的确立,实现了我国经济发展观的质的飞跃,有着及其丰富内涵。全面落实新的科学发展观有助于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