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新技术与邮政通信邮电部邮政科学研究规划院卢海生,任丽杰一、高新技术与邮政发展的关系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千百年来,邮政一直担负着为人们传递信息、联络感情的重任。但是,随着电信技术和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邮政的垄断地位已被打破。传统的作业方式...  相似文献   

2.
苏岚  龚海强 《中国邮政》1999,(12):20-20
邮政综合网是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建立起来的能进行邮政综合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递和使用的高效可靠的信息通信网络。福州市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络系统作为邮政综合网的试点工程,已于1999年7月9日通过了国家邮政局组织的验收。在该网络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为了确保建设工作的有效性,在建设中要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充分细致的业务调研与需求分析邮政通信生产是进行实物与信息的传递,其特点是全程全网联合作业,要求在每个业务处理环节,都必须保证实物与信息的一致。邮政业务种类繁多,处理…  相似文献   

3.
邮政通信业务市场管理研究宋大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邮政通信业务市场受到冲击,无论是邮政专营业务还是非专营业务,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邮政通信业务市场不同程度地受到侵犯的结果,是企业业务收人和业务量流失,信誉受损。对此,界内人士不得不研究情况,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翼  严刚 《中国邮政》1996,(6):16-17
个人邮政号码的设想及其在未来邮政通信中的应用张翼,严刚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将会影响到许多部门,邮政传统业务也将受到冲击。邮政要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在业务范围、业务种类和业务结构方面不断进行调整,同时,还应抓住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为邮政发展提...  相似文献   

5.
《中国邮政》1995,(3):19-20
更新观念开发邮政礼仪业务南京市邮政局邮电部吴基传部长曾说:“传统业务种类必须随着人民生活和生产力的发展而起变化。邮政通信规律,就是通过实物转移来满足信息交流、感情交流、货币流通的需要”。邮政礼仪业务,就是在现有的邮政业务种类基础上,依托邮政企业覆盖全...  相似文献   

6.
钟春林  徐渺 《中国邮政》1999,(12):22-23
随着社会的发展,邮政储蓄的功能越来越广泛,邮储不仅为用户提供传统的高柜业务服务,还为用户提供投资咨询、理财等低柜业务服务。同时,随着计算机及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邮储自助服务也在快速发展。为缩小邮政储蓄和各专业银行之间的差距,提高邮储的竞争实力和服务质量,由广东省邮政局投资、广州市邮政储汇局承建的全国首家自助邮政储蓄所(俗称自助银行,英文名字是Self-ServiceBank,缩写为SSB)已于1999年7月在广州投入使用,受到了用户的欢迎。一、自助邮政储蓄所的组成自助邮政储蓄所一改传统的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7.
做好邮政新业务开发的三个落实邓白杨邱京敏做好邮政新业务开发工作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加业务收入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发邮政新业务是邮政部门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具体体现。邮政新业务开发工作关系到邮政通信未来的发展,因而,要把邮政新业务开发工作作为邮政经营工...  相似文献   

8.
邮政企业依据法律的规定,对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以下统称为信件)的寄递业务实行专营,就是邮政专营权;它要求非邮政企业不得染指专营业务,只能由邮政企业向用户提供列入专营范围内的邮政服务。 一、实行邮政专营权的必要性 有人认为,邮政专营权 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邮政行业垄断的表现。随着市场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形成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邮政专营权已经不合时宜,应当缩小乃至取消。但事实决非如此,理由分述如下: 1.邮政 专营权是保障实现普遍服务的前提 通信自由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权 利。保障公…  相似文献   

9.
邮政业务结构的变化对我国邮政通信网路发展的影响庄士钦,苑春荟,杜娟一、近年来我国邮政业务发展趋势1.对邮件传递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邮件传递速度要求的提高,集中体现在特快专递业务的发展上。特快专递业务的快速发展反映了用户对提高邮政时限水平的日趋增长的需...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话通信网、数字数据网及分组交换网等网络在国内已经很普及了,而邮政汇兑业务仍旧采用信函、电报两种信息传递方式,其传递速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开办邮政电子汇兑业务已势在必行。要开办邮政电子汇兑业务必须对现有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邮政》1997,(4):45-46
世界邮政通信发展趋势(三)三、世界邮政通信技术发展趋势邮政通信技术,特别是高科技在邮政领域里的广泛应用,已成为邮政生存与发展的唯一有效办法,也是提高生产率和服务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因此,受到各国邮政主管部门的重视,使其继续向纵深方向发展。现分述...  相似文献   

12.
邮政信息网     
《邮政研究》2006,22(6):I0002-I0002
邮政信息网是全面支撑邮政发展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通过综合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集服务、生产、管理、决策功能于一体。2000年已经建成联接全国236个中心城市信息中心的骨干网络,广泛应用于邮政生产、经营、管理和对外服务等各个环节,并通过“183”电子邮政网站,“11185”客户服务中心等与公用电话网和公用数据通信网互联。2005年邮政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邮政信息网随着绿卡统版等19个全国性的业务应用系统上线运行,成功实现了从基础网络平台铺设向信息技术应用的重大转型。邮政信息网络规模和容量不断扩大,网络结构得…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邮政传统业务在通信市场的占有率不断下降,邮政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邮政要想保证广阔的发展前景,适应现代市场需求,就必须在信息领域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中国邮政发展信息类业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完全可以依托现有资源优势,运用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在传统邮政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建立邮政信息业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优质服务──邮政发展的法宝季心田邮政通信是一个服务性的行业,以服务为本,是邮政经营的前提和目标,要发展邮政业务,关键是要提高服务质量。一、搞好服务,是加快邮政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事实告诉我们,用户市场是客观存在的,开拓邮政市场,发展邮政业务,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试论邮政行业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天津市邮电管理局邵元和所谓邮政行业管理,就是国家邮政通信主管部门和地区邮政管理机构对邮政通信的行政管理。它是站在国家的立场上,依法履行国家赋予的邮政通信行业管理职能,规范邮政通信的业务市场,对邮政经营服务质量实施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邮政业务成本特点研究出发,通过对邮政业务成本结构分析,从理论上对邮政业务的动态结构以及邮政、电信的对比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论证;同时对研究邮政业务成本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具体运行思路,以改变在经营决策中邮政通信建设投资的观念,进而促进邮政通信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邮政业务定价进入双轨制 2005年7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邮政体制改革方案》,作为国企改革重点之一,邮政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根据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精神,国家邮政局实行政企分开,重组和建立国家邮政局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分别承担政府职能和企业职能。中国邮政集团的业务将划分为普遍服务业务、特殊业务和竞争类业务。其中,普遍服务业务的范围和服务标准由修订中的《邮政法》及其实施细则予以规定,同时将建立某种形式的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弥补邮政普遍服务形成的亏损,保证普遍服务义务的履行;特殊业务包括机要通信、党报党刊发行、义务兵通信、盲人读物寄递等,这些业务相当于政府委托企业办理的超过邮政企业服务标准和服务要求的业务;其余的业务则都属于竞争类业务,邮政企业需要根据市场要求,利用自身网络与品牌优势,提供客户需要的服务,并同其他提供类似服务的企业展开竞争。  相似文献   

18.
邮政法律法规是开拓邮政市场的有力保证乌鲁木齐市邮政局王国刚李勇邮政通信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发展,邮政通信也逐步进入市场,邮政法制建设也有了很大发展。1986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1990年国务院又...  相似文献   

19.
《中国邮政》1997,(7):6-8
强化营销机制广泛开拓市场———陕西省1997年邮政营销工作目标陕西省邮电管理局邮政处1997年是邮政通信工作实施“九五”规划打基础的一年,陕西邮政通信工作紧紧围绕“九五”全省邮政发展战略所提出的“巩固发展四大邮政优势业务市场,开发培育四大潜在业务市场...  相似文献   

20.
张丽然 《中国邮政》1999,(11):42-43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家之间海关的屏障作用日益减弱,这一点在西欧一些发达国家之间显现的尤为突出。生产、交通和通信业务在多个国家之间的开展与合作的加强,使得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开放邮政市场和邮政业务的自由化已成为世界邮政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一、开放邮政市场和邮政业务自由化的表现从本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邮政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世界范围内,邮政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邮政领域的改革。其中引起世界邮政关注的是,在2003年以后,欧洲联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