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财务杠杆、杠杆收购及管理层收购的涵义阐述,分析了如何通过管理层收购实现国有企业改制。同时,指出了通过管理层收购实施国企改制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财务风险和资源的整合.  相似文献   

2.
王娟 《企业活力》1998,(4):40-43
杠杆收购及对我国国企改革的启示王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已被提升到企业体制改革的议程上来。如何借鉴西方企业兼并的经验,把我国企业兼并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还有待于大家共同探讨。本文中,笔者拟对杠杆收购作一简要的探析,并由此...  相似文献   

3.
《审计月刊》2005,(2):61-62
襄樊市审计局结合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实际,总结、探索、实施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清理审计工作思路和方法,全部完成了86户国有粮食购销企业,1户中央直属库财务挂账清理审计任务。查处了一些弄虚作假,套取粮食收购资金等较为严重的违纪违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20世纪80年代风靡华尔街的杠杆收购的基本原理与特点及其运作模式,分析了杠杆收购在我国国有资本营运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利用杠杆收购推动国有资本营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了杠杆收购融资在美国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杠杆收购的特点及实施杠杆收购融资企业应具备的条件,并针对我国企业并购中极少使用杠杆收购的现状指出了实施杠杆收购存在的障碍,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企业并购此起彼伏,参与并购的企业数量和金额都呈倍数增长.但是这种“大鱼吃小鱼“的模式,使一些很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企业因资金实力有限而难以涉足,影响了自身的快速发展.杠杆收购使“小鱼吃大鱼“成为现实,为它们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捷径.从另一个角度看也为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因此,研究杠杆收购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的缺失与不足始终影响着我国的国有企业的发展,而管理层收购作为企业产权改革的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该问题。文章从人力资本理论、企业制度演进、专用性投资理论等方面详细探讨了管理层收购对解决经营者激励问题的意义所在,指出应辩证看待管理层收购。  相似文献   

8.
项代有 《西部财会》2004,(11):46-47
本文从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入手,通过对杠杆收购企业财务特性的分析。指出在杠杆收购企业的价值评估中,杠杆收购企业资本结构的异常性和不稳定性决定了传统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局限性,基于分类贴现原理的APV模型应是评估杠杆收购企业价值的合理科学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MBO是美国80年代兼并浪潮中涌现出来的一种通过融资来完成并购的方式。融资并购又称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简称LBO),是通过公司的大量举债,增加财务杠杆向某一公司股东购买股票,完成购并活动。“经理层融资收购”是杠杆收购的一种。当运用杠杆收购的主体是目标公司的经理层时,就称之为MBO。  相似文献   

10.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让企业的管理人员持有一部分股份,也就是MBO(管理层收购),是眼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甚至有人断言2003年为MBO年。然而,前不久,财政部在给原国家经贸委企业司《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有关问题的复函》中说,相关法规未完善之前,暂停受理和审批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待有关部门研究提出相关措施后再做决定。日前,财政部有关人士已明确表示,暂停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审批工作。MBO赞成者如是说对于未来个人能否购买国有股权,李荣融在6月上旬作出肯定回答,并认为时间不会太久。他续称,现在个人受让国有股权很多地方已经在进行,只是问题出在不规范上,规范后就不怕乱也不会乱。在我国,一般认为,MBO主要用于解决"红帽子"民营企业的产权虚置和传统公有制企业的转型。据了解,在财政部暂停审批之前,我国有许多大型国有企  相似文献   

11.
杠杆收购有助于促进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完善市场机制。杠杆收购具有很强的正向外部性,文章回顾和总结了我国杠杆收购的发展历程、特点,分析了发展缓慢原因,指出我国鲜有真正遵循市场模式运作的杠杆收购,研究认为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发展杠杆收购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很高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促进杠杆收购市场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资金的并购活动比较活跃,杠杆收购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模式渐渐地参与到了PE投资基金的并购活动中来。通过构建博弈论模型,文章分析了PE投资机构杠杆收购过程中参与主体之间的博弈行为,揭示了PE投资机构在收购目标企业时的谈判定价过程。这对我国PE投资基金运用杠杆收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合并套利     
《财务与会计》2011,(7):38-38
合并套利是一种事件驱动型策略,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高盛的合伙人Gustave Levy,并在20世纪80年代由Michacl Milken掀起的杠杆收购狂潮中风靡一时,该策略主要关注那些涉及公开收购、恶意收购、杠杆收购、合并、换股、清算、代理要争夺或者重组等事件的证券,  相似文献   

14.
侯春晓  李璐 《财会通讯》2008,(11):105-106
杠杆收购是指公司运用财务杠杆,主要通过借款筹集资金,并用收购后目标企业的资产和未来现金收入来担保和偿还收购中的借款而进行的收购活动。换言之,收购公司不必拥有巨额资金,只需准备少量现金,加上以目标公司的资产及营运所得作为融资担保、还款来源所贷得的金额即可兼并任何规模的公司。由于此种收购方式在操作原理上类似杠杆,故而得名,其基本原理可归纳为三点:第一,用别人的钱。杠杆收购专家一般希望尽可能少的用自己的资金来进行收购,通过债务杠杆来放大股权的收益率。第二,  相似文献   

15.
易红宇 《四川会计》2002,(10):38-38
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资本运作变得越来越频繁,企业为了尽快的壮大自身规模,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将收购、兼并等资本运作方式作为企业发展壮大的一条比较快捷的道路。杠杆收购也是企业进行大规模资本扩张的一条可行之路。杠杆收购意味着收购者可以用小于所购资产价值的自有资金来收购企业,用百分之二三十的资金控制了百分之百的资源。这样就起到了较少的资金配置更多资源的作用,尤其是在企业资产规模较大的情况下,杠杆收购的资源配置功能就更加的显著。杠杆收购采用了债务融资方式,因此它十分适应资金不足而又急于扩…  相似文献   

16.
柴勇 《企业研究》2011,(4):95-96
目前,国有煤炭企业上市公司管理层融资收购分析正处于试点中,如何规范有效地进行融资收购,已成为煤炭企业上市公司及业界专家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对此问题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此外,煤炭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准确评价也成为其企业地位一个十分现实的反应。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煤炭行业上市公司融资收购状况分析,从客观上分析煤炭企业上市公司的现实状况并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关于煤炭企业上市公司管理层融资收购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7.
舒萍 《山东审计》2001,(1):23-24
杠杆(Leveraged)在财务上是指企业资本结构中负债与股本的比率。所谓杠杆收购(LBO),是在发达资本市场上,由一批投资者通过大量发行债券进行融资,从而购得目标企业大部份股权或资产的行为。所以,杠杆收购实质上是借债买下企业的行为,通常收购者是有一成本钱,其余九成由投资银行代收购者发行垃圾债券和向商业银行贷款筹集(称“自备一成,贷款九成”)。如果杠杆收购是由目标企业管理层发动的则称之为“管理层收购”(MBO),如果由管理层、职工共同发动,则称之为“经理职工收购”(MEBO),如果管理人员只从整个企业买下某个…  相似文献   

18.
公有经济制度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变花 《经济界》2002,(2):51-54
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许多人仍然会把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作为一个概念,的确,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主要载体,在产权制度改革之前也是唯一的形式,正是由于国有经济的这种存在形式上的垄断性,导致改革过程中仍有诸多问题的存在。 1.资产的过度负债,形成产权基础空虚。据国家经贸委1995年清产核资的数据,全国6.87万户的国有企业中,负债率在100%以上的1.3万户,损失挂帐大于所有者权益的空壳企业有1.8万户,二者合计占全部国有工业企业的45%,到1996年,全国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额为5…  相似文献   

19.
管理层收购在本质上是一种杠杆收购行为,是20世纪70年代流行于欧美国家的一种企业收购方式。它在我国近年来的实践中有着多种模式,由于我国的特殊背景,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法律和市场两个方面的障碍。本文主要讨论管理层收购的方案设计与模式,重点分析我国管理层收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杠杆收购是通过增加公司的财务杠杆完成收购交易 ,达到小公司兼并大公司的目的。从实质上看 ,杠杆收购是一家公司主要通过借债筹得购并所需的大部分资金以获得另一家公司的全部或大部分所有权 (股权 ) ,又以后者的现金流量偿还负债的收购方式。杠杆收购带动并推动了八十年代以来美国购并高潮 ,而且在企业机制、财务结构、法律形式、金融活动等多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杠杆收购的关键为了达到收购的目的 ,杠杆收购的负债比非常之大 ,通常在 1∶5至 1∶2 0之间 ,具体资本结构如下 :①股本  5 %— 2 0 % ,②次级垃圾债券  10 %—40 % ,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