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自20世纪90年代起,区域创新系统逐步成为区域发展和创新研究的重要分析框架。产业链与创新链精准对接是区域创新系统健康、高效运行的内生动力,也是区域创新政策制定与实施的重要视角。从产业维度、创新维度和空间维度出发,基于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视角,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及优化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创新系统展开探讨,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需要深度促进"两链融合",拓展多样化的区域创新模式,提升区域协同创新治理水平,不断探索丰富区域创新政策的内容,在全国区域创新中充分发挥好引领作用,进而更好地支撑"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正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湾区发展战略已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但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加大发展养老产业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解决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在老龄化背景下,基于协同理论,对粤港澳大湾区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进行归纳,然后对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困境所在,提出优化路径,以实现城市间养老产业的协同,推动养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支持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我国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粤港澳三地优势,促进湾区内产业发展提升,推动珠三角与港澳科技创新及产业深度协作,成为当今研究大湾区发展的最重要课题。基于"粤港澳产业协同""协同管理"和"网络化管理"理念,分析粤港澳在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逐一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构建一个静动态相辅相成的创新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已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序列,其所担负的战略使命是对标纽约、旧金山、东京三大湾区,发展成为对世界经济具有主导作用的大湾区,在发展理念和经济结构方面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新方向,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枢纽。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要顺应世界科技革命和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新趋势,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信息社会、具有强大引导力和辐射力的世界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增长极和世界最具活力湾区为发展战略重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应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努力,实现发展局面的战略性突破:一是善用"一国两制"优势,形成面向世界的竞争合力;二是突破"两制"约束,加快经济一体化发展;三是大力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增强发展动能;四是建设环珠江口自由贸易区,营造发展新引擎。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产业分工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和加速重构期,以及国际产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应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筑牢国家安全防线。当前我国产业链发展在外面临欧美发达国家对高端领域的阻击、东南亚等后发经济体对低端领域的侵蚀、数字+绿色时代提速产业链迭代升级步伐等环境压力,在内存在支持产业跃升的现代制造业发展不充分、支撑产业竞争的关键核心技术主导力不强、支配产业生态韧性多元的经济双循环不畅等短板。诸多重大变局和“两线作战”的困境给中国产业安全保障带来难题,我国产业发展战略要遵循其中的市场规律、发展规律、竞争规律,探索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独特产业链成长模式,着力化解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问题与风险。  相似文献   

6.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加快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回顾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发展与合作历程,粤港澳大湾区对支撑香港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保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制度基础的互联互通、城市间金融的差异化供给、金融资源对接是未来粤港澳金融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应充分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优势,把握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新时期,加强青年科技文化融合交流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本文结合广东科学中心连续八年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科学影像大赛的实践经验和总结,探讨粤港澳大湾区青年科技文化交流融合发展路径,凝聚湾区青年新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共谋湾区科技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中央从国家战略的高度部署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伴随高水平开放和高强度科技创新,大湾区日益显现区域市场的活力和高成长性。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发展,应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不断丰富“一国两制”实践新内涵,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新动能、为高质量发展拓展新空间,彰显大湾区经济活力。一是强化制度供给与政策创新,增创和发挥大湾区协同治理优势;二是加快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步伐,增创和发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优势;三是强化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打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展示窗口。  相似文献   

9.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中国重大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五大区域发展战略相互配合,不断完善和提升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空间布局。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具创业活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之一,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将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一体化的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等市场资源配置机制,对于加快建设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具有重大意义。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换的关键时期,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将对长江经济带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先行探索也会对中国其他区域的一体化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支撑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内涵特征,应遵循科学的建设路径。国内三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经验表明,应重视规划引领和产业布局,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注重创新协同和环境营造。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应加快构建“原始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应用”全链条创新体系,并通过集聚创新人才团队、推动区域创新协同、创新体制机制等支撑创新全过程。同时,加快制定规划体系、布局重大创新平台、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开放创新格局、构建创新政策体系、营造创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大湾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桥头堡。物流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和驱动力,物流发展是促进地区各项经济发展的重点。随着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包括物流业在内的各个产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研究湾区的物流发展情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区位优势、政策支持以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三个方面,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物流的发展环境。并通过总结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三大世界级湾区物流的发展情况和特点,以世界级湾区物流发展的经验得出今后粤港澳大湾区在物流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台风是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的主要区域性气候灾害之一,面对台风灾害的不确定性和周期性,构建主动适应的韧性安全观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粤港澳大湾区1949-2017年间的135个相关台风路径数据,发现湾区台风风险由珠江口东岸向内陆地区递减。粤港澳大湾区应从区域/城市群、城市和城镇/社区三个层面构建湾区韧性体系。区域/城市群层面着眼于空间均衡发展和分级管治;城市层面提升生态安全格局和工程防御韧性;城镇/社区强化学习和自组织能力。同时,建立城市群协同治理机制,围绕台风的季节性特征制定周期性强韧方案,从而有效提升城市群应对台风灾害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13.
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是加快推动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关键一环。新时期,我国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锻铸工作在科技研发、产业自主可控、联农带农能力、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但仍存在产业结构缺失、产业创新能力弱化、基础要素供给不足和分工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对此,应优化农业生产经营结构,突破农业要素供给制约,健全农业产业分工协同体系,构建农业安全与韧性管理机制,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向更加完善与稳定的方向发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与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实现农业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14.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经济最活跃、最开放、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产业发达,具有率先发展区块链产业的优质土壤和先行条件。论文主要通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区块链发展的现状,对比世界上其他三大湾区的科技、人才、投资机构等方面,挖掘粤港澳大湾区在对比分析下的发展潜能,分析存在的优劣势,补齐短板,抓住机遇,提出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区块链行之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正>中铁建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建国投”)是引领中国铁建海外业务发展的核心企业之一,承担着通过投资在海外开辟新市场、推进全产业链“走出去”、创新海外经营模式的责任。成立以来,铁建国投一直坚定不移地践行中国铁建“海外优先”战略,秉承“以投资引领中国铁建海外业务发展,为建设美好世界筑基”的企业使命,聚焦基础设施、城市综合开发、产业园区、新兴产业和矿产资源等核心业务,形成以拉美区域、东南亚区域、欧亚区域为三个核心区域,一个并购企业协同发展区、一个粤港澳大湾区的“3+1+1”市场布局,依托国际化、多元化、专业化和品牌化经营,持续探讨海外发展多元模式,更好地实现对外投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香港、广州和深圳是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强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旨在消除珠江三角洲内部差异,实现普惠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必然逻辑,是中国发展动力的积极探索,是政策优势转向制度优势的路径选择,是新一轮经济社会建设的先行先做示范区。探讨湾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优劣势,以旅游产业作为先导产业,通过制度试验田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一体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粤港澳大湾区除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以外的9个城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惠州、江门、中山、肇庆),在制造业发展方面都有一定优势,各城市产业发展如何定位,如何进行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研究东莞先进制造业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其国际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江苏是工业大省,应立足自身优势,坚持关键技术可控,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利用外循环积累的竞争优势重塑双循环发展优势,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巩固和增强工业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能力,加快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  相似文献   

19.
自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以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世界第四大湾区和热门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取得了不少喜人的成绩,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问题。从旅游目的地系统的角度,较为全面地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发展的经验与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发展建言。  相似文献   

20.
探索区块链技术在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企业中的典型应用,有利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物流行业快速发展。文章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业发展现状和区块链技术对物流企业影响机理基础上,利用“区块链转换阶段”框架分析在单一产品、本地化、替代品和转型四个阶段区块链技术在物流企业中典型应用模式,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小物流企业有效引入区块链技术提供新思路。未来区块链技术与物流企业深度融合需要企业、行业、政府多方配合协调,进一步提升三地物流协同效率,加速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