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是保障乡村振兴实施的有效监督方式。从审计理论看,公共受托乡村振兴责任是开展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底层逻辑,新公共管理对政府在乡村振兴中绩效与责任的高度关注是直接动因,作用机理在于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具有全流程的动态监督治理功能,即事前审核防控的预防机制、事中纠偏修正的揭示机制和事后整改问责的抵御机制。但基于对审计署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公告文本的考察表明,审计的功能发挥并不充分,表现为预防功能缺位、事前防控预警机制缺失;揭示功能发挥不足、事中纠正机制履行不力;抵御功能不强、事后问责整改机制不完善。为此,必须前置审计关口,充分发挥审计的预防性功能;加强事中监督,及时发挥审计的揭示性功能;健全事后整改问责机制,有效发挥审计的抵御性功能。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产业与政府治理数字化的今天,科技强审、审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审计工作的主旋律。作为助力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乡村振兴政策跟踪审计也开始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审计实践中。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跟踪审计的审计重点与大数据在跟踪审计的应用实践,分析大数据在跟踪审计运用中存在的数据共享不充分、数据平台存在安全风险、审计原始数据失真等问题,提出要合理运用大数据技术、规范数据使用权限、提高数据分析质量、完善数据共享机制、实现乡村振兴政策跟踪审计监督职能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机制运行视角分析了大数据审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问题,提出了大数据审计服务的机制安排,指出了乡村振兴中建立大数据审计服务机制的现实困境。本文认为,提高审计服务水平,应从乡村振兴实践出发,在整个工作中确立大数据审计思维,以充分的审前调查保障审计职能发挥,以精准原则确保审计的有效性,在强化技术支持的同时,整合数据资源,形成监督合力,最终形成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将审计作为推动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明确从惠农政策、涉农资金和脱贫攻坚方面进行审计监督。加强乡村振兴审计,需要在增强审计力量、创新方式方法、落实审计整改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同时,需要采取组织形式统筹、科技强审和建立审计问责机制等措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我国"三农"工作的开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本文研究了在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加强审计监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目前我国审计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存在工作开展难度大,审计缺乏专业力量,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审计独立性缺失等问题。因此,审计机关需要充分把握战略意图,有序推进审计工作,提高审计技术,创新审计方法,同时相应的立法机关需要建立更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6.
农村审计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其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固有局限性,使得我国农村审计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基于农村审计现状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发现农村审计在信息对称性、人员独立性、数据关联性、依据全面性、领域广泛性以及方法多样性等方面存在问题,而将大数据审计中的挖掘、分析、关联、可视化等技术应用于农村审计,可以助力农村审计发展,驱动农村审计创新,使农村审计实现多层面、多领域、全覆盖的审计愿景,能够充分发挥农村审计监督的作用,进而促进农村经济高速稳步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李兆东  张倩 《会计之友》2021,(21):116-121
"十四五"规划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农业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全面高效的审计监督,发展大数据审计是提高审计效率、完善环境审计体系、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环境审计大数据分析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审计深度有待挖掘、审计证据的精度不够高、大数据分析的应用比较局限等.大数据审计的完善可以通过拓宽审计证据获取渠道和完善审计数据分析平台达到,所以,通过探索大数据手段的运用方式,构建完整的农业环境审计大数据诊断系统,可以为探索解决目前农业环境审计大数据分析困境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基于"制度背景——理论分析——路径构建"的逻辑,对乡村振兴审计的制度背景进行简要梳理,并从理论基础与作用机制两方面系统剖析国家审计促进乡村振兴的逻辑机理,即公共受托责任和国家治理理论是开展乡村振兴审计的理论基础,作用机制在于国家审计具有事前预防预警、事中揭示纠偏和事后反馈抵御的监督治理功能。在审计实践中,应从根本路径、基本路径和辅助路径三个层面构建乡村振兴审计的实施路径:根本路径为坚持党对乡村振兴审计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基本路径为全面开展与乡村振兴要求相适应的审计监督,助力乡村实现全面振兴;辅助路径为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为乡村振兴审计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而政府审计是保障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监督机制。基于此,以2011—2018年省级地方审计机关为研究对象,探究政府审计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审计能够促进乡村振兴,并通过作用于农村金融发展进而对乡村振兴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地区市场化程度越低、政府预算偏离度越大,政府审计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越强。研究结论为政府审计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初步的经验证据,并将政府审计功能拓展到乡村振兴领域,对相关部门采取针对性策略,增强审计监督效能、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是国家审计发挥监督保障治理效应、服务乡村振兴重要而有效的监督方式,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在实践中未能做到对乡村振兴审计监督的完全覆盖。针对这一局限,本文首先对借鉴公共政策评估标准构建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四维审计模式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然后以公共政策评估标准的形式、事实和价值维度为基础并加以拓展,构建基于公共政策评估标准的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形式(事前)、事实(事中)、价值和受众(事后)四维审计模式,提出一种涵盖乡村振兴政策落实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流程的全覆盖跟踪审计观,以实现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全覆盖,最大限度地促进和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应然目标的生成与显现。研究旨在为审计机关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全覆盖提供理论基础、实践启示与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政策的落地生根,开展针对乡村振兴政策落实的国家审计是完善国家治理、推动深化改革的重要途经.随着公共受托责任的拓展,基于治理导向的国家审计功能正在由监督向评价、服务等方向延伸.国家审计机关应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握基本原则,强化责任担当,正确处理微观问题揭示与宏观决策服务之间的辩证关系,审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政策落实的精准性、资金使用的安全性与项目建设的绩效性,科学建立基于乡村振兴政策落实的审计评价策略,并从推广经验做法、促进整改、推进政策科学性、完善体制机制等视角强化审计的服务功能,统筹各类资源,力求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政策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审计模式效率低、风险高,导致审计质量下降。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政策跟踪审计工作,有助于监督国家重大社会经济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精准评价政策落实的效率和效果。本文运用扎根理论提炼出大数据对政策跟踪审计的影响路径。研究显示,大数据时代存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大数据技术发展不平衡和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进而产生了与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需求、人才需求、合作需求等,以需求牵引问题,需要通过顶层设计机制、资源统筹机制、协同工作机制、过程跟踪机制和数据分析机制五个方面来影响政策跟踪审计的执行效果。根据这些影响路径,从健全数据应用机制、强化队伍建设、创新审计技术方面提出发展大数据政策跟踪审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审计结果公开问责可以有效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加强对权力监督,促进内控制度建设,推进阳光管理,使经济责任审计与纪检监察监督优势互补。但从实践来看,目前还存在着对该制度认识不统一、操作性不强、问责体制和机制不健全、治本功能不突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从宣传教育、信息公开,整合问责主体、扩展问责内容、建立责任承诺制度等方谣继续努力,以期更好的发挥其双刃剑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将政策实际执行情况作为开展审计工作的基本点是国家审计面临的新挑战。作为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实现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是国家审计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的重要舞台。以乡村振兴、政策落实、扶贫审计、跟踪审计等为关键词,在知网、万方、维普和百度学术等数据库中检索并收集推荐的相关或类似文献,在对现有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后发现:我国扶贫政策跟踪审计机制有待优化,需要完备运作机理用于提升扶贫政策跟踪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并切实推进扶贫审计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一、经济责任审计与问责机制建设的关系 1.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是问责制建设的重要内容。问责制的核心在于要求领导人员必须对其行为负责。国有企业为加强对所属单位的监督管理,赋予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等部门按照部门权限,拥有不同的处理处罚权。各部门问责建设既相对独立又彼此相连,共同构成企业内部的问责机制。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对领导人员任职期间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鉴证,评价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的优劣。这就使经济责任审计在构建和促进问责建设方面担当十分重要的任务,是整个问责体系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国家审计赋能乡村振兴问题引发学界的高度关注并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有必要全面梳理与系统总结“新时代五年”(2018~2022年)乡村振兴审计的有关研究成果。为此,首先结合中国知网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介绍了核心期刊文献发表的总体概况,发现高质量乡村振兴审计的理论研究并不丰富,但热度却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然后对已有文献从乡村振兴审计的基础理论、乡村振兴审计存在的问题与优化路径、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以及基于不同侧面和视角的乡村振兴专项审计四个方面进行了划分、梳理与回顾,最后在评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国家审计赋能乡村振兴的未来研究方向。本文旨在对国内学者了解和掌握乡村振兴审计的研究进展有所裨益,同时为审计机关开展乡村振兴审计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与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选取2013—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国家审计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国家审计能够显著提升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督促财政资金的持续投入、提升财政资金管理的规范程度和绩效水平是国家审计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机制。(3)在绩效导向文化消极、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国家审计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提升效应更显著。研究结论可以为国家审计聚焦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的真实合法效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统领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对我国政府审计问责机制的完善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当前政府审计问责制在问责的主体、客体、法规建设方面均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认为,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注重培育问责文化,发展异体问责,强化对个人责任的追究,强调对后果问责,并加强问责法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9.
企业内部审计问责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现阶段我国企业建立内部审计问责机制的必要性,对内部审计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机理以及建立内部审计问责机制的相关要求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能推动内部审计问责机制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0.
牡丹江市审计局为促进干部管理监督和建立健全问责机制,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积极探索领导干部履职履责情况审计,从审计目标树立、审计内容确定、审计成果运用三个方面不断地总结和完善,进行了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