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毛泽东曾说:“手工业中许多好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刀剪一万年也不要搞掉。”北京“王麻子”申请破产2003年01月23日,中国著名品牌、始创于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的老字号、在中国刀剪市场一直占据半壁江山的北京王麻子刀剪厂向法院申请破产。根据相关审计资料,截至2002年5月31日,北京王麻子刀剪厂资产总额1283.66万元,负债总额2779.98万元,资产负债率为216.6%,王麻子刀剪厂无奈之余被迫申请破产以求还债。北京"王麻子"在长江以北地区几乎家喻户晓,市场占有率在50%以上,依托300多年的品牌积淀,“王麻子”几乎成了中…  相似文献   

2.
王麻子不死不行2003年1月23日,北京昌平区法院宣布正式受理北京王麻子刀剪厂去年5月提交的破产申请,王麻子刀剪厂提交给法院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2年5月31日,该厂资产总额12836689.71元,负债总额为27799845.90元,负债率达216.6%。按照“王麻子”掌门人白锡乾的说法,走到现在,可以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王麻子”牌刀剪是北京老字号名牌产品,始创于1651年清顺治八年,经历了352年的岁月沧桑。从始创“王麻子”品牌到20世纪50年代末,“王麻子”自身并不生产刀剪,而是从大量普通匠人的供货中精选出质量上乘的好剪刀,打上“王麻子”的钢印出…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长达几百年的刀剪市场上有一个一直占据半壁江山的老字号,它就是"王麻子"。然而曾经轰轰烈烈的它破产了!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品牌产品,就这样消失了?人们有些震惊!更让业内人士震惊不已的是,"王麻子"破产并非是它所处的行业整体面对的问题,当时包括刀剪业在内的整个五金行业可以说非常景气,世界各国开始看好中国产品,一些国外刀剪业知名品牌也开始在中国寻求合作伙伴。笔者在此只想以破产探讨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应具有的理念,特别是会计理念问题。  相似文献   

4.
沉香 《质量跟踪》2003,14(6):31-32
2003年初,有媒体报道始创于清朝顺治八年(即1651年)的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厂向法院申请破产。根据相关审计资料,截至2002年5月31日,北京“王麻子”剪刀厂资产总额1283.66万元,负债总额为2779.98万元,资产负债率为216.6%,王麻子剪刀厂无奈之余被迫申请破产以求还债。  相似文献   

5.
<正> 王麻子剪刀厂向法院申请破产并被法院立案受理一事,应该说在企业界引起了不大不小的关注。说它不大,是因为作为一个“老字号”的厂家,它只是近年来逐渐消亡的“老字号”中的一个,再加上从去年在全球刮起的企业“破产”风一直强劲不衰,人们已经见怪不怪。说它不小,是因为“王麻子”毕竟是过去家喻户晓的老字号,在长达儿百年的时间里,“王麻子”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一个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就这就要消失了?而那些“李麻了”、“刘麻子”们该如何生存与发展?人们还是有点震惊!  相似文献   

6.
“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这是近代中国刀剪行业中出现的两位“泰斗”。北京“王麻子”在长江以北地区几乎家喻户晓,依托300多年的品牌积淀,“王麻子”几乎成了北京刀剪业的象征。然而,就在不久前,中国著名品牌、始创于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的老字号、在中国刀剪市场一直占据半壁江山的北京王麻子剪刀厂已申请破产。这样一块凝聚国人数百年心血,并在现今国际化竞争浪潮中被寄予厚望的老字号招牌之一——“王麻子”怎么就“钝”了呢?其深层的问题何在?品牌维护不够“王麻子”招牌名声在外以后,从民国开始,北京就有很多地方出现了“汪麻子”…  相似文献   

7.
冷眼看五金     
历经350年的王麻子剪刀宣告破产,将破产的原因简单地归结到原材料价格上涨、价格成本高、设备老化、人才流失以及假冒产品的冲击上已经难以服众。究其实质,由于其经营模式落后所导致的品牌观念滞后等深层次原因才是导致这个金字招牌沉沦的罪魁祸首——在全面迈向信息化的今天,王麻子不但仍旧采用原始的口口相传的传播方式,甚至还忘记了申请北京市著名商标,从中折射出的品牌提升和保护的意识缺失值得中国五金行业反省,王麻子的今天是否会成为中国五金行业的明天?诊断“王麻子”2003年7月21日,王麻子剪刀厂由于经营管理不善,长期不能清偿到期…  相似文献   

8.
解读王麻子兴衰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月,北京昌平区法院宣布正式受理北京王麻子剪刀厂于2002年5月提交的破产申请。一个业已延续了352年的中华老字号,一个曾经辉煌曾经灿烂的品牌,如今却走上了破产的境地,这不能不引起业界的沉思。三百年明星“王麻子”,始于顺治八年穴1651年雪,原是一家名为“万顺号”,专卖火镰和剪刀的杂货铺,掌柜姓王,因其脸上有麻子,人们遂直呼其王麻子。当时,“万顺号”并不作剪刀,只是从其他作坊趸购。为保证质量,当时的选货标准是“三看两试”:看外观、看刃口、看剪轴;试剪刀、试手感。经不起三看两试的剪刀一律不收,只有上品才能在柜台出售。久…  相似文献   

9.
“南有张小泉,北有王麻子”,在中国刀剪市场一直割据半壁江山的“王麻子”,近来却走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10.
几乎是中国刀剪市场代名词并有着352年悠长历史的著名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厂,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北京市昌平区法院不得不宣布其破产。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月,北京昌平区法院宣布正式受理北京王麻子剪刀厂于2002年5月提交的破产申请。一个业已延续了352年的中华老字号,一个曾经辉煌曾经灿烂的品牌,如今却走上了破产的境地,这不能不引起业界的沉思。  相似文献   

12.
“中华老字号”衰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初,始创于1651年至今已经有352年历史的王麻子剪刀厂宣告破产,王麻子的倒闭引起了人们对中华老字号命运的新一轮关注。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约有老字号企业数万家,经国家正式认证为“中华老字号”的有2000多家,主要集中在医药、饮食、食品等行业。  相似文献   

13.
瑞士军刀与王麻子剪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谊 《经营者》2003,(8):59-59
<正> 维氏瑞士军刀堪称刀具制造的典范,它美观、锋利、实用,与瑞士钟表并称瑞士品质的经典代表。作为欧洲最大的刀具制造商,维氏瑞士军刀名冠天下,至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它每年生产700多万件刀具和其他工具,75%以上的产品出口到海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广受欢迎。同样的历史悠久,同样的剪叉刀具,瑞士军刀的剑气逼人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王麻子”的落魄遭遇。据报载,由于亏损严重、资不抵债,曾经享誉全国的北京王麻子剪刀厂走上了申请破产之  相似文献   

14.
几乎是中国刀剪市场代名词并有着352年悠长历史的著名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厂最近传出了令人扼腕嗟叹的消息: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已呈连续状态,北京昌平区法院不得不宣布其正式破产。又一个老字号用昨日的辉煌蘸着今日的泪水向人们提供了可以咀嚼与研判的案例。  相似文献   

15.
张勇 《乡镇企业》2003,(3):32-32
人们拿起剪刀,自然会想起“王麻子”与“张小泉”两个“老字号”品牌,一王一张,一北一南,两足鼎立。王麻子剪刀以钢刃锋利雄踞北方市场,张小泉剪刀则以轻秀好用独霸南国商界。  相似文献   

16.
王麻子没了、海棠走了、联想1 1去了……2005年,又一批知名品牌从我们的视线里消失了。  相似文献   

17.
想当年,北京有一首民谣:头戴“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腰缠“四大恒”,足以证明人们对老字号的热爱和当时老字号的辉煌。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约有老字号企业数万家,经国家正式认证为“中华老字号”的有2000多家,主要集中在医药、饮食、食品等行业。其中,生产经营有一定规模、效益好的仅占10%,几十年来保持原状的占70%,而长期亏损,面临倒闭、破产的占20%。2003年1月23日,北京昌平区法院宣布正式受理北京王麻子剪刀厂于2002年5月提交的破产申请。一个业已延续了352年的中华老字号,一个曾经辉煌曾经灿烂的中华老品牌,如今却要…  相似文献   

18.
资源枯竭型矿山企业实行关闭破产,是国家实施的国有企业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重大战略决策.但一些国有煤矿并未按国家政策规定实施关闭破产,而是被地方政府拍卖给个人继续开采.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国家关于资源枯竭型矿山破产关闭必须"关门走人"的政策,而且造成当地资源的浪费和地面环境的破坏.同时,"小煤窑"生产条件差,大多无证开采,事故频发,存在着众多安全隐患.大矿井关闭摇身变成"小煤窑"继续开采的现象应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9.
几乎是中国刀剪市场代名词并有着352年悠长历史的著名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厂,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北京市昌平区法院不得不宣布其破产。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各地近2000家老字号企业的调查表明,生产经营有一定规模、效益好的仅占10%。由此看来,老字号即使幸存下来也大多步履蹒跚。那么,如何让中华老字号长盛不衰?不妨学学国外的老字号。爱立信:将沟通做到最好1876年,爱立信公司成立。爱立信120多年来所做的惟一一件事——沟通。至今,爱立信依然相信人们的互相沟通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技术问题。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爱立信一直提  相似文献   

20.
近日碰到一个已宣布破产企业的职工,问他近来干些啥,他幽默地说:"守灵"当问到是哪个亲朋好友又病故了时,他笑了笑说:"不是为病故的老职工,而是为死掉的企业守灵。"虽然话里含着调侃,但其神情并不轻松,多有无奈。企业快要破产,往往留下办公室、劳资部门、财务部门、机动部门、公安部门等"留守队",其余的人则打发回家,让各人自找饭吃。这些被打发回家的职工,年轻一点的有点本事的,可以重新找到一份工作,年龄大的、无能耐的只好呆在家里等着破产。而这位"留守队员"在为企业"守灵",还算比较幸运的。不管怎么样,总算有点事干--在为企业站好最后一班岗,而且有工资可拿--虽然低了点,但"守灵"这种活儿谁真正愿意干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