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世界化妆品行业的佼佼者,欧莱雅一直在管理、营销、人才、渠道等方面保持领先的地位,尽管经济危机面前,同样面临困境,但欧莱雅的这些战略和经验,依然能从某种程度上帮助它缓解压力,转危为安。在化妆品行业,奢侈品虽然单品利润更大,但对公司来说并不意味着一定会盈利,许多奢侈品都处于亏损境地。因为其投入大、成本高,销量却非常有限。特别是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在奢侈化妆品消费上就趋于谨慎,而口红的销量会直线上升。  相似文献   

2.
口红指数的概念最早是由雅诗兰黛集团主席伦纳德·劳德(Leonard Lauder)提出的,他是第一个观察到经济出现下降时口红销售必定会有所上升的人深红色的口红会令人看起来很精神,在最近的金融风暴中,这样的口红销量特别好。如果你去商场逛一圈,会吃惊地发现,各个化妆品品牌正纷纷推出男士护肤甚至化妆产品。也许,经济萧条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美国,人们认为口红是一种比较廉价的消费品,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本文对“口红经济”在金融危机下觅商机进行分析,提出“口红经济”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小微化妆品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现状分析,指出其品牌建设的四大误区,远瞻未来几年小微型化妆品企业的发展方向,论证了化妆品企业“三化”建设的必要性,并最终得出了小微化妆品企业的品牌塑造,应在品牌策略上多下工夫,扩大产品种类,追逐细分市场的利润,通过对客户长期产品服务搭建自己的分销渠道,最终实现企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搜狐 《广告大观》2007,(1S):124-124
定位于满足时尚女性用户“美”与“爱”需求的搜狐女人频道,一直是国际知名化妆品品牌的首选合作伙伴,其中在门户网站中独有的奢侈品栏目——“奢侈风尚”栏目更是频道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6.
在国内,“口红效应”一词的走红,源自中国电影行业的一场讨论。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所有行业都沉寂趋冷,好莱坞的电影却乘势腾飞,人们认为相对旅游、购物等大数额消费,看电影既廉价又带来了欢乐和希望。有人因此认为,中国电影也可借“口红效应”,找到一次逆境上扬的机会。同时也有学者指出,由电影借“口红效应”推广开去,其他文化娱乐产业也可以从“口红效应”中获益。  相似文献   

7.
<正>经济危机,使"口红效应"这一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理论也在海内外媒体上不断亮相。80年前因经济不景气而引发于美国的"口红效应",时至今日于新一轮经济危机中缘何重又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所产生的效应又是什么?据有关这一效应的资料介绍,所谓"口红效应"是指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在美国的经济社会中,每当经济不景气的状况出现,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  相似文献   

8.
《三联竞争力》2010,(1):82-82
置法院禁令于不顾,放任假冒奢侈品销售的eBay终于惹恼了法庭。2009年11月30日,巴黎商业法庭判处eBay向世界上最大奢侈品集团LVMH支付170万欧元赔偿,罪名是eBay违犯了2008年禁令,仍未禁止法国用户在线“非法”买卖LVMH的香水和化妆品,属屡教不改!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对于化妆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国产化妆品企业也在化妆品行业崭露头角。文章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从国产化妆品企业发展现状的优势和劣势出发,探讨了国产化妆品企业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关键的国际化战略:进入国际市场和国际合作,进而为国产化妆品企业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蔡勇 《广告大观》2011,(6):40-41
中国目前作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市场,无论是从化妆品整体市场的容量还是高端细分的市场来看,其市场前景都非常乐观。按理来说国产化妆品也能分得一份羹,可纵观高端化妆品市场,清一色的洋货——迪奥、香奈儿、雅诗兰黛、赫莲娜、兰蔻、资生堂、欧碧泉等.  相似文献   

11.
廖顺遂 《经贸世界》2006,(10):30-34
发展历史 欧瑞莲化妆品集团由约克尼克兄弟于1967年在瑞典创立。是一家快速成长的国际化妆品公司,也是全欧洲排名第一的化妆品直销企业。“欧瑞莲”系列化妆品及其营销理念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自1990年以来进入了35个新市场,销售遍及57个国家,并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政治经济环境下成功运作,建立了生产基地。如今,已成为瑞典大型化妆品公司,拥有多种品牌,产品系列广泛,涉及不同的销售渠道。  相似文献   

12.
廖振辉 《品牌》2008,(6):76-79
<正> 价格越高,销量就越低,永远是奢侈品面临的现实矛盾,销量上不去,支持企业做大的利润源就有压力,所以奢侈品企业往往做得很强,活得很滋润,但很难做大。法拉利曾拉下面子向下延伸,销量是做大了,但却让它一贯的奢侈品牌  相似文献   

13.
被称为“美丽经济”的中国美容化妆品市场,经过20多年的迅猛发展,现今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中国的化妆品市场是全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在短短的20多年里,中国化妆品行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简单粗放到科技领先、集团化经营,全行业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极富生机活力的产业大军。化妆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名目繁多的化妆品品牌层出不穷,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本文通过运用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对化妆品行业结构进行分析。阐明化妆品行业的竞争情况。  相似文献   

14.
韩明华 《销售与管理》2007,(2):I0007-I0007
科学的选址、合理的定位和充足的客源,是化妆品专卖店营销中不容忽视的三大重要工作。透过A企业这两个专卖店“英年早逝”的现象,总结其失败的原因,都存在着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化妆品市场上的化妆品品种繁多,按国际标准大体可分为保养品、彩妆品与香水三大类。保养化妆品包括洁肤营养乳液、面霜等;彩妆品包括干(湿)粉底、胭脂、口红、眼影、睫毛膏等。  相似文献   

16.
近年,当奢侈品在西欧、日本节场上遭遇了普遍的大滑坡之际,中国却逆风而上,成为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每年的奢侈品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并正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来自荷兰的“世界顶级生活体验中国峰会”、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奢侈品展“2005上海国际品味生活展”纷纷登陆中国,世界顶级品牌纷纷在中国选址开店,从来没有见过的奢侈品让国人睁大了眼睛,同时睁大眼睛的还有来自全球各地的顶级奢侈品生产商们,他们确认中国可以拯救他们,正如法国精品企业联盟“科尔贝委员会”预言,中国将在2011年前后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  相似文献   

17.
韩妆退潮     
韩国化妆品,正从中国女孩的梳妆台悄悄离开。遥想2014年,一部《来自星星的你》火遍中国,千颂伊同款口红全面断货,那会儿正是韩妆最好的光景。第二年,韩妆对华出口额急剧攀升,同比增幅达到惊人的101.6%。据大韩化妆品产业研究院的数据,从2016年至2018年,中国进口化妆品的第一来源地,一直是韩国。  相似文献   

18.
傅永恒 《浙商》2013,(10):77-77
【现场】 “您的企业生产化妆品.请问您自己用化妆品么?”芮成钢的问题抛给了一个做化妆品的男人。“我也在用化妆品,用的是欧涛漫的产品,比如洗面奶、乳液、眼霜。”浙江欧诗漫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沈仆新毫不避讳地同答,顿时现场笑声四起。  相似文献   

19.
姜正茂 《中国工商》2003,(7):114-115
在辽宁省的化妆品企业中,盘锦美神实业公司则被同行誉为“美容界的黄埔军校”。 美神的当家人——田野女士给这块黑土地上的女性带来的是无尽的美容资源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0.
《新财富》2012,(2):92-95
中国消费者义无返顾地在世界各地大肆扫人奢侈品,国际大牌把“到香港上市去”当作新的时髦选择。奢侈品牌努力在中国市场实现名利双收的同时,中国企业也开始践行“拿来主义”,出击海外买人现成的奢侈品牌。于是,一出“中国拯救世界经济——奢侈品版”的大戏轰轰烈烈地上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