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近年来,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职业农民,居住分散,面广量大,集中培训难,全面培更难;职业农民,是务农农民,难以离家脱岗,需要半农读、送教下乡开展培训;职业农民,专业、层次、岗位需求样,师资、培训场地、实验实习实训基地都存在很大的困和问题。职业农民培养,任务繁重、工作艰巨,既需要各积极努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也需要中央层面着眼现  相似文献   

2.
正形成农民职业教育培育体系是解决如何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一问题的核心。整合教育资源,形成高、中、初"三位一体"互为补充的职业农民教育培育体系。初等职业农民培训主要是通过短期辅导、农闲夜校、网络学院等形式提供阶段性的培训课程、技术指导等非学历从业教育。中等职业农民培训主要依靠中专、农广校培训中心等对没有接受过农业教育的新农民提供较为系统的农业经营知识学历教育。高等职业培训则是依托以开设农业类  相似文献   

3.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它有利于把优秀人才留在农村,使其成为新农村农业建设的骨干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借政策东风和思维创新,立足国情,构建一个结构理、运行有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创新课堂模式,必将有力推动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深入发展。本文主要就农业信息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山东省临沂市政府制定下发关于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意见,明确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能培训采取农民田间课堂培训方式,由农广校负责组织实施。为规范培训行为,保证培训质量,临沂市农广校在全市推进农民田间课堂建设"六统一"模式,满足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能培训需要。2014年,全市建成"六统一"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发挥地方高校优势,整合资源,依托"陕西首批高校农民培训基地"积极开展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退役士兵、快递人员、养老护理员、农村电商、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和苏陕合作专业技术人才扶贫项目等培训,为汉中市区域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一、高素质农民培育社区教育服务现状调研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成人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培训基地结合汉中市农业农村发展需要,以及技术转型升级的需求,大力开展农业知识宣传、农业技能培训等活动,构建高素质农民社区教育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别是农村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和攻坚期,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通过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上升为国家战略,依托全国农广校体系,广泛动员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农业院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担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责任,构建起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大体系。农广校作为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核心和主体,需要探索协作开放、  相似文献   

7.
网络培训是借助计算机网络,使用多媒体技术模拟现实课堂,将图文音像的课程信息传递给学习者的一种全新的培训方式。农发行的网络培训平台在经过银行业协会举办的从业资格考试和农发行信贷、财会专业上岗考试等大规模的考前集中辅导使用之后,已经成为全行培训工作的又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农民精准培训是以信息化、网络化、大数据驱动培训方式创新,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实现农民素质提升与技能发展的培训服务模式。该模式适应新时代农民发展的要求,通过技术的驱动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开辟了农民培训的新天地。文章指出了农民培训需要精准化,阐述了农民精准培训的概念和内涵,并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精准识别、精准设计、精准实施、精准支持、精准评价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农民精准培训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9.
<正>河南省农广校立足三级建制体系办学和五级教育培训网络优势,紧跟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发展步伐,以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对象,以"互联网+"为手段,以开发应用推广移动手机客户端"农广通"为核心,积极打造网络在线学习、在线考核、在线管理、移动互联服务和农广体系移动办公平台,满足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增长的农业科技、市场营销、项目管理等信息化需求和各级农广校教育培训管理需  相似文献   

10.
要增强农民技术人员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素质提升,必须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力度.而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网络培训无疑是较为适合的培训方式.河南省清丰县农民教育培训中心在创新和构建继续教育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并针对网络培训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过程中,引入"农民田间课堂"培训推广模式,可以有效破解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难题,提升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和实践能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一、田间课堂释义(一)"农民田间课堂"概念及产生的历史背景1.农民田间课堂概念"农民田间课堂"是指以农作物生产田间为课  相似文献   

12.
正农民田间学校农民田间学校,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是在实施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项目的过程中产生的农民培训方式培训方式,如今已成为许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开展农业推广和农民培训的主要手段。伴随我国"三农农"事业的迅猛发展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大力推进,农民田间学校已成为我国培养农村基层实用人才的典型教育培训模式才的典型教育培训模式,它以农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改变了传统课堂式教学课堂式教学,让农民在干中学、学中干,充分调动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做好五大振兴中的人才振兴,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需要对培训过程进行全面评估及后续跟踪。基于柯氏评估模型,以目标为导向,在对情景进行充分考量的基础上,构建培训效果评估模型,并针对已毕业半年以上的516位福建新型职业农民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和ISM模型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实证表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最核心的问题是:农民增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要考量多方因素、需要继续扩大培训规模、要因地制宜设置培训课程、不仅要集中培训,更要送培训下乡。  相似文献   

14.
<正>农民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是农广校重要职责。推进职业农民培训与中高职教育衔接,是农广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更好拓展利用农广校教育教学资源,更好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更好助推乡村振兴。一、推进职业农民培训与中高职教育衔接培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骏马,需要"四化同步"方能奔驰。作为基础支撑的后腿,农业现代化却是四条腿中远弱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那条短腿。强农兴农,人才是根本。如何培育一大批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职业农民,《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意见》给出两个:加强、加快。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时代要求,也是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现实选择。纵观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过程,一个共同点是,都将培育职业农  相似文献   

16.
职教资讯     
<正>近期关注农业部发布第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第一批规范包括20种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要求各地按照培训规范组织开展培训工作,并根据产业特点和农民实际需要抓紧编制地方培训规范,促进培训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同时,及时反馈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和建议,以便进一步修订完善。2014年中美开放远程教育研讨会在京召开2014年中美开放远程教育研讨会近日在京召开。会议由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与美国远程教育联盟、俄勒冈州立大学共同举办,主题为"开放学习与  相似文献   

17.
《农民科技培训》2012,(9):52-52
四川省农广校体系围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和利用农广校的系统教育培训资源优势,积极实施“田间大课堂、科教送下乡”行动宗旨,开展了多方位、多形式和多途径的农民科技培训、冬春科技大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等工作。  相似文献   

18.
2009年,农业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基层农技人员、农业系统干部日益增长的农业技术培训需求,利用互联网这一最为普及、最为经济的信息化手段,开办了“农广在线”网站,英文域名为ngonline.cn。网站开设有农业要闻、农业视频、农事广播、网络课件、农技文库、专家咨询、教育培训等近50个栏目和专题。2011年起,农广在线网站连续多年承担了农业部为农民办实事任务--为农民提供网上免费音视频培训节目。“农广在线”网站目前是我国发布农民教育培训资源最多,关注度最高的互联网站。  相似文献   

19.
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为提高农业生产力,加快乡村经济发展步伐,应面向各地区农民开展教育培训。在网络信息时代,浙江省杭州市农业农村事务保障中心搭建信息化平台,以此满足当地农民信息化学习需求,真正提高农民群体综合素质,并深化农业现代化改革。本文首先对构建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的重要性进行介绍,然后探究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构建路径,希望能为其他地区农业农村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靠科技引领,如何破解农民终生教育难这一瓶颈问题,社区农技培训在打通这最后一公里的路上,角色重要。2015年以来,天津市面向失地农民和下岗职工开展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2016年又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民培训,政府买单。政府的初衷是好的,然而,基层的农民培训的热情不高,有的目的是得补贴,追其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