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山区综合开发—山区建设的新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综合开发与治理问题,也是环境建设与发展生产相结合的问题.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害问题。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多山的国家,孤山区综合开发,不仅是建设山区,发展农业的关键,发展经济的关键,更是解决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实在太重要了。应该承认是抓迟了一些,造成的损失已很大。只有这样理解,心中有紧迫感,才能赶上去把这项伟大事业山、好,有力地掀动山区建设工作。回如何理解山区综合开发?提出综合开发山区,决不是说山区还没有开发,也不是去开发处女地。实际上我国山区普遍存在一个过度片面开发问题,已形成严重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2002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山区年,联合国希望各国研究各自的山区状况和保护山区的生态环境,同时要求解决好山区贫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问题。山区遭到破坏和山区比较贫困,并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居住在那里,这是一个普遍性问题,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具有深远意义。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同样存在这两个问题,利用国际山区年,认真研究和着手解决这两个问题,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四则报道引发的思考我国山区特别是西部山区的现状如何,这是我们立论的基础和工作前提,是首先要弄清楚的。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系…  相似文献   

3.
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是改变山区落后面貌造福于民的工程,但是高速公路的修建必然要改变山区原有的自然环境和质态环境,其较之于平原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尤甚。所以山区高速公路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地质要求,同时,着重的论述了山区高速公路的质量控制,最后提出了质量监督措施。  相似文献   

4.
毋庸置疑,山区公路从设计到施工的过程都很困难。现如今,随着对山区建设的步伐加快,山区公路在设计和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也逐渐的显现出来,为了使交通便利,提高山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山区公路设计的问题就亟须解决。  相似文献   

5.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山区土地资源、人口在我省占有很大的比重,山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如何,直接影响到全省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发达地区不少乡镇企业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和资本原始积累过程,进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而山区不少地方乡镇企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山区与沿海乡镇企业差距呈现出逐年扩大的势头。加快山区乡镇企业发展,推动山区经济快速发展,缩短山区和沿海发展差距,已经成为当前一项艰巨的重要任务。本文作者就山区与沿海乡镇企业如何协调问题阐述了很好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目前,山区果树栽培发展的新趋势是生态栽培。所谓山区果树生态栽培是指在山区果树生产中,把果树对地理气候环境的适应性作为制定、实施果树栽培管理技术的立足点,提高园区水、光、气、热土资源利用率,促使园区物种多样化,分布层次化,建立起一个园区物种之间有机结合、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果园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搞山区综合开发,要立足本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特点,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资源、综合发展产业和综合体现效益。本文还根据试点情况,提出了实施山区综合开发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迎接我国山区建设的高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常在山区走动的人就能深切地带觉到,一个山区开发和建设高潮已在我国许多山区悄然兴起,山区人民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爱山区和建设山区的热情不断高涨,各种成功典型到处涌现,典型的规模愈来愈大,一条沟,一个山头,一个乡的改造典型已在不话下,县一级的全面开发的和建设典型已在各类地区出现而且不断增多,更令人高兴的是,这个高潮还在向高层次发展,本文将对我国山区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山区高速公路桥梁的修建需要克服众多的困难,受复杂的地理环境、地质条件、水文特征和周边环境等因素影响,山区高速公路桥梁的建设需要在适应山区公路特殊环境的前提下,保证建设质量,所以需要高超的施工技术。本文针对山区高速公路桥梁的设计与施工要点展开讨论,为山区公路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山区城市生态系统包含了资源、环境、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经济开发等多元要素。在山区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不断陷入多元要素的矛盾和顾此失彼的尴尬。本文以广东肇庆为例.探讨了山区城市经济活动独特生态特点,并就如何实现山区城市经济活动生态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山地生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开发的生态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全世界,也是我国当前和21世纪发展经济的主题。我国山区拥有丰富的山地生物多样性资源,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一种可持续性的合理开发利用,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错误做法时有发生,因此使得这部分资源破坏十分严重。本文拟从生态经济的角度出发,对山地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作为致用之学的经济学理论在中国已经形成了西方经济学、马克思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流派,从而打破了20世纪80年代以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一统天下的格局,实现了经济学理论的多元化。但是,由于中国具体的经济实践和制度环境上的原因,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三大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技术经济学科发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技术经济学作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汇合联盟的典范、技术与经济相互交叉集成的新兴学科,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既将面临新的机遇,又要应对新的挑战。为此,本文基于科学发展观,回眸我国技术经济学科发展的历程,坎坷曲折,喜忧交加;总结技术经济学科发展现状,基础欠宽厚、原理欠清晰、方法欠完善、应用欠规范,并从认识、思想、目标等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论述技术经济学科发展的对策方略,内容主要涉及技术、经济、管理交叉集成与技术经济学科,技术经济学科体系构建与发展,技术经济学科发展的本土化与国际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项目可行性研究与后评价等。  相似文献   

14.
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中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是一种集乡村旅游与民族旅游于一体的旅游形式,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由于西部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必须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经济—环境的良性循环。西部民族地区相对于东部而言,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差距,而且有社会发展的差距、人类发展的差距。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应与西部民族的发展相结合,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川西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区地处民族地区,景观多样性明显,但地质环境复杂,生态脆弱性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在中国西部山地旅游发展中具有代表性。通过实证研究,基于对川西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区旅游资源特点和其发展山地旅游特殊性的分析,提出了该区域旅游特色化发展战略及开发对策,并以此对中国西部山地旅游发展思路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围绕生态保护、旅游体验和社区参与三大核心要素,以"产品—品牌"为载体、"安全—环保"为保障、"文化保护—社区发展"为目标的西部山地旅游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山岳崇拜观念是推动仙都发展成为名山的文化基 因。仙都的发展变迁过程实质上是人们从畏惧到信奉再到利用 山岳的变化过程,也是人们对仙都美好生活环境发掘、建设的 过程。随着仙都山岳崇拜观念的产生、物化和延伸,仙都发生 了“神山—缙云坛、黄帝祠宇—仙都祈仙洞天”的变化,经历 了萌芽、发展和成熟3个时期,极大地促进了仙都山岳资源的 开发与利用,也推动仙都成为中国名山大川体系中的道教名 山,为现代风景名胜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更好地保护山区的自然环境,并通过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是山区旅游业开发追求的双重目标。本文在分析旅游业发展对山区环境的双重影响——正负效应的基础上,指出山区旅游业的发展正面临着开发与保护的两难选择和困惑。为实现山区旅游的双重目标,需要在旅游的开发形式选择、产品性质和内容定位上,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北京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为例,提出了实现山区旅游可持续利用的途径和策略,即制订有效的旅游资源保护政策和相应措施,规划合理的分区布局模式,严格控制旅游开发强度,加强旅游的地域门槛分析和资源承载量分析等。  相似文献   

18.
喀斯特山区自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限制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在长期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农村经济在低效率水平上运行。本文通过对长顺县板床村农村经济的分析研究,探讨喀斯特山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山东石灰岩山区生态环境的特点,认为造成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长期人为干扰.分析了石灰岩山区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和薄弱的农业经济基础.提出石灰岩山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途径主要是重建山区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农业;因地制宜,开发山区自然资源,发展高效特产型农业;增加资金和科技投入,发展精确农业.  相似文献   

20.
殷平  原思敏  宋慧  安紫霞 《技术经济》2009,28(6):120-126
本文选择了国外研究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61篇文献进行了述评。研究结果显示,国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内容包括现状分析、评价方法探讨以及对策建议等,研究视角主要是经济学角度、社会学角度以及环境资源经济学角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