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在我国的发展不过十年时间,目前我国的刑事立法亦不完善,对欧美等各国网络犯罪的相关立法进行比较研究,对健全我国的刑事立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罪名设置和保护范围上的比较研究 就计算机犯罪的罪名(或行为方式)而言,欧美各国对计算机犯罪设置的罪  相似文献   

2.
张芳芳 《魅力中国》2014,(15):306-306
伴随着经济和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受贿这样的腐败现象也在发生着了相应的变化。本文主要是从受贿罪的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来分析的.从这三个方面我们可以了解受贿罪目前存在的漏洞。然后根据它所存在的漏洞,提出一些完善立法的建议。只有加强对受贿罪的立法建设,完善受贿罪的立法缺陷。才能进一步有效地惩治贿赂犯罪,从根本上抵御这种不良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3.
绑架罪是一种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行为,现行刑法典对其规定了严厉的处罚.国家立法机关于2009年2月28日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七)>对绑架罪进行了修正,增设一档法定刑: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使得刑法对绑架罪这种严重犯罪的严厉惩治重中有轻、严中有宽,罪刑单位的设置更为科学,有利于按照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惩治绑架犯罪.这一修正有其进步合理的一面,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仍待改进完善的问题,特别在立法理念方面跟国际上存在一定差距.下面就绑架罪的立法改进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4.
聚众犯罪是我国刑法中较大的类罪,刑法总则与分则均有关于聚众犯罪的规定。但立法上没有对聚众犯罪的概念进行界定,导致聚众犯罪与集团犯罪、一般共同犯罪,首要分子与主犯的关系不够明确。刑法分则关于聚众犯罪的条文,大部分明确了聚众犯罪的责任主体,但也有些条文未指明责任主体,既违背了聚众犯罪责任主体法定原则,也使得条文之间不相协调。文章探讨了聚众犯罪的立法缺陷,并提出了立法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翟涛涛 《魅力中国》2014,(10):300-300
目前,在我国,贪污贿赂犯罪现象屡禁不止,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我国也将惩治贪污犯罪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来抓,在建国之初就颁布了《惩治贪污条例》。我国关于惩治贪污犯罪的法律法规对有效打击贪污犯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惩治贪污罪的过程之中,却也碰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贪污犯罪的疑难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可以进一步解读我国目前在政治体制上存在的诟病,进一步的解决我国在惩治贪污犯罪的过程之中遇到的问题,为惩治贪污犯罪提供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马龙仙  黄琳江 《特区经济》2013,(10):155-157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作为一种新型的受贿犯罪,在我国《刑法修正案(七)》的新增法条中已经对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一立法同时也是预防和惩治国内腐败的现实需要,这一受贿犯罪设立了我国刑法对权钱交易行为的惩治盲区。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还需要在立法上进一步明确该罪的犯罪对象和犯罪数额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略论反商业贿赂的刑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娟 《发展》2009,(6):113-114
《刑法》作为治理商业贿赂犯罪的重要法律武器,其反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法体系是否完整、严密,直接决定了打击商业贿赂犯罪的有效性。尽管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对与商业贿赂犯罪有关刑法法条进行了重要修改补充,但仍存在许多缺陷。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周骥 《改革与开放》2014,(19):51-52
本文对中西方贪污贿赂犯罪原因,及立法状况进行了分析。自古以来,世界各国都一直严厉打击贪污犯罪,惩治犯罪的意识都有同样的共识。但由于各个国家信仰和生活环境不同,对贪污犯罪的理解、罪犯的界定都不一样。中国政府多次强调要彻底打击贪污犯罪行为,我国专家学者也从各个角度分析了产生贪污犯罪的动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实施方案,但效果并不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9.
江晓筠 《魅力中国》2010,(13):55-56
本文由一起醉酒伤人案件引入,阐述我国关于醉酒犯罪的规定和理论依据,进而解读外国刑法中对醉酒犯罪归责主要运用的原因自由行为理论,最后对我国关于醉酒犯罪的立法进行剖析并结合原因自由行为理论提出完善我国相关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广西边境地区涉外犯罪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完善立法、加强司法协助、组建专业司法队伍、严格边境管理、加大政策扶持等建议,旨在完善我国涉外案件的刑事诉讼,更好地惩治边境地区涉外刑事罪犯,处理好有关犯罪案件.  相似文献   

11.
风险社会视角下食品安全犯罪的立法缺憾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经步入了一个风险社会,风险社会的刑法必须顺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作出内在变革。在风险社会的视角下,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大一统立法模式"难以缓和立法安定性和灵活性之间的矛盾;刑事法网粗疏,不利于有效管控食品安全犯罪;刑罚介入时间迟缓,未树立食品安全犯罪的积极预防观念。为了更好地保护食品安全,必须对食品安全犯罪的立法缺憾进行相应完善。  相似文献   

12.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自设立以来,人民群众对其立法价值产生了怀疑。新近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量刑的最高刑由5年提高到10年,能否达到目的。笔者认为这并不能使该罪摆脱尴尬境地,只有继续对本罪进行修改,并设置相关罪行,完善财产申报制度等配套制度,才能实现立法本意,才能真正发挥该罪惩治贪污腐败的作用,从而为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刑法》对于侵犯商标权犯罪的相关规定,由于价值取向、立法技术等原因,造成了不少漏洞,如罪状规定过于狭隘,刑事立法过于滞后,刑罚配置不够合理等。本文对侵犯商标权犯罪刑事立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退耕还林职务犯罪频发,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影响恶劣。该类犯罪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监督机制阙如、档案管理混乱、检查验收流于形式等外在因素,也有基层组织人员心理失衡、法制观念淡薄等主观因素。在治理该类犯罪时应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原则,既要严厉惩治,还要完善制度、加强教育。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从我国交通肇事犯罪立法现状出发,对我国现有立法框架内的交通肇事罪进行思考,在借鉴国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立法完善建议,以解决司法实务之争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经济社会发展新时期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为研究对象,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趋势分析以及相关立法控制完善措施这两个方面入手,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据此论证了做好立法控制工作在更好的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不受侵害乃至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过程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靳羽葆 《魅力中国》2014,(24):302-302
食品安全犯罪的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刑法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屏障,应当在保护食品安全领域充当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食品安全的概念、刑法保护的现状等介绍,指出我国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两个立法缺陷:法条罪名设置过于单薄和资格刑缺失。通过深入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保护机制,提出相应的立法完善建议:将食品安全犯罪纳入“危害公共安全罪”中、扩充食品安全犯罪罪名和增设食品安全犯罪的资格刑。  相似文献   

18.
犯罪数额在刑法定罪量刑等方面意义重大但并非万能;我国现行《刑法》或司法解释中规定的犯罪数额存在确立数额标准的越权性、数额标准内容的不确定性、数额标准的明显滞后性等问题。应遵循数额犯的立法原则,完善立法解释程序,废除授权解释;对贪污贿赂犯罪的定罪数额标准应提高;提高情节的地位,避免单纯以数额论罪。  相似文献   

19.
该案件是我国自著作权保护的刑事立法建立以来,全国首例因侵犯著作权而由公诉机关提起公诉的刑事案件.1979年刑法典没有关于著作权的刑事保护规定:直到1994年7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惩治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著作权的刑事保护才有了具体的法律依据:1997年3月修订的刑法典全面吸收了<关于惩治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的内容,第一次以基本法的形式规定了侵犯著作权犯罪.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法一共规定了六个期货犯罪的罪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期货犯罪刑法规范体系,但因完全依附于证券犯罪的立法规定,有关期货犯罪的刑事立法未能准确反映期货市场的特点和运行规律,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