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2002年是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第五年。为了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通货紧缩的问题,我国从1998年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增加公共领域投资、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扩大消费、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措施,解决国内主要经济矛盾。随着积极财政政策长期化的趋势,社会各界对财政政策的走向愈加关注,主要是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以来,宏观经济的适应性如何?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还有没有空间?随着后积极财政政策时期的到来,宏观经济将会对“淡出”产生什么反映?本文试从这几个方面阐明观点。如何评价宏观经济对于积极财政政策的适应性国内有学者指出,1998年以来,我国  相似文献   

2.
徐瑞娥 《经济纵横》2003,(10):55-59
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已实施五年 ,收效卓著。随着宏观经济形势趋于好转 ,对积极财政政策淡出还是继续的争论也不时出现 ,现将各种观点综述如下。一、对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不同看法(一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有必要性和可能性。1 .扩大内需仍需加强。随着国际经济增长的继续放缓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经济“传导”作用的加强 ,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的形势及外需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容乐观。据有关资料 ,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1 997年为 3 .6 % ,1 998年为 2 .3 % ,1 9…  相似文献   

3.
积极财政政策的回顾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积极财政政策已实施5年有余,是我国50余年来第一次真正以财政政策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政策,必将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史中的重要一页。因此,现在我们有必要对积极财政政策进行回顾与评价,目的不仅在于肯定积极财政政策在过去5年里对经济复苏作出的贡献,还在于总结积极财政政策的成功经验,以史为鉴。  相似文献   

4.
王淑英 《经济师》2003,(3):255-256
我国自 1 998年开始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是基于实施反周期、实现宏观经济调控需要的相机抉择。四年多来 ,在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增长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同时也存在一些隐患。鉴于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环境 ,“十五”期间仍需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 ,但应调整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方向 ,优化积极财政政策传导机制 ,最大限度地放大财政政策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从1998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尽管对遏制我国经济紧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体制转轨所形成的内生性紧缩效应以及由于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本身的缺陷,如波及效应、联动效应、内耗效应使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绩效并未达到最优,需要通过相关的制度创新和完善财政政策操作手段来提高积极财政政策的绩效,有效提升我国内需,带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秦彬 《生产力研究》2005,(11):31-32,68
本文拟从我国近年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成效分析出发,阐述了当前我国由积极财政政策向相对稳健财政政策调整的必然性,并提出了今后我国财政政策的调整导向。  相似文献   

7.
关于积极财政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扩大国债发行,势必导致赤字的进一步增大。在此情况下,正确理解积极财政政策必然要涉及到两个问题:如何理解积极财政政策与财政平衡的关系? 如何理解当前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与西方国家实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关系? 本文提出积极财政政策不同于西方扩张性财政政策,它是我国特殊时期采取的一项特殊政策,其实施具有阶段性,财政平衡作为中长期指导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必须坚持而不能动摇。  相似文献   

8.
1998年以来国家积极扩大内需,启动经济发展,克服因东南亚金融危机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而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必然要扩大财政支出规模,由此引发财政赤字的进一步增加和国债规模的扩大.为此,积极财政政策下的债务依存度问题,自然成为当前热门的话题,理所当然地引起人们的关  相似文献   

9.
我国实施六年之久的积极财政政策在国民经济增长的数量效应方面效果显著,而在质量效应方面却有待商榷。适时调整积极财政政策,提高其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质量方面的效应应是财政政策未来的取向。  相似文献   

10.
曹阳 《经济师》2005,(12):68-69
文章在分析我国近年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效果的基础上,揭示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已经显露出渐进转换的迹象;在分析这一转变的必要性后,提出了积极财政政策渐进转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积极财政政策产生的背景 我国于1998年7月份开始,宏观调控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原来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转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直接导因是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和影响。亚洲金融危机于1997年7月  相似文献   

12.
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l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转型的税收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刺激需求的作用相比,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有效,同时反周期的效应更大。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再次成为刺激需求的主要角色。我国近年来财政收支良好的状况以及较轻的政府债务负担,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了空间和基础。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对策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合金  曾山 《当代财经》2001,(12):23-25
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看,要实现“十五”计划提出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我国在今后一个时期仍将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但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情况与三年前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对策理应有所调整,在积极财政政策的着眼点上应逐步由扩大需求为主向改善供给为主转变;在积极财政政策对策理应有所调整,在积极财政政策的着眼点上应逐步由扩大需求为主向改善供给为主转变;在积极财政政策的运用方式上应由增加政府投资为主逐步向启动企业投资为主转变;在继续实施运用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要注意降低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14.
我国财政政策"九五"回顾及"十五"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体来看,我国“九五”期间实施的是由适度从紧向积极扩张转变的财政政策,本文对这一时期财政政策的基本评价为:(1)“九五”前半期 我国实施的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具有一定的主观性;(2)截止到“九五”期末,积极财政政策虽初见成效,但经济恢复的基础并不稳固;(3)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经济再度滑坡,“十五”期间我国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5.
积极财政政策不宜长期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深入分析 1 998年以来我国在面临着国内外比较复杂的经济形势下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基础上 ,认为 2 0 0 0年我国仍然需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但从中长期来看 ,应该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财税改革 ,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财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财政政策导向调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彬 《经济问题》2005,(5):70-72
近年来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环境的变化,这种积极财政政策也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性。因此应适时调整财政政策导向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拟从我国近年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成效分析出发,阐述了当前调整财政政策导向的必然性,并提出了今后我国财政政策的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17.
姜爱林 《经济经纬》2003,(6):120-122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我国在特定情况下实行的一种特殊的财政政策。5年多来,这一政策对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前形势下,积极的财政政策还不能轻易淡出,未来2-3年内仍要继续实施。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保证新一轮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得到继续实施。  相似文献   

18.
杨春媛 《经济师》2006,(9):61-62
从2004年以来,我国开始逐步实施财政政策的转型,由积极的财政政策向稳健的财政政策过渡,理论界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文章对我国的财政政策究竟应该向什么方向转型,如何转型,作了一些简要的分析,希望能对相关学者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1998年以来,我国连续6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抑制了通货紧缩趋势;同时又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力地支持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自1998年以来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其内容主要局限于支出方面,即通过举债来扩大公共支出,投资于基础设施等方面,从而扩大内需以带动经济增长。应该说,这种以扩大需求为导向的积极财政政策,其正面效应是主要的,但也不容否认,这种正面效应已出现递减,其作用的空间越来越小。本人认为如果从当前的宏观经济态势和长远的经济增长来考虑问题,这种积极财政政策正面临着需要适时从“积极介入”向“中性调节”的平稳过渡。因此,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现税制改革与稳健财政政策的相互交融与互动,应该成为未来一定时期内我国财政政策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1998年下半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国民经济出现了重大转机,为我国经济步入良性循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应该在调整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把落脚点放在培育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