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狭义技术进步测度理论方法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首先就广义技术进步测算范围、内容庞大,提出了测算精确性的异议,继而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狭义技术进步的理论和方法,并对山东省1985-1994年资料进行了实际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2.
我国“七五”期间农业技术进步贡献份额的测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技术进步包括两大方面:自然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科学技术进步。仅包括前者的技术进步,称作狭义的技术进步,同时包括两者在内的技术进步,称作广义的技术进步。 广义技术进步除了包括狭义技术进步的内容外,还包括管理水平、决策水平、智力水平等方面软技术进步。 对技术进步较全面的理解,应指广义的技术进步。其对经济增长作用,可以通过考察技术  相似文献   

3.
广东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技术进步与创新是农业经济增长的原动力,科技兴农是农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测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和科技进步潜力,对农业决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995年全国农业科技大会提出,到2000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要求达到50%,所以探讨测定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理论与方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业技术进步及贡献率的含义 1.农业技术进步的含义。农业技术进步是技术进步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具体化,农业技术进步是一个不断创造新知识、发明新技术、并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从而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发展过程。农业技术进步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  相似文献   

4.
农业劳动力合理数量的估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农业劳动力合理数量的估算章铮本文所探讨的问题,是中国农业劳动力的合理数量。术语“农业”在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含义:狭义的农业基本上就是指种植业,广义的农业则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中国可耕地资源有限,在农业技术没有多少进步的条件下,狭义农...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及分解:1985—2005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基于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采用分省面板数据对20年来(1985-2005年)我国农业技术进步与总产出增长进行了定量研究,测算出各年度的要素弹性和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并将农业技术进步率作了定量分解.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已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增长的主要来源,而狭义农业技术进步始终是其中最主要的组成成分,其中又以中性技术进步模式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 苜蓿产业对于满足优质饲草供应、推动草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科技进步是推动苜蓿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为探究“十三五”时期我国苜蓿产业科技进步贡献变动情况,找准影响苜蓿产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关键因素,以期为“十四五”时期我国苜蓿产业发展的科技进步方向和路径提供经验参考。方法 文章基于2015—2020年苜蓿产业跟踪调查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苜蓿生产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率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 “十三五”时期,我国苜蓿产业狭义技术进步率为5.72%,狭义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2.50%,技术进步已成为苜蓿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生产技术效率均值为0.8751,苜蓿生产者的受教育程度、机械化水平、气候灾害冲击等因素对苜蓿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影响。结论 基于此,该文提出了提高苜蓿机械化水平,健全机械配套支撑体系;提升苜蓿生产者素质,加强科技培训推广力度;做好气候灾害预警工作,增强苜蓿产业抗风险能力等政策建议。展望“十四五”时期,苜蓿产业科技进步潜力巨大,应当重点推进苜蓿良种研发和规模化繁育水平、苜蓿生产与加工新技术、苜蓿机械国产化水平,聚焦苜蓿产业集群建设,产业扶持政策精准发力,助力我国苜蓿产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中国财政农业投入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财政农业投入结构的评价十分重要。本文首先界定狭义和广义财政农业投入的内涵,并从中央和地方两大主体分别考察其财政农业投入的效率。本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地方政府财政农业投入的效率较高,而中央政府财政农业投入的效率低下;在狭义财政农业投入方面,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投入的效率最高,支援农业生产支出次之;在广义财政农业投入方面,农村医疗卫生投入的效率最高,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投入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效率次之,而农业水利资金投入的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8.
技术的函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技术单指生产技能和技巧;广义技术则凝结在生产力三要素之中。科技进步对社会经济效益的贡献份额是测度科技进步的重要指标。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发展,应采取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开发资源,选准合适目标和路线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贫困地区的农业持续发展与政府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阐述了农业持续发展的内涵界定和运行机制,指出农业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系统的自我维持机制、约束机制、技术进步机制与投入机制平衡状态的结果;具体分析了贫困地区农民的生存战略及其效应;最后对贫困地区如何迈向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棉花产业预警是一个全新概念。要对其进行界定,首先就必须界定棉花产业的概念。棉花产业是一个产业链较长的产业,从广义上说是以棉花为中心的包含种植、生产、加工、销售、贸易等的多元性主体产业与关联群体;从狭义角度,棉花产业则主要指种植业、加工业、纺织服装业、进出口贸易等主体产业。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上海乡镇企业技术进步特征;用C-D生产函数法和增长速度方程综合测定的1988-1992年平均技术进步率为0.158,技术进步对产值增长的贡献份额平均为12.28%。并分析了影响上述两项指标增长缓慢的原因,提出3条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要素体现式技术进步理论视角强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理论基础,针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存在的问题,对测算模型和估计方法进行优化调整,进一步将农业技术进步细化分解为中性技术进步、要素增强技术进步等部分,以此来解析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结果显示,1990—2020年中国农业技术进步速度为2.44%,其中中性技术进步速度呈快速上升趋势,并已成为驱动中国农业科技进步的主导力量,物质增强技术进步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劳动增强技术进步保持平稳上升态势;当前中性、物质、劳动技术进步在农业技术进步中的比重分别为50.7%、32.3%和17.3%,其技术进步贡献率分别为31.3%、23.1%和10.4%;2000—2020,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35%快速上升至超过60%水平,表明我国农业科技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农业发展方式已逐步实现由早期的要素依赖型向科技驱动型转变。最后,从加快科技创新步伐、重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等方面,提出促进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水平提升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政府投资范围再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界定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范围及其相互间关系,对于转轨背景下的中国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本文从政府投资的概念出发,分析当前我国政府投资范围界定误区,并结合政府投资范围的演变过程,对转轨体制下我国政府投资范围进行再界定.本文区分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的政府投资范围,认为转轨背景下政府投资应逐渐从营利性、竞争性的经济领域退出,并逐渐侧重于公益性的非经济领域.  相似文献   

14.
农业技术进步及其“七五”期间内贡献份额的测算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论述了农业技术进步的概念、特点和对发展农村生产力的作用,阐述测定广义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的两种基本途径:①利用含有时间变量的生产函数,测出投入产出比的变化速率;②利用含有时间变量的间接成本函数,测出产品成本的变化速率。“七五”期间我国广义农业技术进步的贡献份额为28%,比“六五”期间下降7%。分析了下降的原因,提出加快农业技术进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锣紧鼓密国家经贸委提出到2010年基本建立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国家经贸委提出,要通过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的产品、技术和装备水平争取达到发达国家下世纪初的水平,其中部分优...  相似文献   

16.
经济发达地区的科技兴农应走以技术密集型为主导,结合资金和劳动密集型的集约化道路。提出了经济发达地区推进农业技术进步的9条对策建议,重点阐述了规模经营与技术进步,与社会化服务体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若干政策探讨石爱虎,霍学喜21世纪初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要提出的是21世纪初期推动农业技术进步的若干政策建议。为了促进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必须制定必要的符合实际需要的农业技术进步政策。根据现阶段我国...  相似文献   

18.
推进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尊重“自然-社会”规律、落实新时期治水思路的重要工作。为率先实现水生态产品价值,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文章从概念解析出发,界定了狭义水生态产品与广义水生态产品,明确了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概念,并提出了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框架:“水生态产品及价值→愿景与目标→政策工具→人类行为”循环系统。在分析各链条功能的同时,进一步提出水生态资产和水生态产品核算、划界确权、建立供需时空关联等技术支撑需求,以及对多元力量参与理论研究与实践,共同推进人水和谐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种植业生产的技术进步,指在一生产条件下,通过以生物技术为主的良种、良土、良法、良制和肥料、农药、农机等生产物质要素及组合的优化,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生产率的一种经济现象。对四川全省和省内五个主要农区种植业生产中粮食增长与技术进步关系进行分析,度量了1977-1986年的技术进步率。通过对各项投入要素的弹性系数分析和边际分析,得出不同地区各要素投入的排序以及他们投入的重点与分布;通过对影响技术进步作用发挥的各限制因素,提出了四川不同类型区提高粮食生产技术进步的方向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蔡晓琳  李慧泉 《农业技术经济》1985,(收录汇总):130-144
本文从偏向性技术进步指数的视角,构建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函数移动的影响机理分析框架,构建多要素技术进步的偏离度指数和要素偏向指数,分析2004—2019年小麦产业的要素偏向性特征趋势与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研究发现,小麦产业及各主产区的技术进步主要是以中性技术进步为主,偏向性技术进步在不同阶段对技术进步存在差异性影响。小麦产业要素偏向特征呈现“劳动力—生物化学—土地—劳动力”的趋势,各主产区的技术进步偏向主要以劳动力和生物化学要素为主,以土地要素和机械要素为辅。小麦产业的技术进步模式表现为以生物化学型技术进步为主、机械型技术进步为辅,各主产区的技术进步模式存在差异,这与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的市场扭曲和地理特征有关。农业人力资本和农业科技投资是促进小麦产业偏向性技术进步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对于小麦产业实现节本增效和提高“藏粮于技”具有现实指导价值,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