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英 《魅力中国》2010,(3):168-169
美育是小学教育基本组成部分。“什么是美育?所谓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又称为美感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对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趣味。并按照美的规律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学与美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相似文献   

2.
<正>一、美育具有的特质和内涵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使人的情感得到解放和升华,使人的感性具有文明的内容,使人的理  相似文献   

3.
书法教育要强化美育,挖掘书法的品格美,培养学生发现美践行美的能力;挖掘书法的人格美,培养学生德艺双馨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董俊霞 《魅力中国》2011,(12):335-335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审美观点与感受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对学生加强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语文教学是一个重要阵地.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作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观察方法,表现技巧的训练,而且要加强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的培养,以发展他们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李秀丽 《魅力中国》2010,(25):273-273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事物总能让人赏心悦目。但是,“美”,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并没有明确的解释,只是罗列了一些词汇。因为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以我们有必要给他组一个词来进行讨论,就美育而言,简而言之就是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在《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以培养审美能力、美的情操和对艺术的兴趣为主要任务的教育。音乐和美术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它的任务是使受教育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美育的强烈感染力是一般的理论教育所不具备的,因为美育主要是靠美的气质打动人,所以把道德教育寓于美育之中,以美引善,使人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不带有一般理论教育的强制性,能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谢天翊 《魅力中国》2013,(10):197-197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通过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而进行的一项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和发展人们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理想,进而影响人的思想感情、聪明才智和整个精神面貌。它可以培养人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晓英 《魅力中国》2010,(36):118-118
语文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字里行闻透视着美的晶莹,教师挖掘教材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鉴赏美、审视美、抒情美,让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生成是广大教师所期望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祝莉红  朱凤 《黑河学刊》2011,(8):140-140
传统的中学德育在理念设计和运行实施中,教育模式较为单一,在教育方式上强调外在理论灌输,忽视内在情感激发和培养,使中学德育教育面临困境。以美育德,通过现实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来打动学生,使他们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或感化,从而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彻底改变传统的德育方式,将德育和美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当代人才的“质量标准”应是全面的立体的人的标准。也就是说,专业技术水平与人素质都是人才的指标.二缺一不可。作为审美教育的美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通过美育使人的情感得到解放和升华,使人的感性具有明的内容,使人的理性与人的生命沟通,从而使人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塑造一种健全的人格,培养“立体式”的人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赵珺 《魅力中国》2014,(2):91-91
行为,是指人和客观世界发生关系时,作用于对象的活动。简单地说,人的行动、举止叫做行为。行为美,就是指人的行动、举止的美。它既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交际过程中待人接物的礼仪美,又表现为善的伦理的外在美。它既和道德有关,又和审美有关。可见行为美的培养,乃是美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钟如平 《魅力中国》2013,(32):378-378,370
语文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是追求素质教育的目标。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在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充分的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的素质教育应是:学生在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还要接受知识的传授、道德的培养和美育的渗透。本文在对美育与教育、美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的理解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中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实际,从“语言美”、“情节美”、“形象美”、“感情美”、“意境美”、“蕴含美”、“自然美”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的方法”。文章力求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正确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挖掘、去采撷、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引导学生在美的探求中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并激起他们对于丑的憎恶,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培养他们正确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3.
魏麟懿 《发展》2017,(6):65-66
审美教育是一门综合教育,特别是可以弥补现行教育结构中人文素质培养的缺失,提升学生在实践中的创造力,维护教育的完整性。美育教育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以具体活动实施为手段,培养和提升受教育者的审美观念与陶冶性情为目的,从而提高其创造美、欣赏美及感受美的能力。对于当代高职教育而言,美育教育是德、智、体人才全面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根据实际专业划分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张秀芳 《魅力中国》2013,(13):210-210
在语文教学中巧用电教手段进行语文美育,可以实现引导整体美,品味语言美,鉴赏自然美,领悟人格美,剖析意境美,训练表达美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主体间性视野下的美育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主体间性视野下的美育教育,促使大学生形成美的素养、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具有良好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大学生从审美人生走向追求真理的人生,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谢天翊 《魅力中国》2013,(11):225-225
美育可以培养和提高人的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影响人的思想感情、聪明才智等等,甚至可以影响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可以人们的创造能力,增强人的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7.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的教学方式,增强美的欣赏能力,拓展美的发现空间,以此完成语文美育的教学任务,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代雅琴 《中国经贸》2009,(22):242-242
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如何提高教育的效果,是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笔者以为,充分利用美的规律,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感化、人生导向。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善于运用的规律,创造美的环境、展现美的人格、追求美的方法,对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子明 《魅力中国》2011,(4):181-181
艺术欣赏教学是教学工作的环节,也是最基本工作。寓美育于学科教学中,是教书育人教学原则的高度体现。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有效地实施美育。美术教学,让学生感受、认识色彩关、线条美、图形美、造型美,学会观察、捕捉、表现美的事物,积极培养学生对美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李楠 《魅力中国》2011,(15):311-311
本文从审美教育的作用和方法两方面入手,探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最大限度展示出语文教学的美育性。语文美育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表现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情感美和语言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