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我国出台了刺激农村消费需求来拉动内需的政策,这些政策能否有效不仅取决于农户收入的增长,还取决于农户需求收入弹性的大小.本文使用线性AIDS模型测算了农户的需求收入弹性,结果显示,农村医疗服务、农村文化教育和交通通讯的收入弹性均大于1,且前两项的收入弹性大于后者.本文建议要刺激农村消费应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基础上优先增加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资才对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资.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总量生产函数分析了中国基础设施的产出弹性和最优规模问题。基于本文研究,中国基础设施资本产出弹性虽然低于私人资本的产出弹性,但其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基础设施资本每增加1%,可以使劳动生产率和总产出增长0.297%。根据基础设施达到最优规模应该满足的条件,本文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基础设施资本在2000年时尚未达到最优规模,基础设施服务供给总体依然不足。  相似文献   

3.
货币需求弹性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企业和家庭层面的货币需求异质性,对传统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修正,分析货币需求收入弹性和利率弹性的决定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经济开放度不但直接影响货币需求规模,而且通过货币需求弹性间接影响货币需求的变化,产业结构主要对货币需求收入弹性显著影响,而经济开放度对货币需求收入弹性和利率弹性均有显著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将弱化对货币需求收入弹性的影响,而加剧对货币需求规模的影响。经济开放度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将逐渐由正转负,并最终导致货币需求下降。  相似文献   

4.
文章将基础设施资本存量纳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运用西部地区1986-2006年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回归,分析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有无显著的正效应.回归运用了变系数模型和变截距模型,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对经济产出确实有着显著的正效应;文章还得出了西部12个地区的基础设施产出弹性,表明基础设施产出弹性在西部地区间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山西省300位农户的农业基础设施需求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对农业基础设施需求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文化程度、农户人均净收入、收入来源、人均耕地面积和农户对农业基础设施现状的满意度是影响其需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首先,对弹性理论的发展进行了简要回顾,对主流观点下的弹性理论内容进行了介绍。其次,指出了需求价格弹性理论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定义不准确的问题,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字母公式文字解释及其实际意义解释不准确的问题,并且给出了修正建议。再次,对于不同类型的需求价格弹性和其对应的需求曲线存在的不匹配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主流观点下的缺乏弹性、富有弹性和完全弹性的需求曲线没有完全表现出各自所对应的弹性特点,进而给出了修正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区域比较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张学良 《财经研究》2007,33(8):51-6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主要运用生产函数法,分别建立时间序列模型与面板数据模型对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利用前者所得的结论由于得出的交通基础设施弹性太大而并不可信,利用后者得出的结论又由于弹性过小而与现实情况相矛盾。文章通过对中国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区域差异状况的分析以及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面板数据研究,试图揭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交通先行在中部崛起中的作用。结论为:(1)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表现出很强的空间聚集特征,经济增长与交通运输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并形成了由东往西逐步递减的梯度。(2)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弹性值为0.0563~0.2058,介于早期学者运用时间序列数据与面板数据得出的弹性值之间,且此结论较为稳健。(3)从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来看,中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表明交通先行在中部崛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劳动力需求弹性的视角研究中美贸易对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利用1997—2009年中美双边贸易数据和美国制造业行业数据,从理论分析和实证验证的角度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中美贸易对美国劳动力需求弹性变化有重要影响,美国向中国出口有利于降低劳动力需求弹性,美国从中国进口有利于提高劳动力需求弹性,净进口最终将带来劳动力需求弹性的提升。区分技能工人和非技能工人之后,净进口不论从替代效应角度还是从规模效应角度均将导致美国工业行业工人劳动力需求弹性增强。  相似文献   

9.
居民电力需求弹性的估计对于学者研究居民电力消费行为和政策制定者进行电力需求侧管理和政策分析都至关重要。文章采用ARDL模型对全国层面居民电力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第一,我国一直对居民用电实行低电价政策,昂贵的补贴政策导致了电力的过度消费;第二,1980——2011年间,中国居民电力需求的价格弹性为-0.389,收入弹性为0.601,居民电力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因此,直接提高电价会对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两点都表明我国有必要对居民用电实行阶梯方案。  相似文献   

10.
许妮娅  曹迪 《当代经济》2017,(36):15-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中部地区快速崛起.在新的“十三五”规划中,经济建设仍然是我们国家的中心任务.而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处于关键地位.如何有效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使其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客观需求,是中部崛起战略思路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中部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结构进行调查研究,并通过三要素的生产函数模型,研究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产出的弹性.得到基础设施投资每增加1%,即会使经济增长0.3501%的结论,并结合相关理论研究结果,分析基础设施建设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地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introducing competition into monopolized network industries on prices and infrastructure quality. Analyzing a model with reduced-form demand, we first show that deregulating an integrated monopoly cannot simultaneously decrease the retail price and increase infrastructure quality. Second, we deriv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reducing both retail price and infrastructure quality relative to the integrated monopoly outcome increases welfare. Third, we argue that restructuring and setting very low access charges may yield welfare losses, as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is undermined. We provide an extensive analysis of the linear demand model and discuss policy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财政投资的效率,避免或减少财政投资的负面效应,我们应依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从我国具体的国情出发,保持财政投资的适度规模,优化财政投资结构。财政投资应从一般竞争性部门退出,缩小财政对垄断性部门、基础设施部门、行政事业部门的投资范围,增加财政对人力资本、农业和农村、落后地区开发、环境保护等的投资,并着力推进财政投融资体制及相关配套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从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总量、投资主体、投资去向及其投资需求四个方面对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第一,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而我国从东部往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总体也呈现逐渐递减的状态。第二,各地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主体构成存在明显差异。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非农户投资比重远远大于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非农户投资比重。第三,中西部地区在第一产业的投资比重远远大于东部地区,但第二产业的投资比重远远小于东部地区。第四,各地区农民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需求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需求最强烈的主要是社会性基础设施,中西部地区需求最强烈的主要是经济型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4.
姜涛 《经济问题》2012,(6):72-77
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投资对农业增长有重要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差距的形成。我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在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投资方面的差距较大。通过基于回归的方差分解,运用1994~2009年的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我国农村间的区域差距,能够被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投资上的差异所部分解释。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投资以改善当前我国农村区域差异过大的现状,倘若政府持续执行沿海侧重型的投资发展策略,则区域差异将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为此,必须提高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水平,尤其加大对中西部农村的投资,并改革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制度,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1999~2008年中国大陆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总体上对农民收入具有促进作用,但作用有限;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民收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投资却存在抑制作用,交通通讯基础设施投资除西部地区外也对农民收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政府一方面要根据各地实际建立多元化的市场投融资体系,解决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缺乏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做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统筹规划,选择正确的优先投资方向,使有限的投资产生最大的福利效应。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reports the results of an experiment evaluating three regulatory schemes for network infrastructure, in terms of their ability to generate efficient levels of capacity investment. We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1) price cap regulation, (2) a regulatory holiday for new capacity, and (3) price cap regulation with long term contracts combined with a secondary market. The setting is one in which network users can benefit from acting strategically, and are better informed than the network operator about demand growth. We find that the regulatory holiday creates an incentive to underinvest relative to optimal levels. Long term contracts also fail to improve on single price-cap regulation, and may reduce investment by providing noisier signals about future demand.  相似文献   

17.
区域科技基础设施体系是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条件和支撑力量。借鉴现有研究成果,从狭义和广义角度对科技基础设施的内涵进行辨析,提出狭义投入角度和广义功能角度的区域科技基础设施体系框架;以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典型代表江苏省为例,基于广义角度分析江苏省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现状,找出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十四五”时期江苏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建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政设施的需求越来越大,未来的市政设施建设资金缺口依然庞大。然而我国实施分税制后,地方收入较之以前有所减少,导致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和借款对市政设施建设支持不足的现象。重庆市政资产证券化项目作为我国首例市政资产证券化项目,创新性地运用了信托机制和资产证券化,绕过了政府不能发债的法律障碍,又借用了政府信用提高担保水平,成功吸引了投资者。但此类准市政债的顺利发展还需要法律政策的放行和监管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Infrastructure is a key area of public investment and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and can be seen as a critical enabler of trade and integration. Stakeholders increasingly demand evidence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nvestments in infrastructure such as railways, in part because these investments typically lock in development patterns for decades. In this article we take stock of the main findings,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gaps and caveats of the current literature with a focus on railways. Based on this analysis, we present a methodology for an impact evaluation framework which builds on existing knowledge and addresses some of these shortcomings. Beyond the dearth of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socio-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infrastructure, we discuss critiques of the currently prevalent methodological toolbox. Using a real-world railway project in India, the Konkan Railway, we exemplify how a rigorous quantitative impact assessment can integrate inter-disciplinary and mixed-methods features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Specifically, we apply different quasi-experimental techniques on the level of intermediate and ultimate outcome and impact indicators, using census, survey and satellite data and information from document analyses, interviews and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We draw on insights from economics, sociology, engineering and geography in making sense of large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and their impacts.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信投资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电信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贡献值变化的趋势。利用我国2000—2005年31个省市的数据,建立和估计了两者之间的系统结构方程。结果发现我国电信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平均为2.376%,比其他社会基础投资高6.758%,但电信投资的边际贡献呈现下降趋势。分区域考察的结果表明,电信投资及其贡献存在着明显的区域非均衡,在西部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远远高于东部和中部;我国西部应加大对电信的投资,东部需要调整投资结构,而中部则应采取措施刺激电信消费。本文在同类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突破,和Roller与Waverman(2001)的研究结论相反,得出的实证结论与他们在网络效应和边际贡献方面的理论预测相反,对制定电信投资决策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