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驱动力。民族地区既有多民族文化的宝贵资源,也面临着正确引导多样性文化和谐繁荣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2.
多民族地区应认识和把握民族文化宽容的规律,发挥文化宽容对社会和谐的积极影响,坚持在"和而不同"中构建民族文化的核心凝聚力;在"求同存异"中张扬民族文化的个性魅力;在"多样性"中坚持民族文化核心价值影响力;在"传统性"中彰显民族文化软实力,巩固多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3.
翟长江 《理论观察》2012,(1):142-144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元素,其发展对于构建民族地区高校的和谐校园,繁荣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分析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文化的特征、功能入手,以民族地区高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对民族地区高校文化建设途径做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发展主要包括民族语言、宗教文化、文化活动、传媒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探讨少数民族乡村文化发展的现状是新时期构建民族乡村和谐文化的基础.新时期推进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发展必须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更加关注民族乡村文化发展的多维性,推动农村多样性文化与周边地区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构建民族乡村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既需要注重对本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又离不开对外来文化的借鉴与学习。对于先进的外来文化,要坚持本着公平、尊重的原则,可以采借的即采借,不能采借的采用尊重的态度,确保外来文化与本民族传统文化友好相处,构建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必须强化乡村文化发展的精神塑建,再造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建设主体,重塑民族地区乡村生活意义与乡土文化价值,激活民族地区乡村和谐文化的内生力。  相似文献   

7.
陶斯文 《特区经济》2012,(5):287-28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民族交往日益频繁。作为民族地区的中心城市吸引了大量流动人口。他们的文化适应问题对流动人口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与巩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民族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西南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文化适应问题实地调查基础上,分析了流动人口文化适应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文化认同,提出了解决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文化适应问题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先实现民族文化的现代化。民族文化需要现代转型,即由与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相适应的文化形态,向具有开放性、兼容性、时代性、多样性、独特性等文化品格的和谐文化过渡,在此基础上才能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保护云南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要保护好民族文化的传统社会基础,传承入、虚心向文化主体学习、塑造民族精神,这对于云南各民族文化的建设,对云南地区的发展,对中国和谐文化的营造,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世界’文化的多元化,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普洱茶文化是云南民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普洱茶文化与云南民族历史文化、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息息相关.普洱茶文化的传播对云南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和谐及云南推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价值,需要进一步重视和挖掘.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和谐文化的建设,因为和谐文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精神动力.没有和谐文化,就没有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就成为一句毫无意义的空话.而诚信则是和谐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应该说,它是民族文化的血脉.小至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单位和一个部门,大至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诚信,一切美好的愿望都必化为乌有,其结果必将是家庭的分裂和社会的动乱.所以管子一再告诫人们"毋访于佞,言毋用佞人也,用佞人则私多行."  相似文献   

12.
新疆是多民族、多宗教地区,有着十分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文章认为,新疆的宗教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大作用:第一,新疆宗教文化是现代和谐文化的来源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新疆宗教文化是现代和谐文化的有益补充;第三,宗教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缓解人的心理压力和慰藉人的心灵;第四,宗教文化具有独有的文化交流和展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冯付勇 《新西部(上)》2009,(7):100-100,102
本文论证了保护文化生态环境与加强民族文化建设的辩证关系.只有深刻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民族文化的个性(民族性),才能建设民族文化.只有注重文化生态平衡,才能促进民族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广西南丹县白裤瑶地区调查基础上,通过对白裤瑶的民族认同意识、传统伦理规范、传统信仰、安定和谐的社会秩序思想等方面进行考察来探讨白裤瑶传统文化维系与认同现状。通过对白裤瑶民族的文化分离感、自我疏离感、社会孤独感等方面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白裤瑶传统文化的解构痕迹与认同危机。提出保护白裤瑶民族传统文化和增强认同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疆是多民族、多宗教地区,有着十分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文章认为,新疆的宗教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大作用:第一,新疆宗教文化是现代和谐文化的来源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新疆宗教文化是现代和谐文化的有益补充;第三,宗教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缓解人的心理压力和慰藉人的心灵;第四,宗教文化具有独有的文化交流和展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甘肃陇东地区作为中国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流传下来的有关农业信仰和崇拜,保存有重要的农耕文化基因。该文从农耕文化的角度,审视陇东地区的民间信仰文化价值:"天人合一"的和谐文化;"万物平等"的自然观念;"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资源。陇东地区民间信仰的当代社会价值:"重农惜农"的农业生产理念;"通力协作"的农业社会关系;"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与周边国家民族文化共生发展的传统模式主要包括:地缘共生模式、血缘共生模式、信仰共生模式等,地缘共生模式是以地缘为场域的文化共生模式;血缘共生模式是以民族亲缘关系为纽带的共生模式;信仰共生是以多民族的共同信仰为精神纽带的文化共生模式,这三种模式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到不同的作用,新时期,透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与周边国家民族文化之间的共生发展模式,在这个基础上,总结经验,对今后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与周边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化篇     
《中国城市经济》2009,(12):65-65
说到茶不能不讲文化。一个民族的茶文化代表了那个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而我们在坦洋工夫红茶中,品到的是中华几千年的儒家文化中庸和谐文化。无论是坦洋工夫的自然生态环境,还是生产工艺和流程等等,无不生动地体现了这种深厚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9.
构建民族高校和谐图书馆十分必要,它是社会稳定的需求,高校建设的需求,民族文化建设的需求.构建民族高校和谐图书馆的有效途径有: 构建和谐的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的民族文化氛围,构建和谐的服务质量,为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和谐发展,作出其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实务经验证明,社会工作者在民族地区开展灾害社会工作实务时,往往会面对不同的文化。如果处理不好灾害社会工作实务中的文化问题,社会工作者会面临着文化震撼、文化识盲、文化偏见、文化负载等挑战。避免文化识盲,增强文化敏感性,提升文化能力是民族地区灾害社会工作实务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