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恩泽 《经济》2008,(1):36-37
2007年12月21日,由中国一航集团自行研制生产的中,国首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支线客机ARJ21-700飞机总装下线仪式在上海隆重举行。这标志着我国重大自主创新工程ARJ21飞机的研制工作全面完成,中国飞机正式跻身世界民用客机行列。  相似文献   

2.
随着民航事业的巨大发展,我国需要研制自己的大飞机。利用灰色模型预测法对能反映民航发展的两个主要指标——旅客发运量和飞行班次——展开分析与预测。分析云南省对大飞机的需求增长量占全国大飞机进口量的比重和结构,也对中国进口飞机数量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飞机产业链拆分与技术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经过多年的专家论证后决定大飞机研制走自主创新之路,本文认为自主创新并不排斥国际合作,并且国际合作有加快研发速度和节约研发成本的优势.因此,本文试图通过产业链拆分对大飞机制造技术进行分类,以此探寻各个环节合适的技术策略,便于中国在最短的时期内利用最少的成本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  相似文献   

4.
在世人的关注目光中,日本海上自卫队的XP-1反潜巡逻机冉冉升起,成为世界大飞机研制领域继美、欧、俄之后的一颗新星。作为一个在制造领域世界领先的大国.日本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研制出了大飞机.并将在短期内量产。可以确定的是,其将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平台,不但可以作为运输机,反潜机的平台,进一步,其有可能成为大型客机的研制平台。这对于后起的准备研制或已经在研大型飞机的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扩展古诺竞争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不同技术提升策略对我国大飞机厂商收益的影响,考察了发展大飞机产业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的选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一机型竞争市场上,若自主研发的成功概率很大,则国内厂商在未来两期的最优技术提升策略是自主创新;在两种机型竞争市场上,若自主研发的成功概率很大,则国内厂商在未来两期的最优技术提升策略是第一期技术引进、第二期自主研发。  相似文献   

6.
《新经济》2009,(3):15-15
我国大飞机项目主体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近日发布公告称,根据COMAC919大型客机项目的研制计划,将于近期面向国内潜在供应商发放征询书,即日起欢迎有志合作的国内潜在供应商通过其网站(www.comac.cc)查询并报名申请。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用飞机工业发展失败的原因及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用飞机工业起步较早,如50年代起就仿制生产了安-2等民用飞机,但干线飞机项目是从70年代开始的。1970年8月,“Y10”正式立项,具体由上海市主持研制、业务上由当时的三机部归口管理。在中央各部委、军队及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262个单位集体创作和大小协同下,1980年9月首飞上天。“Y10”飞机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自己设计制造干线飞机的复杂技术和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飞机国家,在“Y10”研制过程中,共采用了百近项新材料,一百从项新标准和新工艺,机体国产化率100%,除发动机外,航电和机械系统国产化率超过96%,但由于资金、市场和技术等一系列问题,导致该项目中途而辍。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航空工业基础是根据国防需要按军品型号布局发展起来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配套齐全的航空设计、实验与生产体系。自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军转民以后,从事军机研制生产的厂所不同程度上参与了民机的发展,为民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自建国以来,中国已累计研制、生产了各类型号的民用飞机1400余架,出口100余架,主要型号有运五系列飞机、运七系列飞机、运八系列飞机,运十二系列飞机和农51型飞机,其中运十二飞机还取得了美、英适航证,为今后民机取证积累了经验。运十飞机在1980年试飞成功,为自行研制支线喷气飞机的创造了条件。中美合作生产的MD飞机,为国内航空企业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支线客机积累了经验,可作为今后发展支线客机的技术储备。国内多家航空制造公司还参与了国外飞机零部件的转包生产,具备了按国际质量标准组织航空零部件生产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民用航空市场。发展大型客机,将更好地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出行需要,也必将成为一个潜力无限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波音、空客的大型客机产品已经系列化;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加拿大庞巴迪公司的支线飞机产品也已经系列化;俄罗斯、日本等国也正在研制商用飞机。我国虽然在商用飞机制造方面拥有一定经验,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快速增长的民用航空市场的需求。未来20年,是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10.
温杰 《科技与国力》2001,(12):57-60
2001年11月15日,一架与众不同的双座型“超级大黄蜂”飞机在波音公司的圣路易斯生产厂外徐徐滑向跑道,尔后起动、加速、离地、爬升后振“翅”飞上蓝天,成功地完成了EA—18舰载电子攻击机的初步飞行验证。作为波音公司最新研制的电子战飞机,EA—18在经过了8年的工程设计、研制和试验后.正作为美国国防部重点评估的新型电子战机载平台之一,将用以替代日益老旧的EA-6B电子战飞机.  相似文献   

11.
《经贸实践》2013,(6):34-34
从上世纪70年代我国首架自主研制的运10、80年代中外首次合作生产的MD-82、90年代总装制造的MD-90,到如今正在适航的ARJ21—700和正在研制的C919,上海一直是我国大型民用飞机的研制基地。  相似文献   

12.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工业之花”,是构成国家实力基础和军事战略的核心技术之一。发达国家在策略上对内优先发展,对外严密封锁。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制任重道远,突破关键技术、走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之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2月3日,浙汀省副省长金德水率团专程考察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金壮龙的陪同下,金德水副省长一行参观了ARJ21飞机样机、ARJ21-700飞机102架机研制现场、运十飞机、ARJ21-700飞机101架机等。中国商飞公司与考察团进行了座谈,金壮龙介绍了中国商飞公司建设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1.乌克兰航空工业科技概况 乌克兰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研制飞行器的国家之一,也是当今世界9个能够自己设计和生产飞机的国家之一。头号科研设计机构是安东诺夫航空科技综合体(原安东诺夫设计局),乌克兰的绝大部分机型都是它设计的,所以被誉为“乌克兰航空工业的大脑”。头号发动机生产单位是扎波罗热“马达西奇”股份有限公司,其发动机用到了94个国家的飞机和直升机上,所以有“乌克兰航空工业的心脏”之称。飞机发动机研制单位主要是1930年建立的扎波罗热“进步”设计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飞机项目的立项表明中国大飞机产品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意志。然而,大飞机产业要真正实现市场化和商业化必然要采取正确的产品营销策略。以整体产品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大飞机产品的一般性和特殊性,阐述了大飞机整体产品概念的内涵,重点分析了大飞机产品实体和产品延伸的特定内容,为中国大飞机产品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1.为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配置自主研制的低温引擎 2004年9月26日印度特里凡特郎报道: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主席宣布:印度将在2005年2月或3月发射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并首次使用自主研制的低温引擎。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在研制地效飞行器(地空两用飞机、气垫船)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地空两用飞机1965年即研制成功,1974年批量生产的系列地空两用机首次飞行。俄国研制的地效飞行器最初主要用于军事目的,保密甚严。随着军工企业转产民用产品,这种新型交通工具才慢慢见于报端,公诸于世。  相似文献   

18.
基于技术出局视角的中国大飞机项目发展前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欧美发达国家技术封锁的背景下,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构建了避免我国大飞机项目技术出局的研究模型。从技术出局的视角对我国大飞机项目的发展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航空工业现有的研发设计、装备制造和产业配套能力,以及国家主导的技术学习投资、技术创新等战略为大飞机项目的成功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9.
掠翼是相对直翼而言的,有前掠翼和后掠翼之分,两的研制工作均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的德国差不多同时研制过GOP60后掠翼飞机和容克-287前掠翼飞机,但两的命运不同。后掠翼技术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得到成功应用,使喷气式飞机如虎添翼,性能大幅度提升,以后更  相似文献   

20.
从1980年我国首次采用外国投资减税杠杆租赁的方式引进两架波音747SP飞机至今,民航已积累了20余年的飞机融资经验。截至2000年底,中国民航购租约738架,其中,融资租赁飞机365架,利用外资总额达189亿美元,占49.5%,经营租赁飞机117架,占15.8%,购买256架,占34.7%,融资租赁在早期我国基础建设资金短缺的背景下,成为各航空公司引进飞机的主要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