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中国加入WTO后关税减让,进口配额等非关税壁垒撤除,贸易权和分销权授让,我国炼油行业面对激烈的国际化竞争。1、我国炼油行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石油仍将是人类消费的主要能源。按世界能源组织估计,未来世界石油需求将以2%的速度递增,而亚太地区,将以4%~5%的速度增长。2000年世界炼油能力为40.65亿吨,与1999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前苏联地区能力减少了6500万吨/年,其它地区增加了5500万吨。亚太地区发展最为迅速,净增长能力2609…  相似文献   

2.
亚洲金融危机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亚洲石油需求下降,世界石油需求增势减缓.预计1998年,亚洲石油需求将出现1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比1997年减少17万桶/日。世界石油需求增长量将由上年的近200万桶/日降至90万桶/日。2.世界石油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更加严重。3.油价暴跌,欧佩克和非欧佩克石油收入下降,给石油输出国的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4.亚洲地区一次炼油能力出现过剩,炼油利润进一步下降。预计1999年世界石油需求可能会缓慢增长,但增长幅度将主要取决于亚洲的经济形势。总的来说,1999年世界石油市场仍将是供大于求,石油价格将继续在低位徘徊。  相似文献   

3.
全球石油石化发展呈现出新格局:石油生产重心"西移",炼油生产中心"东进",这一趋势值得关注。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3年1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统计和预测,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相比2011年3.8%的增速有所降低,但仍达到3.2%。中国的增速为7.8%,仍保持世界最高发展速度,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亮点。在这种经济背景下,全球石油生产和炼油发展格局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其中石油生产重心"西移"、炼油生产中心"东进"的趋势值得高度关注。世界石油开发中心"西移"  相似文献   

4.
徐海丰 《国际石油经济》2015,23(2):47-53,110,111
2014年,世界炼油能力继续增长,总能力达到46.28亿吨/年,同比增加6125万吨/年,新增能力主要来自亚太地区;炼厂加工总量创历史新高;炼厂开工率略有回升,总体仍在低位徘徊;炼油毛利总体水平下降。北美地区抓住页岩油产量增长机遇,重启扩能,炼油业迎来新的发展;欧洲炼油业处境依旧艰难,结构调整仍在进行中;亚太地区能力总体过剩,炼油业正在加紧调整;中东继续扩大炼油能力,提高生产清洁油品能力;俄罗斯投巨资改造炼厂,生产清洁燃料,增加向欧洲的超低硫柴油出口;非洲石油炼制业发展缓慢,大部分国家炼油投资停滞不前;燃料标准更加严格,世界各国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加快。未来世界炼油能力增速将放缓,2015年世界新增炼油能力7875万吨/年,新增能力主要来自中东、中国和拉美;全球炼油业的开工率将降至约80%。  相似文献   

5.
2015年,世界经济复苏缓慢;能源消费增速继续放缓;石油供需宽松程度进一步加大,国际油价跌破金融危机低点;全球天然气供需明显宽松;油气产量逆势增长;原油加工能力增长放缓,炼油毛利显著改善;全球主要油品供需持续宽松;资源国投资风险明显上升;国外石油公司经营业绩大幅下降;全球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能源结构进一步改善;石油消费持续中低速增长;天然气供应总体过剩;油气储量继续稳定增长,产量增速油增气降;炼油能力首次下降,过剩问题依然严重;海外油气权益产量稳定增长;三大石油公司经营业绩大幅下滑;油气行业改革从局部转向全产业链.展望2016年,世界石油市场宽松局面难以明显缓解,国际油价反弹乏力;天然气价格仍将低位运行;炼油、乙烯能力继续增长,炼油毛利有望保持较好水平.中国三大油品供应过剩将加剧,天然气总体仍供应过剩,炼油能力略有增长,油气行业覆盖全产业链的"立体改革"将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6.
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增速放缓;石油供需宽松,油价高位宽幅震荡;天然气供需基本平衡,美欧亚三大市场价差进一步拉大;常规油气资源总量增长近两成,美国页岩气开发降温,页岩油渐成投资新宠;炼油和乙烯能力缓慢增长,清洁燃料升级步伐加快;国际大石油公司经营业绩下滑,资源国国家石油公司强化资源基础,新兴市场国家石油公司积极开展资产收购;资源国和新兴经济体能源政策有收有放;大国战略调整,全球地缘政治局势更趋复杂,部分资源国投资风险加大。展望2013年,全球经济增速基本与2012年持平;石油供需仍将宽松,受宽松货币政策和地缘政治影响,油价高位震荡,年均价与2012年水平相当;天然气供需总体平衡,美国气价继续回升,美欧亚三地价差有望收窄;油气勘探开发投资继续强劲增长,页岩油气开发仍是关注和争议焦点;欧美炼油业仍将调整,新增炼能集中在亚洲地区,世界乙烯总产能有望突破1.5亿吨/年。  相似文献   

7.
高油价还能持续多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年以来,国际油价出现飙升,2005年6月名义油价再创历史最高记录。但是,扣除美元通胀和汇率贬值后的真实价格基本与2000车油价水平相当,且明显低于1979~1986年的平均价格水平。本轮油价飙升的主要原因有,需求增长超出于预期:剩余产能不足、致使供应增长乏力.石油库存量偏低;投机基金推波助澜以及美元贬值:再加上短期因素和突发事件加剧了对借应短缺的担心等。此外,似乎也有政治价格的阴影。从短期看.虽然有利余产能不足、炼油能力薄弱、馏分油库存偏低、风暴威胁生产以及季节性消费等因素影响。但高油价对需求的抑制作用和对生产的促进作用正在显现.预计今年下半年和2006年可能是油价走出高峰的转换期,但月平均油价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从长期看.世界经济的增长正在减少对石油的依赖,高油价也将促进石油生产能力和替代能源的发展。2020年前世界石油需求的年增长率可望低于以往的水平,预计未来油价将缓慢向50美元/桶回落。  相似文献   

8.
我国环境友好汽车燃料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主题,其主要特征是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相互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已成为21世纪世界发展的三大主题。 据有关资料,截至1999年底,世界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1385.9亿吨。按目前全世界年均消耗石油约34亿吨计算,剩余量还可开采40年。预计采用新的采油技术可使平均采收率从30%增加到40%左右,再考虑新增剩余探明储量和非常规石油(油砂、油页岩和重质油)储量因素,全世界的石油资源仍可维持较长时间,21世纪石油仍是主要能源。 尽管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但由于燃油汽车保有量在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以及服务网络的健全,在今后几十年,燃油车辆仍将是汽车家族的主流。燃油车辆的节能和清洁化,对燃油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提高燃油质量,特别是减少燃油造成的汽车尾气污染成为21世纪炼油工业面临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2014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概述及2015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疲弱;能源消费增速放缓;石油供需持续宽松,市场失衡,油价暴跌;天然气供需初现宽松,LNG现货价格大幅下跌;油气产储量双双增长;炼化能力继续增长;全球主要油品供需宽松;乌克兰事件极大地影响了全球地缘政治和能源市场格局;国际石油公司业绩明显下滑,加快战略调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石油消费延续低速增长态势;成品油供需总体宽松;天然气消费增速大幅放缓;油气储量保持快速增长,产量油稳气增;炼油和乙烯产能仍保持快速增长;海外权益油气产量继续快速增长;三大石油公司经营业绩下滑,加快战略调整。展望2015年,全球经济复苏加速,但世界石油市场供需宽松态势难以改变,国际油价低位回稳;全球天然气供需更趋宽松,价格下行;炼油和乙烯产能继续增长,炼油能力过剩加剧。中国经济结构持续调整,石油需求量继续增长,天然气维持较快增长,炼油能力增速将明显放慢,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10.
2016年,世界炼油能力继续缓慢增长,总炼油能力达到约48.7亿吨/年;原油加工量略低于上年的水平;炼油毛利较上年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世界各主要地区炼油业发展形势各异,北美地区炼油投资从建设新装置转向现有炼厂改造,欧洲炼油业重陷困境,而“一带一路”沿线新兴经济体国家继续推动炼油项目建设.2017年,世界炼油能力仍将缓慢增长,总能力达到48.9亿吨/年;全球炼油毛利预期将低于2016年的水平.未来5年世界炼油能力继续增长,受燃油经济性提升和替代燃料的影响,全球油品需求增速将明显放缓,将导致更低的炼厂开工率和新一轮的调整或关闭.  相似文献   

11.
1997年世界能源市场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缓慢,增幅仅为1%。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2)水电和石油消费增长最快,其中石油消费增长率为2.1%,是1988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年份之一。(3)经历了十年的迅速增长后,世界天然气与核能的消费首次出现负增长,降幅分别为0.2%和0.6%。(4)煤炭消费增长率下降,中国和美国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煤炭消费大国。(5)中东地区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比例有明显增加,1997年的消费量比十年前增长了一倍多。此外1997年世界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继续增长,石油产量增长超过消费量的增长。全球平均炼厂利用率有明显提高,中东和亚太地区炼油能力在世界总量中的比例上升。全球液化天然气贸易量有显著增长。  相似文献   

12.
据美国《油气杂志》2004.年12月20日公布的世界石油产量和油气储量年终统计,2004年在全球经济增长的带动下,世界石油需求持续增长,全球石油产量预计为35.50亿吨,比2003年的实际产量34.25亿吨增长了3.6%,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世界油气储量变化不大,剩余探明石油储量为1750.28亿吨,较上年增长0.94%;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为171.04万亿立方米,较上年下滑0.60%。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仍分列世界石油、天然气储量之首。中国2004年石油产量预计为1.75亿吨,仍居世界第五位;估算剩余探明石油储量约25.00亿吨,  相似文献   

13.
全球石油供需状况与资源潜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十年来,全球石油生产和消费平.除1999年受油价低速影响,世界石油产于消费量外,各年产量均大于消费量,2004年全球石油产量仍将明显大于消费量,因此.从总体看,世界并未出现石油供应短缺.油价上涨主要缘于非正常的市场因素,从石油资源的探明程度上看,全球尚有41.2%的石油资源即1888.5亿吨有特进一步发现和探明。尽管未来油气储量的增长将主要来自已发现油气区的探迫和扩层,储量修订及采收率提高等,但新区勘探仍将是最具活力的油气勘探发展方向,若按今后20~30年世界石油需求年均增长2%计算.到2050年石油需求将选到1.25亿桶/日,约82亿吨/年.累计需求达1250亿吨。预计到2020年,世界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1400亿吨.储采比为28年,到2030年世界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1100亿吨左右,储采比为18年,而且尚有25%即约1200亿吨的石油资源有待进一步探明,随着世界新兴经济体工业化的逐步完成.2030年以后,世界石油需求年均增长可能不足1%.甚至出现负增长。  相似文献   

14.
发展石油炼制业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1999年世界 500强中,石油炼制企业占 26家,是总数的 5.2%,在前 100强中有 8家石油炼制企业,占 8%,可见石油炼制企业仍然是主要的产业之一。中国石化集团在 1999年世界 500强中排名第 58位,营业收入为 418.83亿美元,是炼油企业的第 5位。如果按资产总额和股东权益排队,在炼油企业中中国石化也是处于第 5位,但净利润相对较少,在 26家炼油企业中占第 19位。展望 2000年,中国石化在炼油企业中的排队,最高仍将是第 5名。 炼油业不但对各国经济举足轻重,其自身的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仔细研究与推敲跨国型炼油企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全球炼油产能增速放缓,炼油重心东移。在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下,炼油企业将加快油品升级,炼油技术也将加快革新的步伐。2011年以来,全球已关闭总炼油能力达350万桶/日的炼油装置,但炼油业仍处在产能过剩的困境中。随着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对炼油产品的需求增长逐步降低,炼油产能增速放缓,未来全球炼油的重心也由以欧美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逐步向以亚太为主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全球炼油产能增速放缓  相似文献   

16.
徐海丰  胡艳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5):20-27,110
2011年,全球炼油能力比上年增加1470万吨/年,同比增长0.3%.欧美炼厂关闭导致该地区炼油能力下降,亚太地区炼油能力继续增长,占世界炼油总能力的份额从2010年的28.2%略上升到28.3%.世界炼厂总数回落至2008年的水平,加氢处理总能力同比增长0.7%;发达国家炼厂开工率仍保持较低水平,而新兴经济体炼厂开工率保持较高水平;世界炼油毛利水平总体小幅攀升,西欧地区毛利下滑.总体看,发达国家炼油业进入结构性调整期,欧洲炼油业继续萎缩,美国炼油业深度调整,日本炼油业遭受地震重创;而新兴经济体根据自身特点和不同需要继续发展炼油业.中东资源国提出新建炼厂和扩能计划,但融资困难及局势动荡使炼厂项目建设步伐缓慢.油品质量标准进一步趋严.预计2012年世界炼油能力过剩状况将加剧,炼油毛利可能持续承压,世界炼厂开工率仍将维持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7.
2005年,世界剩余石油探明储量增长比2000年增长了214.7亿吨,年均增长率为2.86%;世界原油产量达到38.95亿吨,5年间增加了2.81亿吨,年均增长率为1.5%;世界石油消费量为38.37亿吨,5年间增加了3.00亿吨,年均增长率为1.6%;世界石油总贸易量达到24.6亿吨,比2000年增加了3.71亿吨,年均增长3.3%.统计显示,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和投入的增加,世界剩余石油探明储量仍在稳步增加;石油供应总量仍大于需求,但需求的增长速度略高于供应的增长;石油资源和主要消费区域的分布不平衡,导致石油贸易量稳步增加.石油供需基本面保持平稳,但是欧佩克剩余产能不足和世界主要炼油能力满负荷运行,使全球石油供应显得紧张,对油价产生一定的压力.中东地区频繁发生的恐怖活动以及对部分产油国石油设施的破坏,加剧了原油供应紧张的局面,从而推动了国际油价的不断上涨.  相似文献   

18.
2009年,世界石油需求受金融危机影响继续下降,石油市场供需基本面宽松,国际油价触底后强劲回升,全年平均62美元/桶;世界勘探开发投资在经历连续10年增长后首次下降,部分大型项目被暂缓或取消;世界天然气产量和消费量双双下降,主要市场天然气价格大幅下跌,短期内全球LNG供需形势由偏紧转为过剩;世界炼油能力在亚太和中东地区的带动下大幅增长,总体能力过剩,加工总量下降,毛利大幅下滑;由资源国主导的国际油气合作格局进一步发展,资源国与新兴市场消费国之间政府主导的互利合作明显增强,两伊对外合作取得重大进展,国际油气合作模式酝酿变革。展望2010年,全球石油供需仍较宽松,预计全年国际油价平均7-080美元/桶,波动区间为60-100美元/桶;成品油仍将供过于求,炼油毛利将继续维持较低水平;世界天然气消费同比增长2%,至3.05万亿立方米,全球LNG市场仍呈买方市场格局;主要资源国仍将延续偏紧的对外合作政策,资源国与新兴市场消费国的国家石油公司之间的互利合作将在政府推动和主导下进一步加强,合作领域继续向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全球上游资本支出将恢复增长,总体投资将比2009年增长10%左右。2009年中国石油消费先抑后扬、增速放缓,对外依存度继续提高;国内成品油供需总体由偏紧转为宽松,油品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国内外价格关联性增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天然气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多气源供应格局初步形成,市场快速发展期的阶段性矛盾凸显;国有大型石油企业生产经营平稳运行,主要经营指标保持稳定,一系列重大战略工程项目顺利推进,海外拓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展望2010年,国内石油需求将继续回暖,预计石油表观消费量将达到4.27亿吨,增速在5%以上;国内成品油需求较快增长,但市场仍将延续供略大于求的局面;天然气消费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可望超过1000亿立方米;随着中亚天然气管道和新建LNG接收站的陆续投产,进口天然气将突破100亿立方米。同时,国家能源政策调整步伐将进一步加快,酝酿多年的《能源法》等相关法律可望正式出台,一系列推动节能减排、规范和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将加快制定,资源税改革和碳税等环境税的征收也将提上日程;油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将继续深化,新的天然气价格机制可能推出。  相似文献   

19.
供应等原因将2005年油价推到历史最高。石油供应链上下游能力吃紧以及美国飓风造成的开采和炼油设施的严重破坏,驱使油价在2005年8月底突破每桶70美元,欧佩克只得开足马力生产,以满足高油价下顽强增长的石油需求。2006年需求增长将比2005年加快,而2006年非欧佩克产量将显著增加、欧佩克产能将扩大,石油市场供应缓冲能力将提高,这可能会使过去3年来的油价强势在2006年开始减弱,但油价仍将维持高位。  相似文献   

20.
世界炼油格局加速调整,发展重心继续东移;炼油工业向规模化、炼化一体化发展,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原油资源品质不断劣化,炼油加工难度增大;生产过程要求低碳节能,产品质量更趋清洁环保;各国和石油公司为减少对石油的依赖,都在积极开发替代能源。世界炼油技术进展主要集中在重油加工、清洁燃料生产、炼化一体化、替代能源等领域。"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炼油业务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布局和结构的战略调整,依靠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工艺技术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未来中国石油将继续推进资源、市场和国际化战略的实施,积极转变增长方式,加快发展步伐。预计到2015年,中国石油的炼油能力将达到2.4亿吨/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