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活动造成大气中污染物的增加,我国工业区和城市中心区等部分地区雾、霾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呈增加趋势。雾霾天气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及生活。本文通过全面分析雾霾天气形成的气象条件和各种污染因素,提出避免和治理雾霾天气的对策建议以便减少雾、霾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困扰。  相似文献   

2.
潘媛 《现代企业》2014,(2):44-45
一、雾霾天气成因及危害 1.雾霾天气的成因.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雾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形成条件要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因素,雾的出现属自然天气现象,虽然以灰尘作为凝结核,但总体无毒无害.霾的成分包括百种大气颗粒物,其中对人体有害的主要是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气溶胶物质,尤其是PM2.5,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它粒径小,能直接进入肺部,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企业标准化》2013,(5):3-3
雾霾很严重,老百姓抱怨了,政府说话了,看来要来一场轰轰烈烈“与天斗,与人斗”的治霾斗争了。但能不能扼制住雾霾,还真的很难说。有人曾将雾霾的真凶追溯到机动车尾气污染,名嘴小崔打个比方说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城市雾霾的影响只相当于一个居民在自己的小区里放了个屁。此言一出就得到了不少立挺“尾气致霾论”的环保专家们的抨击。  相似文献   

4.
《福建质量管理》2014,(1):44-45
雾霾天已从偶尔侵袭变成常态。“十面霾伏”既带来了危机,也带来了商机。其中,空气净化器成为防霾用品市场规模增长最为迅速的产品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2011年,我国平均霾日数达20天,创历史新高;2012年~2013年冬季,我国中东部地区再度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雾霾天气,2013年1月份全国平均霾日数达4.4天,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2013年11~12月雾霾加重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障碍性因素。因此,分析其原因,十分必要。一、雾霾加重的直接原因:能源尤其是煤炭消费过快增长雾和霾本是两种天气现象:雾是指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霾是大  相似文献   

6.
《中国总会计师》2013,(12):154-154
元至元六年"雾锁大都""都门隐于风霾间"北京地处我国的北方,气候干燥,尤其是冬季漫长,且北距沙漠不过200多公里,很容易出现雾霾天气,史称"霾灾"、"雨霾"、"风霾"、"土雨"等。《北京气象志》、《北京灾害史》、《元史》、《明实录》和《清实录》等史料中多有记载。  相似文献   

7.
随着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我国投入大量的专项治霾资金,与此同时,雾霾治理审计全覆盖的要求也被同步提出。文章剖析了雾霾治理审计的六个要素:审计主体、审计目标、审计标准、审计对象、审计支撑以及审计内容,为构建雾霾治理审计理论体系打下基础;同时从雾霾治理审计要素出发,探讨强化雾霾治理审计工作的具体途径,从而达到促进雾霾治理审计工作效率以及提高雾霾治理绩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前,大多数中国人只知道雾、沙尘暴,少有人了解霾。短短几年的时间,雾霾席卷了华北、华中、华东地区,特别是2013年12月9日,一场罕见的大范围雾霾笼罩着中国,陆续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们对雾霾有了切身的了解,中国人对它不再陌生。2014年1月4日,国家减灾办、民政部通报2013年自然灾情,雾霾天气首次纳入。中国雾霾也成为世界关  相似文献   

9.
经过几番雾霾的连续侵袭,网络上就开始流传了这样一句话:“厚德载雾,自强不吸,霾头苦干,再创灰黄!”这虽然是笑谈,但不断侵袭的雾霾也再次证明:雾霾问题很严重。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2月12日,淘宝网公布了2013中国消费年度关键词,霾单、县金流、手机购物、父婴时代、大黄鸭等词汇上榜.它们为人们的生活和消费作了注脚. 霾单:8.7亿 2013年,是全民开始为雾霾买单的一年.在“千里朦胧,万里尘飘”的形势下,口罩、空气净化器、室内跑步机等预防雾霾的用品成为抢手货.据统计,这一年全国的淘友们在口罩、空气净化器等雾霾防护用品上的花费是8.7亿,共买了450万次,其中购买口罩的人比前一年多了181%,购买空气净化器的人也多了131%.因此,2013年中国消费年度关键词中,“霾单”最为关注.  相似文献   

11.
关中地区作为陕西的重点经济带,污染物排放较多,加上扩散不利、静稳天气过多等客观因素,雾霾现象比较严重.解决这一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也检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从2012年起,陕西省打响了全民治霾攻坚战,通过压煤、控车、抑尘、禁燃等措施治理污染,先把一些突出的污染排放降下来,先后淘汰关闭污染企业50家,拆除石灰窑1118孔、燃煤锅炉1250台,淘汰“黄标车”约8.73万辆,去年4项污染物减排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在此基础上,去年底陕西又出台了治污降霾保卫蓝天五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在本届政府任内,陕西全省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大幅减少,关中城市群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2.
"雾霾"与"雾霾假",一个很小的大问题,值得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关注与深思。去年秋冬以来,我国多地频繁遭遇的严重雾霾天气,不仅干扰着人们的正常出行,更是威胁到百姓的身心健康,引发媒体和社会公众对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注。2013年9月,《沈阳市冬季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在国内率先提出以员工休假的方式应对空气污染,被坊间称为"雾霾假",为广大网友热议。然而随着雾霾等极端天气的常态化,我们也发现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由于空气质量逐渐恶化,雾霾现象日益增多且危害加重。特别是去年冬季,我国遭遇了史上最严重的雾霾天气,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给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困绕。据统计,去年全国平均雾霾天数达29.9天,创52年来之最。如何突破"霾"伏,让广大群众呼吸到洁净的空气、享受到灿烂的阳光?国家相关部门和各省市为此  相似文献   

14.
随军着我国雾霾天气逐渐趋于常态化,各种标榜着对PM2.5有防护作用的口罩纷纷登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对抗雾霾天的主要“武器”。然而有专家表示,市面上出售的“PM2.51::1罩”大部分属于概念炒作,噱头大过实效。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在我国日益严重,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雾霾问题.进入2017年以来,雾霾侵袭我国大部分地区,京津冀、 华北大部出现持续性雾霾天气,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城市群区域重度雾霾现象频发.长期的雾霾天气会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死亡.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政策措施,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然而,我国的空气污染问题依就形势严峻,雾霾问题早已上升到了公共政策层面.因此,从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角度剖析雾霾现象,分析我国雾霾治理所面临的困境,探讨如何建立与完善相应的预防机制和对策,对我国雾霾问题的治理与防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13,雾霾几乎席卷大半个中国。104个城市重度“沦陷”,平均雾霾天创52年之最;多地橙色、红色预警不断,PM25增至700、1000,爆表的“霾”纪录,令人震惊。“应急”措施难管用,“霾天”却成常态化。13亿中国人,该如何应对这场“生态灾难”?  相似文献   

17.
正雾霾已经够让人烦的了,而利用雾霾忽悠人更招人恨。比如一些化妆品商家推出号称可以抗雾防霾的产品,说什么"能有效抵御PM2.5的侵袭"。要知道,目前我国根本就没有出台针对抗雾霾化妆品的相关标准,有关"产品具有防霾功效"的宣传无法获得国家相关检测机构的验证。而相关监管部门和业内专家也早就提醒,普通的化妆品被冠以"防霾化妆品"均为虚假宣传,消费者不可轻信。  相似文献   

18.
2013年是全民开始为雾霾买单的一年。大范围的雾霾,让中国人切实体会到了"呼吸之痛"。虽然一阵风、一场雨暂时驱散了雾霾,但当它再度来袭,你有信心保护好自己吗?2014年春暖花开,多彩的季节,让我们一起加入防霾抗霾的行列里。霾天出行需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9.
雾霾治理的启示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工程》2015,(27):243-245
气候要素和大气污染是雾霾产生的主要成因,通过分析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雾霾治理成功经验及启示,针对我国环境污染现状提出依法治霾、数据共享、综合控制、联防联控和绿色出行等雾霾治理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不知从何时起,“雾霾”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天气刚刚转凉,街头各式各样的口罩,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各地的口罩开始出现热销现象。其中,口罩销量最大的地区是北京。 而近日,北京市工商部门在执法时发现,多个品牌“防雾霾”口罩涉嫌虚假宣传,“防雾霾”、“防PM2.5”、“100%安全”等宣传用语涉嫌虚假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