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鄂渝黔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耦合协调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湘鄂渝黔4个毗邻省市2004—2016年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两系统间耦合协调度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发展指数存在区域空间差异。旅游产业系统变化上,贵州(0.81)重庆(0.74)湖北(0.57)全国(0.54)湖南(0.44)。旅游环境系统变化上,全国(0.93)重庆(0.85)湖北(0.60)湖南(0.55)贵州(0.40)。(2)旅游产业和旅游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偏低,到2016年仅达到基本协调水平。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子系统的耦合表现有所差异,与经济、服务、社会环境耦合水平较高,与生态环境的耦合水平增长乏力。(3)湖南和重庆在耦合协调类型上整体属于旅游滞后型,贵州与湖北分别属于环境滞后型、基本同步型。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旅游经济与交通系统耦合空间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旅游经济与交通两大系统共选取12个指标,构建了测度两者耦合协调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综合功效法的结合测度了云南省各市州旅游经济与交通综合发展得分,应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了旅游经济与交通耦合协调态势。研究发现:(1)旅游经济与交通综合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区际差异,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聚分为旅游经济发达区、较发达区、一般区和落后区,旅游经济极化态势较为显著,在空间上形成了以滇中、滇西北为旅游经济增长极核,以周边市州等次旅游经济梯度区域为辅助的"核心—边缘"式空间格局。(2)交通发展聚分为交通优势区、较优势区、优势一般区和优势落后区,在空间上呈现以滇中昆明及其周边市县为核心圈层逐渐向外围市州递减的圈层状空间格局。(3)耦合协调度方面,极高耦合协调度型市州在空间上呈现"单极面状"布局,高耦合协调度型市州呈现"趋同俱乐部现象"空间态势,低耦合协调型市州主要区位指向偏向于远离旅游集散中心城市北部和偏远的西部山区。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31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熵权法、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和空间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了2005、2010和2015年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变化。研究表明:(1)我国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且,东部、东北部、中部和西部四大经济地区也符合此整体趋势;相比之下,在我国一二三产业中,工业的发展水平最高,农业次之,第三产业最低。(2)从整体来看,虽然我国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处于拮抗期且耦合协调度不高,但其大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处于勉强协调类型的省份数量由原来的北京、天津、上海3个省份增加至9个省份。(3)就空间角度而言,我国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呈"东高—西低"格局,即东部沿海省份和东北地区的辽宁省耦合协调度较高,中部省份次之,而西部省份的耦合协调度最低且处于濒临失调状态。(4)从空间关联性来看,我国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具有正相关性,并且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HH型主要集聚在东部环渤海地区和长三角地区。  相似文献   

4.
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看成一个内涵广泛、结构复杂且具耦合特征的开放性巨系统,正确认识和处理三者间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首先,构建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评价体系,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为例,运用加权TOPSIS法对该区各省市三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其次,基于耦合协调模型,从时空维度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三大系统耦合协调演化关系给予分析;最后,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该区三大系统的未来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系统具较高关联性,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并不具有显著冲突;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从时间上看以保持稳定和波动上升为主,空间上大致呈东高西低的发展格局,且耦合发展主要制约因素东中西部各有不同;未来几年内该区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除个别省份外,总体呈小幅上升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运用耦合协调度和障碍度模型,厘清2016年中国省域旅游产业与人居环境耦合关系及障碍因子。结果显示:(1)旅游产业发展呈现空间非均衡性,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旅游资源要素是主要动力,人居环境水平整体较高且空间差异不大,北京人居环境水平最高,西藏最低,居住环境是主要动力。(2)旅游产业与人居环境大多处于拮抗耦合阶段,非同步性特征明显,山东耦合度最高,宁夏耦合度最低,两者协调度整体不高,以濒临失调类型为主,广东协调度最高,西藏协调度最低。(3)影响旅游产业与人居环境协调发展的单项指标障碍因子方面,人居环境指标的障碍度高于旅游产业指标的障碍度,子系统障碍因子方面,障碍度大小排序依次为基础设施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居住环境旅游资源要素旅游人力资源旅游市场规模。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协调态势及其驱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产业融合视角构建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熵值法、协调度模型、空间索数据分析法和空间回归模型SEM,运用ArcGIS10.2和GeoDa工具,测算2008—2017年中国31个省市区文化和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分析其协调度时空分异特征,并探究其协调度的动力机制。结果发现:①2008—2017年中国31省市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均值经历了以2011、2013年为节点上升—下降—缓慢上升的三个阶段,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与政府政策条件有显著关系。空间差异上看,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整体上表现出从沿海到内陆的递减规律。②2008—2017年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态势;整体协调度等级水平相对较低,以失调—协调过渡等级、轻度协调等级为主;协调度省际差异随时间推移呈现波动性缩小态势,均衡趋势有所显现。③2008—2017年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协调度全局和局部空间相关性均十分显著。其中,局部自相关格局呈随时间推移演化特征,H-H区省区范围扩大,但其区域重心依然在长三角地区,L-H区分布较为分散且范围有所缩减,L-L和H-L区省区范围长期保持稳定不变。④消费需求、市场供给、科技创新、政策环境、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均是文化和旅游产业协调的重要驱动力,消费需求是文化旅游产业协调的最强劲动力源。但政策环境的调控驱动作用尚未发挥,基础设施发展呈现出负向催化驱动效应。  相似文献   

7.
中国省域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构建了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水平及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了中国31个省域2003—2017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研究发现,耦合度呈波动上升态势,而协调度先上升后波动下降。从耦合协调的空间分布看,吉林、黑龙江、江西、广西、贵州、云南、甘肃和宁夏的耦合水平和协调水平较低,辽宁、浙江、福建、山东、海南、重庆和陕西的耦合水平和协调水平较高,经济发达的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广东等省份及西藏、青海具有较低耦合水平和较高协调水平,其余中西部地区具有较高耦合水平和较低协调水平。从三系统发展类型看,中部地区、除重庆外的西部地区与河北省属于经济、旅游与生态环境基本协调发展地区,其余省份均属于超过生态环境承载阈值。  相似文献   

8.
江永洪 《当代经济》2023,(10):92-104
基于高质量发展阶段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诉求,在双循环战略背景下探究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及区域差异。选取31个省级单位2010—2020年343期面板数据,建立6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通过KMO和巴特利球形检验,提取4个主因子,分析陕西文旅产业竞争力水平。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得到指标权重,并计算得到各地区文化与旅游产业各自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和全国平均得分,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31个省的耦合协调度。研究发现:陕西产业与贸易环境、旅游生态环境增长速度优于人居环境和经济生活水平;文化产业、旅游产业11年间各地区发展水平均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陕西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三;全国旅游产业总体发展水平稍领先于文化产业,但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快于旅游产业,总体耦合协调水平未有明显阶段性跨越;华中、华东、西北地区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水平领先全国,而华南、东北地区没有明显地实现融合与协调发展,陕西文旅融合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9.
以南京市74个主要乡村旅游景区(点)为研究对象,以去哪儿网、携程网、大众点评网的游客网络关注数据为样本,运用网络数据挖掘技术,构建游客网络关注度测算模型,结合耦合协调度以及核密度测量方法,测出乡村旅游景区(点)游客网络关注度及其与景区引力耦合协调度特征。研究发现,南京乡村旅游景区游客网络关注度呈现长尾特征和首位度特征;游客网络关注与景区引力耦合协调度特征呈现四种状态,传统山水型高等级乡村旅游景区点呈现极度、高度耦合协调度特征,现代农业园、农家乐专业村呈现中度、低度耦合协调度特征;耦合协调性在空间上呈现等级性、集聚性、洼地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首先在构建了区域经济-环境-旅游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加权TOPSIS法对丝绸之路沿线9个旅游城市三个子系统及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其次,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对这些城市的三大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做了分析。研究发现,西安、乌鲁木齐、兰州三大省会城市的区域经济、环境、旅游三个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及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都比较高,居于前三;非省会城市中,在区域经济、环境、旅游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分异特征,然而耦合协调分析表现出了工业城市的耦合协调度较低,非工业城市较高的规律。最后,运用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未来6年各城市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3—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EWM-AHP组合赋权法、加权综合评价指数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1)2013—2019年我国及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空间格局上呈现出从东向西依次递减趋势,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且空间集聚态势显著。(2)2013—2019年我国及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呈现出稳定上升变化趋势,耦合协调关系趋好,但整体上耦合协调度偏低,协调发展水平东高西低,发展趋势东强西弱。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促进农业绿色协调发展,应立足地区农业发展本底条件,制定差异化的农业绿色发展政策,强化农业绿色发展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构建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和DEA耦合协调效率模型,探究了2011—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域国家森林公园网络关注度和旅游吸引力两个系统之间的动态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绝大部分省域的国家森林公园网络关注度与旅游吸引力尚未实现优质协调发展,耦合协调效率偏低。其中,甘肃等7个省域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处于严重失调状态,天津和青海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处于极度失调状态。但在研究期内,各省域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和协调效率均呈现小幅提升态势,位于优良、较好协调区的省域数量在增加,位于失调区的省域数量在减少。(2)各省域国家森林公园网络关注度与旅游吸引力的耦合协调度和协调效率空间差异较大。其中,安徽等14个省域旅游吸引力的利用率相对较高,其省域内的旅游吸引力提高了国家森林公园的网络关注度水平。(3)各省域耦合协调度和协调效率的排位呈现出上下两端较为稳定、居中省域变动较大的状态,其中,安徽、浙江和山东等省域的耦合协调效率稳居前列,辽宁、甘肃和海南等省域则一直靠后,而西藏、河南和江西等省域的耦合协调效率的位序变化较大。研究建议,一方面,各省域需要认真审视自身...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共融共促有助于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西南喀斯特地区8个省份为具体研究对象,基于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关系及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作用强,且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优化趋势,总体呈四周高、中部低,且以“U”字型由四周向中部逐渐降低的空间差异特征;研究初期为乡村旅游滞后型,后期逐步实现同步,并向更好的协调类型发展;两大系统耦合协调是受文化作用力、经济驱动力、产业聚集力、政府推动力以及公共服务支撑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生态文化的影响力最大。  相似文献   

14.
在耦合协调及障碍度模型上,对贵州省2008—2016年旅游产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及障碍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增长态势,旅游产业系统综合指数增幅达0.83;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关系稳步提高,由严重协调转变到初级协调阶段,耦合协调类型由旅游发展滞后演变为生态环境发展滞后类型;协调障碍因子包含废水排放总量、烟粉(尘)排放总量、旅馆业年末客房床位数、铁路旅客周转量等。样本期间系统综合协调水平不断提高,但二者协调发展步调不一致,贵州省生态环境建设水平不能很好地支撑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构建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多元回归分析、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国沿海11个省市高等教育竞争力水平及其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程度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沿海各省份高等教育竞争力水平差异显著,空间分布不均,中部省份强于南北两翼省份;高等教育竞争力空间分异受多重因素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为主要影响因素;区域经济和高等教育耦合协调分布与高等教育竞争力水平相对一致。建议各省份依据自身地域优势及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探索低成本高效益的发展方式,全面提高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进一步厘清广东省旅游产业、区域经济以及生态环境三个系统之间彼此作用机理及其耦合协调发展态势显得极为迫切,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9—2018年这三个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运用滑动平均法以及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2019—2021年这三个系统的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研究结果显示:一是2009—2018年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这两个系统之间出现交互超前发展,但生态环境系统发展在2009—2015年变化幅度较小,2016年出现最高值,随后呈现下降趋势,三个系统发展在时间序列上呈现不均衡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生态环境子系统存在相对滞后现象;二是三个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较高,三者交互关系较为紧密,彼此发展相互作用较强,并呈现出高耦合未必高协调的特征;耦合协调类型先后出现“严重失调、濒临失调、中度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优质协调、良好协调”的系列变化发展过程;三是预测得知2019—2021年广东省耦合协调类型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但耦合协调度值出现了先大幅下滑后再次回升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化与服务业的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与服务业存在密切关系,通过构建两者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1-2009年中国各地区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协调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但地区差异较大,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扩大;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协调度来看,各地区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优质协调的省份和严重失调的省份都较少,轻度失调和基本协调的省份较多;从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来看,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8.
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慧  徐琼  郭尧琦 《经济地理》2019,39(7):233-240
生态环境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既是生态环境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环境保护的根本动力。文章基于我国2007—2016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构建旅游资源—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分析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演变情况。结果表明:①2007—2016年全国总体的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耦合度主要位于拮抗阶段,耦合水平较低,时序演变不明显。②全国总体耦合协调度主要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后期提升至高度耦合协调阶段,协调水平仍有待提升,二者均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良好态势。③从空间分异来看,我国省域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分布集中,空间演变不明显,耦合度西北地区陷入"低谷",其他地区均匀发展,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东—中—西阶梯式递减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9.
西北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永臻  曾刚 《经济地理》2020,40(3):234-240
在分析西北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度模型,实证分析了2004—2016年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程度。研究表明:近十余年西北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其整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二者的融合发展仍然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旅游产业发展普遍滞后于文化产业,两个产业的耦合协调度等级并不理想。西北地区各省区两个产业发展的总体特点均处于失调型。所以,西北地区要重视借助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强化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扶持,最终达到两个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民营企业的地位不断提高,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向前发展的中坚力量,但受制于某些内外因素,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文章针对这一问题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全国2011—2019年产业政策影响下的地方财政与民营企业经营绩效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显著性检验,探究产业政策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对比不同地区地方财政与民营企业经营绩效耦合协调度的差异,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探索造成耦合协调度变化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全国地方财政与民营企业经营绩效存在“高耦合度,低耦合协调度”的现象,产业政策对耦合协调度的提高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份耦合协调度明显高于经济发展水平低的省份。基于此,本文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影响因素,从实现地方财政与民营企业经营绩效优质协调的角度出发,给出对策建议,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