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肇基于地球的认知体系中,说到我们生存的这个蓝色星球上最重要的事物,应该是人类的诞生与成长历程. 从进化论的角度阐述,因为有了地球,才有了人类——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亦可视之为人类的母亲.作为对地球母亲的回报,散布于世界各地的人物、部落、民族及其组成的社会、国家,以古往今来的文明创造与贡献,彰显着各自存在的价值. 说到中华文明,中国人是自豪的. 按照我们曾经熟悉的说法,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人类历史上诞生过的"四大文明",中国居其一,而且是文明之源流唯一未曾中断的泱泱大国.历史已经证明,而且还将继续证明:由中华民族创造的中华文明,是人类创造中的高级文明.  相似文献   

2.
冯政 《经济月刊》2013,(9):68-103
中国梦,从强健中华民族的体魄与精神起步 在案基于地球的认知体系中,说到我们生存的这个蓝色星球上最重要的事物,应该是人类的诞生与成长历程。从进化论的角度阐述,因为有了地球,才有了人类——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亦可视之为人类的母亲。作为对地球母亲的回报,散布于世界各地的人物、部落、民族及其组成的社会、国家,以古往今来的文明创造与贡献,彰显着各自存在的价值。说到中华文明,中国人是自豪的。按照我们曾经熟悉的说法,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人类历史上诞生过的“四大文明”,中国居其一,而且是文明之源流唯一未曾中断的泱泱大国。历史已经证明,而且还将继续证明:由中华民族创造的中华文明,是人类创造中的高级文明。  相似文献   

3.
葡萄酒起源于何时,并没有详细的历史记载。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之前,就已经有野生葡萄了,据说中亚地区是葡萄的原产地。  相似文献   

4.
1996年之前,没有人对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进行过认真研究.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人们在从火星掉落地球的陨石中发现了化石细菌的痕迹证据.以前的实验证明火星上曾存在过水,所以细菌是可以在那里存活的.如果能找到以微生物形式存在的生命迹象,就可以证明进化是能够而且已经在地球之外的行星上发生了.当我们探测宇宙或太阳系中其他星体时,我们首先都会问:太阳系中其他行星上是否也存在生命?形成生命物质所必须的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陈志强  冯政 《经济》2013,(9):68-103
中国梦,从强健中华民族的体魄与精神起步在肇基于地球的认知体系中,说到我们生存的这个蓝色星球上最重要的事物,应该是人类的诞生与成长历程。从进化论的角度阐述,因为有了地球,才有了人类——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亦可视之为人类的母亲。作为对地球母亲的回报,散布于世界各地的人物、部落、民族及其组成的社会、国家,以古往今来的文明创造与贡献,彰显着各自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很久以来,便有预言家和宗教典籍预测人类的毁灭,起因不外乎是非人所致的自然载荷或小行星撞击地球、外太空生命入侵等非常因素。好莱坞也有以世界末日、人类毁灭为题材的电影,但大多数观众从中获得的只是娱乐而忽略了其中的警世含义。现在看来,可能导致人类毁灭的外部原因尚无明显的迹象,倒是人类自身对地球环境和生态不断加剧的破坏造成的恶果可能迅速使世界迈向毁灭。就是说,人类自己毁灭自己。地球形成距今约50亿年前,生命第一次出现约在30亿年前,人类形成大约于300万年前。在这之前,恐龙作为地球的主宰生存了约1亿6千…  相似文献   

7.
贾治邦 《经济》2008,(2):128-129
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健康的湿地,健康的人类",这个主题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深刻反映了湿地和人类的紧密关系.湿地是"地球之肾",同森林和海洋一样,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之一,在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类健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否定性统一关系,在人的生命辩证法上决定了人类从自然人、经济人到生态人的生存状态的实践嬗变,在人的历史辩证法上决定了人类从农耕文化、工业文化到生态文化范式的实践更迭,在人的认识辩证法上决定了人类从自然中心论、人类中心论到生态文明论理念的实践演变。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这些转变,都指向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更高形态——生态文明,因此生态文明是实践基础上人与自然否定性统一关系发展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9.
一般的"生命个体"只是满足生存而活着,其生命系统处于"平衡态",它们只是在地球上"循环不已"的延续物种而已。但人类个体是"自为"存在的生命,它永不满足、永不停歇。人类发展处于"非平衡态"的系统中,人性在发展中完善。究其实质,在于人性的无限欲望通过人类实践在其外化物上恰当地得以显现并被予以强化。考量似乎已经走远的金融风暴,我们可以发现,人性的"非平衡态"在虚拟经济时代凸显:超越欲望在"消费符号"上凝结。为此,洞察人性的理性制度设计必须促成人性系统"相对平衡态"的动态重建。  相似文献   

10.
贾治邦 《经济月刊》2008,(2):128-129
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健康的湿地,健康的人类”,这个主题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深刻反映了湿地和人类的紧密关系。湿地是“地球之肾”,同森林和海洋一样,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之一,在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类健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人类肉眼无法观测到的微生物,到地球最大的哺乳动物蓝鲸;从地球最小的植物芜萍,到地球最大的草本植物旅人蕉,地球上的物种纷繁复杂,直到现在科学家们也不能给出地球物种的精确统计数据。然而令人痛心的是,由于人类的破坏性活动,地球生物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根据政府间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科学政策平台(IPBES)2019年5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由于受到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全球物种正在加速灭绝,在过去一百年里,人类活动使物种灭绝速度增加到自然灭绝速度的至少百倍以上,生物多样性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最终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影响与后果,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必须从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角度出发,共同行动,拯救即将消亡和灭绝的物种,拯救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12.
正刚进入8月份,2016年全年的地球生态资源"预算"就已彻底耗尽了——2016年的"地球生态超载日"于8月8日到来,比2015年提前了5天。由美国环保组织"全球生态足迹网络"(GFN)设立的地球超载日也叫生态负债日,到这一天,人类全年对地球资源的消耗量超出地球全年的资源产出及再生能力。无疑,2016年的地球超载日是历史上到来最早的地球超载日。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面对地球的生态超载,人类应该做些什么?这是  相似文献   

13.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 ,原木可以把大自然改造得更加美好,但由于历史、经济发展、国际发展不平衡等种种原因,人们在环境和资源问题上出现盲目的、缺乏自觉性的行为,使资源遭到破坏,环境受到污染,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给地球的生态平衡带来了破坏。这已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城市化的概念及一般规律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和作为人口地理分布的一种形式,在地球上出现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城市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而出现的。马克思说;“分工首先引起工商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的分离,从而也引起了城乡的分离和城乡利  相似文献   

15.
地球的大气正在源源不断地从臭氧层上的空洞泄漏出去,如果大气泄漏保持现在的速度,那么地球上的人类将在短短8年内面临危机——这个令人担忧的消息是由一些南非顶尖的地球物理学家们发出的。他们认为,人类本身是造成这场生态浩劫的罪魁祸首。伊安·冯·维克博士是一项关于大气平流层上部调查项目的首席研究员。他说:“人类污染造成了臭名昭著的温室效应,这一效应在地球的南北两极上各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臭氧层空洞。有害的紫外线辐射从臭氧层空洞里涌进大气层,所以到目前为止人类对此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全球变暖问题上,但是没有人注意到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16.
现代科技的发展,几乎达到了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程度。但是,很多看来令人兴奋的科技成果,对人类来说还很难搞清到底是祸还是福。核技术的发明,第一次在广岛、长崎给人类敲响了丧钟,如今地球上的核武器已经足以毁灭地球无数次。新的科技成果仍在不断出现,但是谁能说得清是丧钟还是福音?人工授精:善待生命?如果说十多年前人们对人工授精还感到陌生,那么,今天也许对它已略知一二。自从英国产科医生帕特里克·斯特普托和生物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第一次成功地将人类的体外授精卵植入子宫,生殖技术——这项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新…  相似文献   

17.
论官商     
官商并非今日才出现,自古以来,中外皆有。历史上的官商,尽管形形色色,但都有一些共同之处:其一,从产生的根源和基础上看,都是政治权力与经济权利相结合,这可称之为历史上的“政企不分”;其二,从表现形式上看,都是为官者经商,为官是前提,经商是附产物;其三,从社会后果上看,很少有不腐朽,官与商结合,官不会清,商不会洁,这也是一个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8.
生命城市是对未来城市发展方向的一种描述,是人类社会追求自由、幸福的物质实现。生命城市是具有层级结构的系统工程,其层级结构主要表现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其概念模型的核心内容表现在生命城市概念的构成和概念的实施两大方面。生命城市概念的提出与实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生命地球理念和人类生命质量的飞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贾卫列  潘骞 《环境经济》2023,(20):66-67
<正>人类文明是在地球演化的大背景下发展的,与地球形成的历史相比,人类的历史是十分短暂的。文明发展到今天,人类面对的是自然、社会、经济三个不同性质的系统,虽然其有各自的结构、功能及其发展规律,但它们各自的存在和发展又受其他系统结构及功能的制约。随着人类活动遍及全球并向外太空延伸,“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逐步形成。自然系统合理、经济系统有利、社会系统有效,才能使这一复合系统的综合效益最高,人类存活进化的机会最大。  相似文献   

20.
苏杨 《环境经济》2005,(8):52-55
地球是人类唯一能依赖的生命支持系统,即使是使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付出最高昂的代价,人类还是无法有效地复制出地球这样一个生物圈,哪怕是小小的一部分。所以,人类应保持对自然的敬畏,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种种自作聪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