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奥地利籍移民,到了美国以后,凭借自身的打拼,从健美先生到全世界的银幕超级英雄;他担任美国加州州长7年从未领过薪水,然而当他告别加州政坛时,美国媒体却以"后会无期,失败者"为题向他告别  相似文献   

2.
龙春雨 《中国西部》2012,(36):108-111
"知道有中国的,便知道有个南开。……天下谁人不知,南开有个张校长。"这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老舍和曹禹,在40年代,于美国合写的一首诗中的几句。老舍曾在南开学校当教师,曹禺曾在南开当学生,他们在诗中所说的张校长叫张伯苓。张伯苓(1876-1951),生于天津,是中国著名教育家、中国奥运先驱。他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  相似文献   

3.
塞外 《东北之窗》2010,(17):62-63
资本天才 张廷阁幼年时,家境贫寒,曾入私塾读书,后因父早逝,不得已辍学。母亲赵氏靠卖“火烧”养活4个孩子。张廷阁已是半大孩子时,穿的仍是“开花”棉袄,“张嘴”布鞋。少年时代的他,又逢山东连年荒早,颗粒无收,民不聊生。1896年,为能吃上一口饱饭,他告别家人,和本家一个侄子从烟台乘船逃荒去海参崴谋生。  相似文献   

4.
<正>有这样一个故事:土改时期,一位老农民进城买年画,他要了一张毛主席的像后,又要找共产党的像。营业员告诉他,共产党是一个组织,不是具体哪一个人,没有像。他硬是不信,说:"乡亲们常说这个人像共产党,那个人不像共产党,共产党怎么能没有像呢?"是的,共产党应该有像的。那么,共产党员是什么样子?最近,火遍宁波人朋友圈的3名共产党员给出了  相似文献   

5.
粮票/布票/油票 Food Coupons/FabricCoupons/Oil Coupons 作为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特殊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粮票的重要性远远超越了"票证"本身,不仅是购买凭证,更在民间上升为一种等价交换物.直到1993年粮价放开,粮票才开始退出人们的视野.与粮票同样消失的还有油票、麻酱票、糖票、棉花票、自行车票、购物券等,它们都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3月初,珠海市的周先生在一家加油站购买了1000元油票,票上注有“90#,单位升,数量共247.52升”字样。然而当周先生最近拿着油票去加油时却被告知.所售出油票须按新价格进行交易,理由是“成品油是国家定价的特殊商品”。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有部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位抗日小英雄张嘎的故事。殊不知,在浦东也有一位小兵张嘎式的人物,他就是离休干部潘海根。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有个20岁出头的日本青年,告别京西,飘洋过海,只身来到中国上海,学做生意。时间虽然不长,但为他后来创建YKK拉链王国打下了基础:这个青年,就是今日名扬天下的吉田忠雄。  相似文献   

9.
去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汪洋卸任广东省委书记时,特别选择了一套深灰色中山装出席交接大会。在告别讲话中,他解释说:"五年前我是穿着西装来与大家首次见面的,今天我将穿着中山装离开,带走的是广东文化,中国特色!"在服装界,中山装正在回归时尚。许多政治家、企业家、明星都选择在重要场合身着中山装,而他们也总能让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0.
一位供销员说了这样一件小事,单位让他购买铁钉,他请示领导:是到城里国营五金店买还是到厂门口咐近个体五金店买,前者有发票但需付出车费和时间成本,后者方便快捷却没发票,领导发话指定到厂门口个体五金店买,事后给他一张与购铁钉等值的车票报销,近日,一位学者在其研究国有企业专著中  相似文献   

11.
在创业之前,任正非已经具备了创业所需要的所有东西,他等待的只是一个挑战或者说叫"唤醒"。在动乱年代,任正非父亲任摩逊放下名利,专注教育,把家安顿好,就是匹夫对国家安顿的担当。那份定力不是一般人能够具备的。任正非说他就没看到过父亲着急。随着岁数的增长,他意识到了那是一种对人和社会本质的把握。"文革"中,他学着父亲的"不要随大流",  相似文献   

12.
去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汪洋卸任广东省委书记时,特别选择了一套深灰色中山装出席交接大会。在告别讲话中,他解释说:"五年前我是穿着西装来与大家首次见面的,今天我将穿着中山装离开,带走的是广东文化,中国特色!"在服装界,中山装正在回归时尚。许多政治家、企业家、明星都选择在重要场合身着中山装,而他们也总能让人印象深刻。孙中山设计中山装  相似文献   

13.
2014年12月6日下午两点,国家会议中心,罗永浩迎来了自己作为"老罗"的最后一次个人演讲,他将其称之为"告别的聚会"。场地、灯光、背景音乐一如往常,陆续进场的人也有着似曾相识的模样。只不过,《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终于走到了末篇。  相似文献   

14.
革命老区冠上优先二字,誉之优先名片,这是一次乡镇老促会会长座谈会上,一位分管老区工作的市委副书记的话。他说:革命老区是张名片,  相似文献   

15.
四川来重庆当搬运工的一个农民乘坐公受车时。一小学生为他让座,他感动得流了泪,他说:“城里也有好心人!”公交车售票员说,售票三年,为农民工让座的几乎没见过。  相似文献   

16.
张耀东1995年加入化妆品行业,这十三年成为他职业生涯的奠基期,也是境外化妆品品牌大举进军中国内地市场的扩张期,而他,是参与者之一化妆品行业被称为"美丽事业"。张耀东从事这一事业已逾十年,现在,他是巴黎欧莱雅品牌总经理。在到欧莱雅之前,他是另一个化妆品品牌销售团队中的一员。1996年,该品牌被欧莱雅收购,他也被"收购",成为欧莱雅的一员。企业的并购重组,意外地让他在职业升迁的长梯中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我的一个朋友,看到一则有关某市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公告后,兴冲冲地前去报名。到那一看就傻了眼,大部分单位报名条件里都列出了“全日制本科学历”甚至“第一学历全日制本科”等条件,不由得失望到了极点。事后他对我说,既知这样,当初说什么也不去上自学考试,谁知道千辛万苦拿到的自学考试本科文凭竟等同一张废纸。  相似文献   

18.
杨秀英 《东北之窗》2010,(15):66-67
“小打杂”历练成技师1878年,王孝庭出生在山东省掖县西由镇一个家徒四壁的农户,自能站立行走,他便跟在大人脚后撒肥点种。直到18岁那年,他告别生养他的贫寒之家,去北京南牌楼,迈进福星斋酱肉铺,从此便一改土里刨食的农民身份,成为任人役使的小学徒工。  相似文献   

19.
住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打假斗士"方舟子说,中医不是科学,中药毒副作用很大,所以建议和甲骨文一样,把中医作为文化遗产放进古董店;方舟子还说,世界上的科学系统只会有一个,所以他不能接受"巫术"一样的中医为科学。而住在中国的"医学专家"张功耀等人则更干脆,直接在博客上建议卫生部"告别中医中药"并呼吁支持人签名,而且还做出"不出20年中医就要退出科学殿堂,回到它原来的起点"的妄断。  相似文献   

20.
凤凰择嘉木而栖:"嘉木"如何植?"西部缺人才,更缺少人才成长的土壤"。一位专家如是说。张福基,新疆大学数学系教授,90年代初新疆惟一的博士生导师,在应用数学图论方面的研究卓有建树。因科研经费欠缺以及家庭生活遇到困难等诸多问题,厦门大学的聘书令他心动。临行前,他对生活和工作过几十年的新疆依依不舍,打电话向有关部门倾诉内心矛盾,但无人有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