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你幸福吗?     
《走向世界》2011,(1):44-44
幸福是什么? 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换来无数答案。 今天的幸福是什么?我们好像缺少一个明确的答案。无数的人在抱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幸福却越来越少。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公布的幸福调查显示,中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现在的中国人没有10年前快乐了。  相似文献   

2.
《宁波通讯》2011,(4):54-55
关于幸福的调查已经进行过很多次。按国际通用测量法,幸福的指标包括:生存状况、生活质量、心理调适、人际关系和未来预期等。如果按此标准去计算中国人的幸福,那么,今天普遍存在的住房危机、安全感缺失、人际疏离、生活压力等等现象,会否让幸福感打折?  相似文献   

3.
懒猫 《东北之窗》2011,(6):86-87
为什么许多年轻、光鲜的女人,整天抱怨生活,成为钱控、老公控.却依然没有幸福感? 为什么一个戴着三个金耳环,腰里拴条狗,丈夫小她八岁的捡垃圾的女人却活得时尚而幸福?秘密在哪里?  相似文献   

4.
《中国报道》2011,(2):26-27
1961年夏天的巴黎,一个手持麦克风的女人不时拦住行人,向他们问道:你幸福吗?面对突出其来的提问,有人仓皇失措,有人驻足沉思,有人侃侃而谈。这是法国纪录片《夏日纪事》中的片段。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思考关于"幸福"的问题,而那些关于幸福感和幸福指数的调查是否能代表我们对幸福的理解呢?  相似文献   

5.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被确立为广东省"十二五"的核心任务,"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生活条件"被列入2012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关爱外来工,解决其各项民生难题,增加全体公民的幸福感已成为政府管理制度改革、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根据幸福经济学理论,当生活质量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将呈现生活质量与幸福感的弱相关。幸福不仅与人们的以生活质量为主要表征的“生活善”相关,而且与“人生善”密切相关。幸福感是“生活善”与“人生善”双重感受的叠加,两者缺一不可,同时又以后者为根本。个体在社会责任履行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寻找和把握幸福感在“生活善”和“人生善”上的结合点和平衡点。  相似文献   

7.
解振华 《中国报道》2010,(3):102-102
推荐理由 〉〉〉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同时,为什么人的幸福感的增加却呈反比?如何才能在经济生活中找回丢失的幸福感?这是传统经济学疏于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疆城乡居民综合生活幸福程度的提升对居民自身、新疆稳定、国家统一完整等具有重大意义.为了获知当前新疆城乡居民生活幸福感的真实状况,探寻提升居民幸福感和促进社会和谐之策,项目组对乌鲁木齐、塔城地区、喀什地区8市县16周岁以上1534名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运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了社会问卷调查.本文首先对问卷有关内容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性检验,并根据所得出的主要结论,提出提升新疆城乡居民生活幸福感与促进社会和谐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幸福是一个大众化的词,目前还没有一种测量幸福的广泛认可的方法。幸福指数是一个衡量民众幸福感受程度的具体指标,它测量的是人们的幸福感,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通过对常州居民幸福指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调查常州居民的幸福指数,以便于提升常州居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正>一、正确理解职工幸福指数的涵义起初,"幸福感"这个名词是由美国学者罗伯特.莱恩提出的,他在研究中发现:职工的幸福程度不仅仅受收入水平的影响,还受多种因素控制,幸福是一种整体的感觉。幸福感在汉语中的解释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实际上,幸福感即是一种对自身生活的综合主观意识,表现在具体  相似文献   

11.
一个令人费解的结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5年社会蓝皮书》公布“2004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报告”调查显示,目前中国近8成居民感到生活幸福,农村居民幸福感强于城镇居民。  相似文献   

12.
黄芳 《宁波通讯》2012,(16):66-66
幸福是人类终极的追求目标,对幸福的理解能够折射出一个人的价值追求、精神境界、文明修养和道德情操。温总理说我们党的执政思想是:让人民生活得幸福,有尊严。而我们建设美丽宁波口号是:要让人们生活有安全感、幸福感、认同感、富足感。王瑛书记认为,在名和利面前,是淡泊与谦让,她的价值观是。  相似文献   

13.
“哪个城市的居民最能感受到幸福?”“是不是口袋里的钱越多,人们就越能感到幸福?”2006年元旦前后,幸福感、幸福指数、城市的幸福度排名等时髦的字眼频繁出现在媒体上。  相似文献   

14.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影响这种感受的因素有很多:人情、交通、赚钱机会、生活便利、娱乐、环境、治安状况、市民文明程度以及近年来的发展等等,都会影响到人们对生活在这个地方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是一胎,还是二胎?全国人大代表程恩富认为,实施严格的"一胎化"将全面提升民众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王欣  王勇森 《走向世界》2011,(35):52-55
绿色宜居的青岛,曾多次被评选为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政府的善治、经济的增长、环境的保护和文化的发展,令这座城市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理想之城。对“幸福城市”感受最深的是生活在这里的居民——除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绿化、亮化、美化,那些丰富多彩的城市文化,愉悦着人们心灵,提升着城市品位,让幸福感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7.
园丁 《中国西部》2012,(Z2):126-129
对于治疗教师的职业倦怠,"职业幸福感"无疑是一剂良药。其实,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有了好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少些狭隘多些豁达,就会视教育为一种艺术。在忙碌之中、创造之中收获更多的幸福,乐此不疲虽苦犹甜,"倦怠"也会随之消散!如果您想从倦怠的困境中逃脱,不妨去找寻职业生涯中的幸福感。其实职业幸福感是一种心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教师"是爱的事业,有了好心态,就能笑对生活,就能爱每—个学生,就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接受隋感的洗礼、引导和激励。望着快乐的学生,我们必然会无比的快乐,会被幸福紧紧"包裹"。  相似文献   

18.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价。文中研究选采用单项目自陈主观幸福感量表来测量扬州居民的幸福水平。采用4级记分法。调查结果表明,幸福感指数最高的是党政机关,为3.3,其次分别是学生、事业单位和军人/警察,分别为3.23、3.16、3.17,而失业人员的总体幸福水平只有2.33。失业会减少失业者的收入、降低生活质量,增加失业者的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9.
李松涛 《东北之窗》2010,(21):10-11
“生活在大城市还有多少幸福感?”这样的讨论已经成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热门话题,因为大城市生活中的种种不便造成了城市居民欲罢不能的心结。  相似文献   

20.
幸福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否感到满意,并且是否能够实现自我预期和人生价值的全面的主观心理评价.国民幸福指数是政府绩效评估的指标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目标.在众多权威机构和媒体发起的“201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中,成都市获评“2012年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本文将在心理学视角下,从自然、社会等方面分析成都市居民幸福感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