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5 毫秒
1.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不断提升。[目的]为了测算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农产品的贸易规模和贸易效率,[方法]文章使用随机前沿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方法,对经济规模因素、人口因素、地理因素等经典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并且提取出口贸易效率项来分析制度性因素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人口规模等社会因素能够正向促进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出口规模,而地理距离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增长。此外,制度性因素在出口贸易效率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关税水平与贸易效率呈现负相关关系,而贸易促进指数ETI和WTO等制度因素显著提高我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结论]该文通过测算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可发现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存在着巨大的贸易潜力,并且分别在国家层面和区域层面针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与东南亚的国家贸易效率较高,与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存在较大贸易潜力,同时不同区域的贸易效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根据研究结论,该文提出如下建议: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我国的贸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我国的对外贸易服务条件;降低我国的市场准入难度。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农业对外发展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农业对外发展环境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资料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通过分析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和我国对外农业投资以及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额,研究"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农业对外发展环境(农产品贸易、对外农业合作、对外农业投资)的影响。[结果]"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对外农业投资不断扩大,农业对外投资金额不断增加;2014年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额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且上升幅度很大;农产品出口额连年递增;贸易逆差也呈现出逐步缩小的变化趋势。[结论]"一带一路"建设意义深远,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业对外发展环境的提升,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对外农业合作更加频繁、农产品贸易额不断增加。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应进一步加快农业对外合作,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实现市场互惠,保持各国联合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最终使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3.
[目的]蔬菜是中国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出口国,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以蔬菜为首的农产品贸易未来如何,引起各界高度关注。对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空间关联与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把握蔬菜国际竞争力,为相关农产品贸易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利用2005—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蔬菜出口贸易数据,运用全局莫兰指数以及空间杜宾引力模型,从贸易国双方供需、比较优势、贸易成本三方面探究了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关联与溢出效应。[结果]中国对沿线国家和地区蔬菜出口贸易表现为空间集聚现象;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以及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对蔬菜贸易额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沿线国家蔬菜单产、蔬菜贸易价格对蔬菜贸易额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均蔬菜产量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中国人均GDP、人均蔬菜产量以及蔬菜单产的直接效应分别为1.062、-8.868、4.391,非空间模型中这些影响因素的弹性估计值均被高估,被高估的比例分别为12.8%、34.8%和11.8%。[结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蔬菜出口贸易的空间关联性客观存在,应积极发挥核心地区的贸易溢出效应,同时与蔬菜贸易量较小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蔬菜贸易的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虚拟水贸易的理论,分析2007—2016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虚拟水贸易现状,并利用拓展的引力模型对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虚拟水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6年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虚拟水贸易为逆差,年均净进口量约为117.89亿m~3。从影响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虚拟水贸易的因素来看,基础设施建设、汇率水平、加入世贸组织和区域一体化进程是最为显著的正向驱动因素,地理距离和关税水平是最重要的逆向驱动因素,我国在农业劳动力资源方面具有正向优势。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把制度距离和贸易成本引入贸易无效率项,对2009-2017年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粮食进口效率综合评估,解释了中国从沿线国家粮食进口效率的变化趋势,为进一步提升中国粮食进口效率,充分挖掘与沿线国家贸易潜力提供客观依据。研究发现,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进口存在效率损失,其中制度距离、粮食贸易成本对贸易效率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从变动趋势来看,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进口效率处于较低水平,且不同国家具有较大的差异,效率水平呈现正的时变效应。  相似文献   

6.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强,增长潜力巨大,但是大多数沿线国家在海关效率、基础设施、制度环境等方面存在贸易便利化的障碍。为推动"一带一路"农产品贸易便利化制度建设,未来我国应该加强与沿线国家政府间的双边合作,积极发挥重大国际会议、论坛等平台的作用,构建区域农产品贸易便利化措施和制度,特别是推动沿线国家积极实施WTO《贸易便利化协定》,以海关便利化为突破口,带动"一带一路"农产品贸易便利化制度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7.
已有研究大多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但少有文献提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环境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的多维特征、非线性特征和区域特征。本文采用2010—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数据和面板分位数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环境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倾向于选择政府高效、政治稳定、监管严格的东道国;从不同维度的制度环境来看,东道国政府效率、政治稳定与杜绝暴力恐怖主义、监管质量、话语权与问责制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但腐败控制和法治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分位数回归进一步显示了东道国制度环境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显著正向影响主要分布在低中分位点;样带比较揭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环境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集中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贸易便利化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流量。然而,随着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不断下降,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方向选择尤为值得关注。本文基于2013—2015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二元边际做了深入的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1)目的国经济规模越大,对集约边际的影响大于对扩展边际的影响;(2)贸易距离主要是通过集约边际降低中国农产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出口;(3)"一带一路"倡议和较大的农产品的补贴力度使得沿线国家生产效率对扩展边际具有正向影响,对集约边际影响不显著;(4)出口固定成本对扩展边际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综上,本文认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更应从扩展边际的视角出发改善对沿线国家农产品的出口。  相似文献   

9.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作为我国贸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其中很大原因就是在"一带一路"战略倡议下,与沿线地区贸易往来逐渐增多。"一带一路"背景下,应对外加强与沿线地区和国家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往来,适度调整农产品贸易逆差规模和结构;对内加强农业科技投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产品流通方式,疏通农产品价格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多视角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群组划分,提出"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重要战略节点国家,并探讨新冠肺炎疫情对重要战略节点国家与我国农业国际合作的影响,对进一步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面农业国际合作,打破农业国际合作瓶颈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通过地理位置、地缘政治、资源禀赋、农产品贸易等多个角度,结合引力模型和聚类分析法,对"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的重要战略节点国家进行分析。并从农产品贸易和投资两个角度探讨新冠肺炎疫情对重要战略节点国家和我国农业国际合作的影响。[结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我国农业合作的重要战略节点国家按重要性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波兰、缅甸、越南、泰国、巴基斯坦、埃及、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第二层次为希腊、柬埔寨和老挝。新冠肺炎疫情对重要战略节点国家和我国的农业贸易、投资合作造成了不可忽略的影响。[结论]为进一步加强我国与"一带一路"重要战略节点国家农业国际合作,应在十九大提出的"六个坚持"理念指引下,从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禀赋、部门协调、共同抗疫四个方面,继续深化"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文章基于UNCOMTRADE数据库和SITC,Rev3商品分类方法,结合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现状与趋势,从总体、分区域、分种类3个方面判断了2000—2017年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现状及特征。[方法]依次计算四种实证测度指数(RCA指数、TCI指数、TII指数、GL指数),分析了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结果](1)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但中国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贸易逆差呈N型趋势;(2)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的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个别区域和几种农产品上,东南亚依然是最大的贸易市场同时产品市场结构发生改变;(3)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并存,但互补性明显更强,比较优势差异明显,双方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结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抓住新机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优化贸易结构,充分发挥各国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文章基于2010—2019年中国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国家(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以下简称RCEP国家)农产品进口贸易的面板数据,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贸易国别数据切入,研究中国同RCEP国家的农产品进口贸易效率及潜力,为中国与RCEP国家农产品进口贸易的深入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中国自RCEP国家进口农产品的平均效率为0.54;中国与RCEP国家经济规模、班轮运输连通性指数和货币自由度等因素提升了进口贸易效率,人口规模和贸易自由度等因素阻碍了进口贸易效率的提升;从国别差异看,中国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农产品进口贸易潜力和可拓展空间较大;从农产品分类看,4类农产品的进口贸易效率较高;总体而言,进口效率与潜力存在较大的国别异质性,增长拓展空间有待进一步释放。结论 中国应进一步加强同RCEP国家的海陆航基础设施建设等合作,扩大同RCEP国家,特别是贸易效率低下而未来潜力巨大的新西兰等国的农产品进口贸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文章基于动态的视角,测度中国农产品出口的贸易关系和二元边际变化,对农产品出口整体情况以及出口源地维度和出口目的国维度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方法 基于2000—2016年中国海关贸易库数据,测算出口贸易关系、贸易二元边际和区位基尼系数,对农产品出口动态的整体情况及其在出口源地和出口目的国维度的时空分布进行描述,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从出口动态整体情况看,农产品出口增长迅速,集约边际占据主导,贸易关系“大进大出”。(2)从时空演化格局看,在出口源地维度,东部省份出口优势明显,空间格局高度集中,近年来集聚程度有所下降。(3)在出口目的国维度,东亚、东南亚、北美是主要的出口目的地和出口扩展地,集聚水平长期下降,原因是出口格局由“一超”变“多强”且中国出口到了更多的国家。(4)当同时考虑两个维度时,中国城市的出口扩展结构高度相似,绝大多数城市的扩展边际的贸易在全球分布相对均匀,东亚和东南亚为主要的出口扩展市场。结论 为了保障农产品出口的稳定增长,既要努力维护贸易关系、实现集约边际增长,也要积极扩展新贸易联系;为了优化农产品出口格局,要推进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挖掘特色农产品、开拓新市场,进一步融入农产品出口进程;为了降低出口风险,要采取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避免城市间农产品出口同质化竞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文章利用2004—2017年乌鲁木齐海关数据,研究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的现状、互补性及影响因素,挖掘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潜力,为进一步拓展双方农产品贸易提出建议。方法 采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规模总体处于增长态势,但贸易联系紧密度不高;中国新疆以出口水果、蔬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为主,哈萨克斯坦主要出口畜产品、棉麻丝等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农产品贸易整体属于产业内贸易,在九大类细分农产品领域存在各自竞争优势,双方贸易需求基本没有重叠,互补性较强;双方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农产品贸易联系紧密程度、空间距离等是影响农产品双边贸易的重要因素。结论 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潜力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双方贸易潜力提升幅度明显。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产品进出口在整个对外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历来也是学术研究的重点。文章首先分析吉林省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状况与特点,研究了吉林省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经济的贡献率与拉动率;然后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构建出口扩展型生产函数模型,对吉林省农产品进出口与农业经济增长,农业劳动投入、资本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农产品进出口、农业固定资本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均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农业就业人数的变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其中吉林省农产品出口额每增加1%,会促进农业地区生产总值增加0.198%,进口每增加1%,促进农业经济增长0.205%,农产品进出口总额每增加1%,农业地区生产总值增加0.227%。因此,吉林省要努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提高优势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同时增加农业资本投入,优化投资结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农业外交是一种古老的外交形式,也是一项崭新的研究议题。大米外交是农业外交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开展与沿线国家大米外交提供了新契机。研究大米外交的实施路径,有助于提高中国大米国际竞争力。[方法]研究以如何开展大米外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开展大米外交面临的机遇及相应实施路径。[结果]中国实施"大米外交"战略面临重要机遇,如粮食外交已成为世界各国外交战略的重要形态。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国际领先优势明显,大米是"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的重要贸易产品,中国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环境亟需改善。针对不同国家及地区具体情况,通过大米贸易、技术合作、农业投资、粮食援助等多种形式,积极实施差别化的"大米外交"战略。如对东南亚、南亚主要是增加大米进口和技术交流,对中亚、俄罗斯主要是增加农地投资和劳务输出,对东非、北非主要是增加大米援助和技术输出,对东亚、中东欧主要是增加粳米出口和技术引进等路径。[结论]文章提出了加强金融支持、创新合作模式、把握进口时机和增加种子出口等推进中国"大米外交"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新疆作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核心区,为新疆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如何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何处理全区的水土等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目前新疆地区面临的首要问题。[方法]文章以新疆农产品对中亚5国比较优势为背景,以2015年全区的农业投入产出情况作为基础数据,采用线性规划模型,借助Matlab软件进行求解,对新疆地区的水土资源进行有效分配,以全区的农业结构优化方案作为表现形式。[结果]新疆地区应减少小麦、玉米、棉花等效益较低、耗水较高、用工较多的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大豆、马铃薯等可套种、可抗旱且收益较高的作物种植面积,增大葵花、蔬菜、果用瓜、苜蓿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同时,该地区应扩大畜牧业的养殖数量,并增加饲草的来源。[结论]基于"一带一路"倡议,新疆需充分利用地缘优势,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发展目标,对全区农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以达到水、土等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推动新疆地区与中亚5国的农产品贸易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文章分析了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及贸易潜力,以挖掘贸易潜力,推进双边畜产品贸易发展和畜牧产业合作。方法 运用2001—2020年面板数据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度中国对沿线国家畜产品贸易效率及潜力,并对经济规模、对外投资、地理位置等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中国对外投资、是否加入WTO都对中国畜产品出口沿线国家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沿线国家的政治稳定程度和畜牧业发展水平则对中国畜产品出口该地区有抑制作用。结论 中国对沿线国家畜产品出口的贸易效率极不平衡,对亚欧经济带国家的出口效率远高于中亚及环中亚经济带;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从高到依次为环中亚经济带、中亚经济带和亚欧经济带,其中,对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阿富汗和伊朗等中西亚国家的畜产品市场潜力极大。我国应积极推进经济走廊的建设,完善自身贸易环境,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提高中国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释放贸易潜力,推动双边贸易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美贸易战对林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其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中美林产品贸易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新一轮贸易战将对中美林业产业、林产品贸易、就业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战对中低级技术水平的从业人员影响较大,短期内对中国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冲击较大,但长期反而能分摊和降低贸易风险,以价格优势为主的微利型木材加工企业和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的出口导向型企业将面临较大风险;同时,贸易战不仅会直接损害美国消费者利益,还会加速其木材产业的萎缩。拓宽进口渠道,扩展替代市场和国内市场,加快国际合作,加强技术创新,落实财政政策是中国减缓和避免贸易战对中美双方林产品贸易产生不利影响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