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区的自然环境特点与复合型生态系统特征,构建体现围垦区生物多样性、生境特征和环境变化的围垦区生态环境长效管理的指标体系,建立江苏沿海围垦区生态环境长效管理模式,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沿海滩涂资源将成为沿海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本文以江苏沿海腹地的盐城市滩涂资源和港口群开发为例,基于沿海滩涂生态环境及沿海港口开发与利用现状,从港口节点地区环境压力、滩涂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海岸生物资源、自然保护区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沿海港口开发对滩涂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从滩涂资源生态保护的视角出发...  相似文献   

3.
江苏沿海滩涂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江苏拥有约65.3万hm2的滩涂,是江苏最主要的后备土地资源,有超过2/3的海岸带处于淤长状态,每年新淤约1333 hm2,滩涂资源总体开发水平不高,因此滩涂围垦利用的潜力很大;从管理体制,资金、技术的投入、滩涂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方面对江苏沿海滩涂的可持续发展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盐城市大丰区沿海滩涂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已形成了多样化的开发模式。在经济新常态下,要实现滩涂资源的持续利用与价值提升,就必须不断优化与创新滩涂开发模式。本文以盐城市大丰区为例,分析了滩涂农业、滩涂工业与滩涂服务业等三种开发模式的现状,认为滩涂开发存在方式粗放、资源利用率不高,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环境调节功能减弱,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论文提出了生态园区开发模式、"(滩涂+A)+休闲旅游"模式、产业复合生态模式、港口带动模式等四种新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 从国家海洋局了解到,去年的全国海洋生态调查和监测结果表明,我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还在恶化,生态系统结构失衡严重,典型生态系统受损,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物种继续减少,外来物种侵入带来的危害依然存在。同时,破坏海洋生态的违法行为仍然未  相似文献   

6.
王刚 《中国渔业经济》2013,31(1):99-104
沿海滩涂的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沿海滩涂只包括潮间带,广义的沿海滩涂则包括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概念的不统一使得沿海滩涂面积的统计数据相差甚远。沿海滩涂应该定义为具有可供沿海生物生存、栖息和繁殖的生态物质基础的潮间带、潮上带和潮下带,凡是不具有沿海生物生存所需要的生态特征的潮上带和潮下带便不是沿海滩涂。沿海滩涂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种类划分。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沿海滩涂开发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目的:分析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于沿海滩涂用地开发的响应。研究方法:敏感性分析法与弹性分析法。研究结果:目前三种主要的滩涂开发利用方式都会引起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减少,但三者减少的幅度存在差异;将滩涂资源开发成建设用地的ESV敏感性最强,部分区域达到0.93;在滩涂转化为耕地的过程中,ESV敏感性居中(0.50左右);而将滩涂开发成养殖水面的ESV敏感性最小;滩涂开发的ESV敏感性与区域滩涂数量密切相关,滩涂面积越大,滩涂开发的ESV敏感性越强。研究结论:为了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应科学规划滩涂用地布局,保护滩涂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
生态补偿效应分析是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内容。以盐城沿海滩涂湿地为研究对象,从保护湿地资源,保护珍稀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等方面分析了生态补偿的资源环境效应;从增强公众生态意识,促进社会公平,转变部分居民生计策略,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分析了生态补偿的社会效应;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影响农户收入水平等方面分析了生态补偿的经济效应;通过对生态补偿的预期与实现的比较分析了生态补偿的效率。通过该研究,可促进生态补偿方案的完善,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沿海滩涂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沿海滩涂湿地自然生态的特征及现状,探讨了这个地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这一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湛江市红树林资源状况及其保护成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湾及河口盐碱滩涂上的特有植物群落,具有防浪固堤、防治污染、净化水质、减少赤潮发生、为水生动物提供食物,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红树林湿地是四大湿地生态系统中最具有特色的一个,也是最复杂、最富有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水体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1.
沿海滩涂大规模围垦及保护关键技术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江苏沿海围垦布局、围垦工程建设、水资源保障、环境保护等问题,对围垦工程与近岸海域水动力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对港口资源的影响、辐射沙脊群泥沙分布及输运、潮滩及近岸沙洲稳定性、辐射沙脊群围垦布局及监测关键技术,围垦堤防设防标准与设计方法、施工技术、围垦筑堤新材料与新工艺、蓄淡与引排工程、围垦堤防施工安全监控、质量检测及风险评估,垦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蓄淡工程优化布局、优化配置与联合调度、一体化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围垦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及生态效应、生态型围垦评价方法、围垦区生态重构技术、垦区生态环境监控管理模式进行研究;进行江苏沿海滩涂大规模围垦及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的集成和工程示范。  相似文献   

12.
江苏沿海滩涂围垦是国家沿海土地储备战略。国内外沿海滩涂围垦开发的传统方法是利用当地海岸特定地貌条件由陆向海围垦,而构筑离岸式人工(半)岛,突显人文品牌特色,是现代沿海匡围布局的发展趋势。辐射沙脊群大规模围垦布局受到诸多因素制约。本项研究将综合考虑地貌动力特征、围堤安全、景观、生态环境、港口航道等因素,为政府及围垦部门提出可供参考咨询的辐射沙脊群近期匡围工程总体与分区布局优化方案和可持续发展的远景开发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对现有沿海滩涂植物资源调查分析和耐盐植物新品种选育基础上,提出江苏沿海典型滩涂围垦区域生态重构关键技术,包括堤外原生湿地加速滩涂淤积关键技术、垦区海堤生态重构关键技术以及垦区堤内湿地生态建设等关键技术,并对其进行集成示范,为江苏沿海滩涂围垦与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土地供给是有限的,现有耕地又因各种占用锐减,因此迫切需要增加耕地,保证"占补平衡"。沿海滩涂是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围垦是江苏省增加耕地的有效途径,对缓解江苏用地日益紧缺的矛盾,推动沿海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用模糊理论对条子泥围垦项目进行社会效益分析,从养殖收益、农业生态收益等方面分析该项目的社会总效益。量化分析各因素对条子泥项目的影响,并从理论方面分析条子泥建设对东台市的巨大影响,从而得出条子泥围垦项目的建设社会效益巨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江苏淤泥质潮滩及近岸沙洲的稳定性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君  赵磊  卫晓庆 《水利经济》2012,30(3):15-19
从沿海水沙动力环境、岸滩演变特征、沿海经济发展等具体情况出发,利用现场水文测验、多年地形图、遥感资料、数值模拟等技术方法,确定江苏沿海潮滩与主要近岸沙洲的冲淤过程、发育规律,判别控制岸滩与沙洲冲淤调整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并进行岸滩与沙洲的稳定性判别。  相似文献   

16.
江苏沿海围垦规模巨大,世界尚无先例。沿海滩涂开发利用,水资源保障是关键,而围垦区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联合调度技术又是水资源保障关键技术之一。分析国内外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现状,研究围垦区水资源需求管理措施、盐碱环境下多水源多用户淡水资源联合调度技术以及围垦区水资源优化配置,以实现沿海围垦区水资源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淡水资源紧缺是江苏沿海大规模围垦与开发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制约因素,如何建立更加高效、高保障度的水资源保障体系,有效增加水资源供给,合理利用水资源,将是江苏沿海开发中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结合围垦区(包括人工岛)淡水资源的分布与关联,根据《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规划纲要》需要,研究蓄淡工程的类型、规模和布局(河口水库、河网节制闸、天然湿地、平原水库),确定蓄淡工程规模和优化组合方案,评估蓄淡工程综合效用和影响(包括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评价和利弊分析),提出兼顾供水、防洪、环保、海洋等行业需求的沿海围垦区蓄淡工程布局模式。研究改变现有基于陆地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建立海陆结合的新型水资源开发模式。研究成果不仅仅可解决未来江苏沿海大开发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也为解决今后东部沿海城市尤其是北方沿海城市水资源的匮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地处山地丘陵区的江西省万年县境内的五条主要河流河岸带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丘陵山区河岸带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为当地政府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土地整治工程等提供科学参考,从而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经济福祉的协同提升。[方法]利用2000年、2009年和2018年3期Landsat遥感影像,借助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基于土地利用变化、景观生态学理论,分析了2000—2018年研究区土地利用时空分异特征。[结果]研究区内新增耕地面积主要来源一直是滩涂和其他用地,新增建设用地面积来源为耕地,新增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200~300m分带。景观格局方面,万年县河岸带0~100m段人为扰动程度低,仍然发挥着河岸带生态廊道的作用;100~300m土地利用多样化,是受人为扰动最剧烈的部分。[结论]研究认为,生态保护政策在河岸带土地利用变化上起到了一定作用。通过开垦常年性河流主干道河岸带范围内的滩涂来实现区域内的耕地占补平衡受到严格管控,山地丘陵区的特殊环境特征决定了在该类地区应探索其他的政策响应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我国海洋经济活动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了由压力、状态、响应3个子系统29个指标组成的海洋经济活动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指标体系,并以山东省为例进行定量评价,随后构建了生态环境综合效应指数及其分级评判标准,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2000—2012年,山东省海洋经济活动的生态环境效应呈现由一般到较大的变化,且预测结果呈恶化趋势;粗放式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对资源、环境的胁迫作用明显,加之状态子系统对响应子系统存在滞后型,各种响应措施并未对状态产生积极作用,海域环境状态仍呈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