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笔者研究了我国地区要素集聚以及由此导致的地区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通过计算各省就业密度和就业集中度指数发现,在我国的确存在地区劳动力集聚的情况.通过计算各地区的劳均资本存量的绝对差距指数和相对差距指数以及运用马尔可夫转换矩阵的分析,发现我国资本存量在省际间具有明显的两极化趋势.根据面板数据模型估算的结果发现不同地区要素集聚的规模弹性效应差异很大,并且中、西部地区的规模弹性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高于东部地区,表明东部地区已经出现要素集聚过度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李颖 《发展研究》2013,(12):81-86
进口贸易是通过技术溢出推动技术进步的一种主要途径.文章选取安徽省和G-7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安徽省省内研发资本存量和通过进口贸易获得的国外研发技术溢出对安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省内外研发资本存量都能显著地提高安徽省的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的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省内与贸易伙伴国的研发投入都是安徽省TFP变化的Granger原因.在此实证研究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颖 《经济论坛》2013,(11):47-50
文章选取安徽省和G-7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安徽省省内研发资本存量和通过进1:2贸易获得的国外研发技术溢出对安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省内外研发资本存量都能显著地提高安徽省的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的检验表明,省内与贸易伙伴国的研发投入都是安徽省TFP变化的Granger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知识资本对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知识资本对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效率变化的影响进行研究。运用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和1997—2010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对不同区域知识资本的创新效应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中型工业企业知识资本投入结构已经发生明显变化,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投入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国内外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对企业创新的作用减弱。结果还发现:东中西三大区域工业企业知识资本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技术水平的企业知识资本的创新产出效应也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建议应根据区域和企业技术水平差异,实施差别化的创新驱动战略和政策,以更好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5.
我国省际收入差异的成因:要素积累还是生产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鉴增长核算方法估算了1987-2004年我国各省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各省区的劳均GDP进行了水平分解和不同形式的方差分解.研究结果显示,虽然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等投入要素的积累差异是导致我国各省区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但是,全要素生产率在省际之间的巨大差异是造成我国各省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更为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测算了1979—2014年中国分行业ICT资本存量、非ICT资本存量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了信息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发现:(1)信息化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当信息化与国民经济中的资本深化相伴时,实体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信息化的贡献越大。(2)市场化程度提高能够进一步释放信息化带来的“创造性破坏”效应,从而显著增强信息化对TFP的积极影响。(3)人均受教育程度越高,信息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越大。本文的结论具有深刻的政策含义:在加大ICT资本投入、促进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需要更加注重诸多互补性条件的配套实施,进一步提升工业化水平,扩大机器设备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培养是充分发挥信息化积极作用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7.
服务进口贸易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多大的促进作用事关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85-2010年,服务进口贸易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服务进口增长1%,全要素生产率就有0.12%的提升。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预测方差分解分析结果,尽管国内RD资本存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长期拉动效应更为显著,但服务进口的积极作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测算我国1983—2007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的基础上,使用基于VAR的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研究外商直接投资(FDI)、人力资本存量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FDI与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显著提升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FDI与人力资本存量之间存在互为因果关系,且人力资本对FDI的促进作用更强。基于此,本文认为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提升技术吸收消化能力,对于引进外资和推动技术进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刘建翠 《技术经济》2022,41(1):77-87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震惊的成就,同时中国学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也从无到有,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认识不断加深,研究主体不断丰富,论文质量不断提高,学术界付出了巨大努力。本文首先回顾了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随后简述了资本存量核算现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核算进行了回顾和简评。因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同时关注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现状。最后提出了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应关注的三个重点。  相似文献   

10.
一国(地区)的技术进步不仅取决于本国(地区)的研发资本存量,而且取决于引入的外国(地区)研发资本存量的溢出效应.本文采用扩展的CH模型,将研发资本存量作为解释变量,选取1993年至2006年的面板数据,研究西方大国(G8成员国)和亚洲四小龙通过进口贸易、FDI两个途径对中国的技术溢出效用.研究结论有三:一是FDI的技术溢出效用显著为正;二是西方大国FDI的溢出效应略高于亚洲四小龙;三是我国自己的研发资本存量只是在没有西方大国影响的情况下与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四川省1978年以来资本存量的估算,并对1978-2007年四川省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计算了四川省的全要素生产率及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率.发现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四川FTP增长率变化不大,资本贡献率递增,劳动贡献率递减.  相似文献   

12.
分类要素贡献和中国经济增长根源的对比检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我国1952-2005年和1978-2005年两个样本区间的时间序列数据,检验并评价不同样本区间内要素贡献以及要素贡献是否存在阶段性变化特征。广义矩估计检验和对比结果显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制度贡献的稳健性和显著性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要素,其中我国约70%的经济增长来自于资本和劳动投入。要素对资本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表明,贸易对经济增长效率影响最为显著。同时,利用状态空间模型测度结果发现,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进步、金融、贸易和制度在经济发展不同时期或不同阶段,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同影响。即要素对经济增长作用存在阶段性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采用DEA法测算了广西1978~2011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并利用Tobit模型对广西基于进口渠道的国际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从G7国家进口的方式,显著地促进了广西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然而,广西的自主研发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起到了抑制作用,且从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水平来看,即使是在很高的显著性水平下仍不显著;引入人力资本变量后, G7国家的综合研发资本存量对广西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大幅下降,且自主研发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更为强烈,这可能是因为广西的人力资本水平过低,未达到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门槛值所致。  相似文献   

14.
资本投入测量综述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资本投入测量是经济学的一个难题,但很多经济问题(如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都需要测量资本投入.该文首先介绍了有关资本投入测量的理论,包括资本存量估计、资本租赁价格估计以及不同类型资本投入的加总;在资本理论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已有资本投入测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讨论了目前国际上资本投入测量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资本投入测量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资本投入测量是经济学的一个难题,但很多经济问题(如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都需要测量资本投入.该文首先介绍了有关资本投入测量的理论,包括资本存量估计、资本租赁价格估计以及不同类型资本投入的加总;在资本理论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已有资本投入测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讨论了目前国际上资本投入测量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解释:1979—2009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利用索洛残差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估算,随后从制度变迁、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三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原因进行定量考察。分析表明:(1)技术引进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主要原因。(2)1994年以后中国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才从推动资本、劳动增长转到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上来。(3)虽然改革开放以来R&D经费投入增长迅速,但这些R&D投入只是大大增加了中国技术知识存量,并没有有效地转化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王斌  陈璋  马英才 《生产力研究》2012,(6):88-90,9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通过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经济发展主要是靠资本驱动的,技术存量转换为全要素生产率能力较低,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经济没有摆脱效率低下的粗放式发展,因此要促进我国经济继续长期稳定地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资本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8.
陈向武 《技术经济》2020,39(6):99-118
在运用改进方法对我国省级人力资本存量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再测算的基础上,引入地区技术差距变量,实证研究了1996—2016年间我国省级人力资本存量、地区技术差距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人力资本、地区技术差距对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改进、技术进步的作用,存在相互制约、互相促进的一个过程,这是对已有文献研究结论的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19.
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详细测算了福建省历年资本存量,同时在传统生产函数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可变弹生产函数模型对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进行动态估计,并运用“索洛余值法”对福建1978-2013年期间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979-2013年期间福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平均约33.5%,但整体看,是偏低的.特别是2008年以来,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出现下滑,近6年平均仅约22.5%.未来要极大重视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上来,走内涵式增长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需要准确衡量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论文基于碳强度视角运用SBM-ML模型,将农业生态资本作为投入要素,测算中国31个省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采用面板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增长,但具有空间差异性,低碳区增长最快,其次是高碳区和中碳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资本投资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业产业结构、城市化发展水平和农业财政支持政策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因此,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