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史玉光 《中国审计》2005,(17):62-63
詹森和梅克林把代理关系定义为“一种契约关系,在这种契约下,一个人或更多的人(委托人)聘用另一个人(代理人)代表他们来履行某些服务,包括将若干决策权托付给代理人”。契约把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双方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就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所谓代理成本,是指在信息不对称、不充分的情况下,代理人有可能不完全按照契约行动或偏离委托人目标、意愿而引起的对委托人的价值损耗。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投资者与注册会计师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和分析信息完全条件下与信息不完全条件下的委托代理模型,探讨了投资者利用激励与惩罚机制促使注册会计师提高审计质量的问题。契约参数的确定表明,注册会计师的固定收入、激励系数都会受到审计质量的影响。如果投资者能够有效利用激励与惩罚机制,则能够在相当程度上促使注册会计师提高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投资者与注册会计师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和分析信息完全条件下与信息不完全条件下的委托代理模型,探讨了投资者利用激励与惩罚机制促使注册会计师提高审计质量的问题。契约参数的确定表明,注册会计师的固定收入、激励系数都会受到审计质量的影响。如果投资者能够有效利用激励与惩罚机制,则能够在相当程度上促使注册会计师提高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4.
王素珍 《现代企业》2005,(12):62-63
一、代理成本的产生 委托代理关系在我们的社会中普通存在。无论何种形式的代理关系,本质上都是一种契约关系。契约将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效用函数的不一致性和契约的不完全性,很难保证代理人的行为完全从委托人的利益出发,当双方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就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也就会产生代理成本。代理成本的产生通常是由股东和管理者的利益冲突,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冲突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评价体系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上市公司财务评价的理论依据 1.上市公司财务评价体系是保证委托代理关系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最早提出委托代理概念的Ross强调委托代理关系是一种代理行为,后来的Jensen等人则强调委托代理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他们认为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通过契约严格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责任,但这种契约是一种不完备的契约,这就隐含着代理风险:代理人可能会偏离委托人的目标要求,从而产生代理人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文斌 《财会通讯》2008,(7):97-100
本文以转委托理论为基础,对独立审计委托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现行上市公司审计委托采用的是间接委托模式的观点,并对间接委托模式下的审计委托人和审计关系进行了阐述,剖析了现行审计制度的缺陷,提出了在证券监管部门下设立专门的审计监督委员会作为审计代理委托人的审计委托重构方案。  相似文献   

7.
一、工程项目审计后评价的理论依据(一)委托代理理论在委托代理理论下,审计委托人、审计主体、审计客体之间产生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为了让审计更好地为委托人工作,保证审计建议的有效实施,就有必要经由内部  相似文献   

8.
委托代理关系,是某人或某些人委托其他人根据委托人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并相应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权的契约关系。审计关系,是指一项审计行为必然涉及的审计员、被审计人和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三方之间所形成的经济责任  相似文献   

9.
林先云 《现代企业》2008,(11):58-59
一、盈余管理的涵义及其与会计准则的关系 盈余管理产生于现代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企业的所有者)和代理人(企业的管理当局)的利益不一致,再加上信息的不对称及委托代理契约的不完全,使代理人为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有动机也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0.
委托代理理论是目前广泛应用于薪酬激励分析的理论工具,它是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契约的形成过程出发,探讨委托人(principal)如何以最小的成本去设计一种契约或机制,促使代理人(agent)努力工作,以最大限度增加委托人效用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高管薪酬管制政策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入手,系统检验了薪酬管制政策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在实施高管薪酬管制政策的同时,经理人可能通过降低会计信息质量规避社会监督,从而遭受了更多的"非标"审计意见,增大了企业的代理成本。进一步研究发现,国企经理人会通过选择不同质量的审计师来应对增加的代理成本。结论表明,薪酬管制政策只能在短期内和表面上缓解国企过高薪酬的代理问题,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予以辅助。  相似文献   

12.
陈茸 《价值工程》2010,29(29):44-45
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指出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外部审计单位不规范行为的表现以及带来的危害,分析并揭示了外部审计单位行为不规范的原因。从外部审计单位的选择原则、程序入手,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校选择、评价外部审计单位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外部审计可软化融资约束、缓解委托代理问题,进而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基于世界银行的调查数据,考察了外部审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方向、强度和中介效应。经验研究结果显示:(1)外部审计显著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给定条件下,有外部审计的企业比其他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概率增加13.2%;(2)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均在统计水平上显著,且为部分中介效应;(3)在异质性的创新活动中,外部审计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中介机制看,外部审计通过软化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开发产品或流程改善型的新技术、推出新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增加产品新特色;通过降低代理成本促进企业开展提升生产柔性的创新活动。研究结果延展了外部审计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分析,为强化外部审计监督机制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4.
Prior research shows that internationalization increases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conflicts of interest between managers and outside investors, which lead to greater agency problems. Agency theory predicts a demand for higher quality auditors when agency problems are more severe.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whether the extent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influences auditor choice and whether audit quality has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for internationalization. Using a set of U.S. firms from 2003 to 2009, we find the extent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positively related to audit quality. Furthermore, higher quality audits positively moder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Taken together,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higher quality audit mitigates the agency problem associated with internationalization.  相似文献   

15.
投资者认知是决定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认知水平越高,公司价值越大。审计作为一种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制度安排,能够影响公司信息传递,进而正向调节认知效应;审计还具有缓解代理冲突的功能,而代理成本与审计质量存在对应关系,因此审计质量也体现为对认知效应的负向调节。我国股市目前主要体现为后一种情况,表明审计提升公司价值的主要路径是缓解公司的代理冲突,公司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动机远比满足投资者信息需求的动机更为强烈。聘用大型事务所能够向市场投资者传递积极信号,对认知提升公司价值的效应有正向调节作用。审计模式选择需要考虑公司的信息传递特征,并与投资者对公司的认知水平相契合。  相似文献   

16.
对商业贿赂的识别与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处商业贿赂是一项社会综合治理工程,需要全社会通力配合。本文从审计的角度探讨了如何识别、审计商业贿赂,指出审计人员在履行审计职责时对商业贿赂应予以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17.
浅谈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重点及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立项、资金流向、管理活动、制度运作、资金使用、效益产出等方面的审计探讨了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重点内容与方法,提出了开展财政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股权代理问题与高质量审计需求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国外研究发现股权代理问题影响了审计需求,股权代理问题越高的公司,更倾向于聘请高质量审计师,而我国的研究刚刚起步并存在不足。本文认为,未来的研究重点在于研究高质量审计师的替代变量;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是否影响其审计师的选择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政府审计对国有企业公款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政府审计介入当年及以后年度,被审计的国企控股上市公司消费性现金支出费用化率和波动性显著下降,公款消费实质性减少,公款消费计入存货的费用操纵行为显著减少,政府审计对公款消费的监督和治理职能得以证实;然而,管理层仍然可能会将消费性现金支出转入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等营业外支出科目,并且在政府审计介入之后,消费性现金支出的粘性并没有显著降低,可见政府审计并没有完全解决公款消费相关的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并购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近期并购商誉中对未来预期的风险暴露引起资本市场震动。以2008—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并购商誉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并购商誉与审计费用正相关,即审计师能够成功识别商誉风险并在审计费用上加以反应,体现出审计制度的有效性。通过作用机制检验发现,代理成本和经营风险在并购商誉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考虑外部监督的调节效应,发现机构投资者能调节代理成本和经营风险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