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前,我国的汽车市场在诸多市场中可谓是最活跃的。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要求对汽车交易市场逐渐规范,那些散兵游勇式的汽车营销模式势必从市场中绝迹。只有建立了一个公平、开放、便捷的汽车消费环境,才能使这块市场健康、快速的发展。北京市政府早在一年多前,便对北京的汽车交易市场作出了框架式的规划,原则上是  相似文献   

2.
小絮 《市场周刊》2004,(22):31-32
品牌作为商品价值链的一种商标或名称标识。是商品内在质量价值的凝结,是一种市场创造力。对于汽车这样综合技术层次高、强调使用安全性能、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商品而言,品牌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在激烈的全球汽车市场竞争中,品牌策略几乎是世界各大汽车厂商的首选。由此看来.全球汽车工业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这样的说法并不夸张。  相似文献   

3.
《市场周刊》2004,(40):26-27
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期盼,又承受了一次又一次失望之后,理论界、消费者、商家都在问:中国汽车市场怎么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不仅对市场、消费有意义,对中国汽车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让我们来听听多位业内人士对中国汽车市场现状最真实的声音,从著名的合资公司、民营企业老总们.到对汽车市场颇有研究的研究和咨询领域专家,他们才是市场的“前沿兵”……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汽车工业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五十多年的风雨历程缔造了今日的辉煌。然而,中国汽车工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超越对手,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必须内降成本,外争市场,在全力抢占巩固国内市场、突出市场占有率的同时要大大加快经营国际化的进程,进军世界汽车市场。本文仅就开拓俄罗斯汽车市场,加快汽车工业国际化进程这一问题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5.
志伟 《网际商务》2004,(8):88-88
2004年上半年,我国的汽车新政频出,政府对汽车消费市场的管理和指导进一步加强。国际车市巨头继续大手笔将重金砸向中国汽车市场,为今后在中国汽车市场站稳脚跟迈出大步。但中国车市的降价潮却一浪接一浪,汽车库存不断上扬。种种迹象表明,中国车市正酝酿着变革力量,这几股力量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中国车市,将中国车市翻向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6.
阳子 《市场周刊》2004,(29):29-29
汽车市场连续三个月的下滑,被有关媒体称为“低迷”、“寒流”。然而在一片悲观声中,汽车厂商却传达出不同的观点——中国汽车市场仍将保持高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巨大的汽车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吸引的不只是大众、通用、丰田这样的汽车巨头。在知名世界汽车企业纷纷登陆中国市场后,一向默默无闻的印度本土汽车企业塔塔汽车公司也在谋划撬开商机无限的中国市场大门,希望能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切得一块蛋糕。日前,塔塔汽车公司与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一项谅解备忘录,拟将塔塔汽车引进中国生产。预计在2005年3月底,塔塔将会得出最后的结果,以决定在中国进行本土化生产还是通过华晨进行进口销售。  相似文献   

8.
刘合诚 《市场周刊》2005,(41):37-37
尽管天气越来越冷,但汽车市场却在临近年底的时候进入今年以来的“暖冬”。相比去年此时汽车价格“降”声一片人心惶惶的景象,今年市场可以用“平稳”二字形容,在稳定中。蕴涵着细微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有资料显示,在美国,汽车快修连锁已占整个汽车售后服务业80%以上的份额,产值占整个行业的50%以上。中国,凭借幅员辽阔和日益繁荣,必将成为轮子上的国家!与此同时,汽车后服务市场的时代也随之到来。 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去年,我国汽车产量超过了500万辆。据专家预测,今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将达到2900万辆左右。如此巨大的汽车市场,必然衍生出巨大的汽车后服务市场。有业内人士预测,到2010年,中国整个汽车后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900亿元。更加令人动心的是,目前我国汽车售后服务市场利润率高达40%。根据汽车发达国家的经验,汽车后市场的利润可占整个汽车产业利润总和的60%~70%左右。有专家指出,现在国内每年约有800亿元的汽车用品市场。 汽车消费的普及在各省市都是一种大势所趋,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使汽车后市场——汽车快修、美容、装饰等服务业成为目前国内最具投资价值的行业之一。但我国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明显落后于汽车制造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市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汽车装饰店已近万家,而真正实力雄厚、技术和服务水平良好的企业在其中占有的比例很小。 汽车后市场连锁企业的建立,无疑为汽车后市场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起到了典范作用。在本期特别策划报道的企业中,特福莱与弛耐普可谓汽车后服务市场的佼佼者,而去年才开始起步的中美汽车,一开始就以强势出击,很难说不会将汽车后服务市场这块蛋糕啃下一大块缺口!相对而言,天津车宝贝还处于发展阶段,但车宝贝做的主要是汽车用品,亦可为投资者了解汽车后服务市场多一个视角。 有人说,汽车后服务市场遭遇“井喷”的时代已经到来。而优秀的企业都期望自己能够成为领头羊,甚至是汽车后市场的真正领跑者…… 在“井喷”时代到来之前,本期特别策划报道的几家汽车后服务企业,或许只是该市场的冰山一角。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了其中的一些端倪,并愿意与读者和相关企业共同探计与分享。[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钟庆 《市场周刊》2004,(1):30-31
展望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了加入WTO后很关键的一年,2004年汽车市场给大家的将是更多的期待,也将使中国的老百姓越来越快地走入“汽车生活”。  相似文献   

11.
《市场周刊》2004,(24):29-29
汽车市场是受政策影响的市场,今年出台的很多政策都与汽车消费有关,而记者在整理这些政策对汽车的影响时却发现,真正能够鼓励、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不多。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低速汽车将保持增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 《农机市场》2010,(3):38-39
2008年还在滑坡,2009年初又不被看好的我国低速汽车市场,2009年逆势上扬,着实令人始料不及。纵观过去一年我国的低速汽车市场,呈现出许多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汽车后市场是汽车产业链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汽车销售和日常运行领域配套服务以及全套的售后服务。汽车后市场约占汽车产业链中总利润60-70%。面对如此的市场良机,如何把握?已经摆在每一个汽车业者的面前。归纳有两条道路可供选择:一是发展自我品牌,做强做大;二是牵手国际汽车服务知名品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中国汽车消费的持续增长,汽车后市场也随之蓬勃发展。身为全球领先汽配供应商与诊断技术专家的博世公司,从10月中旬全面启动了一项针对汽车后市场服务领域的专业赛事——“技术我第一”2006年度博世汽车专业维修技术大赛。该项赛事,旨在为汽车维修企业的技术精英们提供一个展现才华的舞台和交流的平台,从而促进汽车后市场服务技术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5.
《销售与管理》2007,(3):14-15
汽车市场在中国日渐成熟,个性消费也慢慢延伸到了汽车市场。女性汽车作为一个新的概念.作为一种细分化市场必然的产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作为一个新的汽车热点出现在中国的车市。为了先期了解女性消费者对于心目中理想座驾的构想,新秦调查于2006年12月启动,历时一个月时间完成,面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南京、成都等七大城市从挖掘女性概念汽车适合因素等问题开展全方面调查工作,从不同角度了解女性汽车消费市场的独特需求,为汽车营销者提供少许的帮助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6年迎来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又一个“井喷”年。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全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727.97万辆和721.6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3%-25.1%:截止到2006年底,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已达3500多万辆,中国车市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境地。稳定的汽车产销增幅和巨大的汽车保有量,不但给汽车厂商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刺激了中国汽车后市场服务的快速增长。汽车后市场正成为汽车产业链上一块诱人的蛋糕,国内外汽车服务企业个个磨刀霍霍,准备切入中国汽车后市场领域。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最受欢迎品牌之一的宝马汽车(BMW),近年在华取得了良好销售业绩后,遵从宝马集团“生产紧随市场”的经营哲学,迈出了在华合资建厂这关键性的一步。并最终选择了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作为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18.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50年的功过是非何其多也,然而业内人士议论最多的,当推自主开发,即国产化问题。这个困扰业界多年的根本问题使我们处于一种尴尬的局面,至今已经成为“老生常谈”。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我国汽车产、销量一下子都上去了,惟独搞国产化就这么难,它的症结究竟何在?  相似文献   

19.
1997年世界经济状况总体运行平稳。这一年,世界汽车总产量为5416万辆,其中轿车产量为3882万辆。在轿车产量中.欧洲较上一年增长62%.中、东欧增长5%,南美增长18%、亚洲增长7%。非洲汽车市场也出现缓慢复苏的迹象,这一市场目前的汽车保有量约848万辆。  相似文献   

20.
彭彦超 《商业科技》2014,(20):92-93
在目前的汽车市场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大多问题主要还是围绕营销战略展开的。通过对奇瑞汽车的研究,可以发现很多奇瑞销售的优势和劣势,本文主要通过奇瑞汽车的销售模式,结合经济市场目前的发展状况,总结出奇瑞汽车的市场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