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志明  黎洁 《商业研究》2004,(21):105-107
我国的劳动力失业包括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目前的失业率主要由隐性失业率构成。研究劳动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劳动力利用状况的影响.探索隐性失业的存在对估计生产函数所包含的要素的产出弹性所产生的影响。揭示存在隐性失业时要素产出弹性和隐性失业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1996-2002综列数据(Panel Data)来估计经济转轨速度对长期失业的效应,发现控制其他变量后,考察期内特定年度较快的转轨速度对随后两年内的长期失业率影响是显著的。这说明较快的转轨速度将以较高的长期失业率为代价,政府政策则应当在转轨速度和长期失业率之间权衡。  相似文献   

3.
文章使用动态面板数据对我国1992-2008年的工资形成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资形成存在较强的粘性特征,工资变动对上年工资的依赖性较强;劳动生产率对工资有一定影响,但两者的联系还很不充分;工资对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失业率反应不敏感;利润对工资有一定负效应,说明企业利润增长可能是以挤占工资为代价的;东、中、西部地区的工资形成机制存在一定差异.这些结果表明我国工资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水平还不高.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工资形成机制市场化水平,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公布的2004年中国120个城市的企业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配对方法,在控制企业出口和工资的内生性问题基础上用平均处理效应来考察出口是否存在工资溢价,结果发现出口企业的工资显著高于非出口企业。我们分所有权、地区、变换配对方法对该结果进行检验,发现在用不同配对方法以及控制了地区效应之后该结果仍然显著,企业所有权对出口工资溢价有重要影响。本文的研究支持了出口工资溢价的结论,这说明出口改善了员工福利,与现有国内的一些研究结果不同。这意味着出口与企业员工收入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陈杰 《商场现代化》2007,(23):201-202
基于布兰查德附加预期模型与倒数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并测量出90年以来我国自然失业率约为4.04%,所以中国的失业率在自然失业率附近波动,这个结果也能够支撑中国目前失业主要原因来自于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对制造业企业间人均工资的趋同速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通过估计中国制造业企业间人均工资的收敛速度,发现近年来企业间工资存在绝对收敛,且趋同的速度较快,这一结论在不同行业、地区和所有制下都成立;企业规模、所有制、垄断程度等企业和行业特征对企业间工资趋同速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失业率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凯恩斯主义一般用粘性工资理论来解释失业问题,本文在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分析框架下,分析了实际工资水平、失业率和产出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Granger因果关系的意义上,工资粘性并不能解释我国高失业高产出并存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3-201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对影响我国失业保险金标准的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表明最低工资、最低生活保障、职工的平均工资和人均GDP对失业保险金标准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参保人员的失业率对失业保险金标准的影响显著为负。因此,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失业保险金标准,充分发挥失业保险的功能,应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建立工资关联型失业保险金标准,并合理调节失业保险金、最低工资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之间的待遇梯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利用1999-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分析了出口工资溢价与企业出口行为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出口企业相对于非出口企业存在着显著的工资溢价;具有较高工资水平的企业自我选择进入出口市场,进入出口市场后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工资水平。研究证实了出口工资溢价是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学习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为理解出口和工资溢价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我国28个省1997-2006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FDI对我国整体以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的工资差距效应和工资溢出效应,结论表明FDI增加了我国内外资部门之间的工资差距,对内资部门的工资溢出效应不显著。分区域来看,FDI显著增加了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内外资部门之间的工资差距,但对于西部地区的工资差距不具有显著影响;FDI对东部地区内资部门的工资水平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对中部地区内资部门的工资水平溢出效应为负,对西部地区内资部门的工资溢出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在重新测度外资进入和服务业集聚指标基础上,本文利用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服务业企业数据与相关城市变量,深入考察了服务业集聚对外资进入影响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服务业工资差距的调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外资进入和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提升总体上有利于缩小企业工资差距,通过调节变量回归分析也证实了二者的调节机制同样会缩小工资差距,且服务业集聚会调节外资进入的负向工资溢出效应;无论是高EG地区还是低EG地区,外资进入和服务业集聚对工资差距均呈现负效应,且其对缩小低EG地区工资差距的调节效应比高EG地区更为明显;生产性服务业和公共性服务业的外资进入与集聚对工资差距的影响与上述结果一致,其对缩小公共性服务业工资差距的调节效应明显强于生产性服务业,但对消费性服务业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时间序列分析研究了产业结构升级与失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导致我国目前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的主要原因是失业率的提高。并且通过查阅文献等方法发现导致失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已经跨过"刘易斯拐点",劳动力供给数量下降,而供给质量仍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中间产品进口贸易会对我国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工资差距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使用关税作为进口贸易额的工具变量,有效控制了进口贸易的内生性问题,实证检验了中间产品进口对我国制造业行业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剔除了进口贸易额与工资之间的内生性后,中间产品进口贸易显著扩大了相对工资差距;虽然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工资差距大于非技术密集型行业,但是中间产品进口贸易对相对工资差距的正向影响在非技术密集型行业更大。  相似文献   

14.
1990年以来我国城镇真实失业率有多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政府一直没有公布城镇的真实失业率,而学者的估计往往在统计口径上不一致,方法上也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作了定量比较。以现有资料推算我国真实的失业率,失业人数调整法比失业率调整法更为科学,并通过线性回归法得到调节系数。我国目前城镇的真实失业率为8.8%,失业人员总量低幅增长,失业率已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政府一直没有公布城镇的真实失业率,而学者的估计往往在统计口径上不一致,方法上也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作了定量比较.以现有资料推算我国真实的失业率,失业人数调整法比失业率调整法更为科学,并通过线性回归法得到调节系数.我国目前城镇的真实失业率为8.8%,失业人员总量低幅增长,失业率已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16.
有关中国教育回报率的多数经验研究都认为,中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促进作用.本文认为,现有研究之所以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因为它们未考虑到人力资本在公私部门间的配置结构变化对教育回报率的影响.由于教育人力资本在公私部门间的生产能力存在差异,它在部门间配置结构的变化会影响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利用2000-2010年中国跨省面板数据,通过公共部门工资溢价来刻画人力资本在公私部门间配置结构的变化对教育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重新估计了中国教育水平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研究表明,如果剔除人力资本在公私部门间配置结构的影响,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我国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同其他国家差异不大.本文还对我国不同省份间教育的产出效应进行了比较,发现我国各地区教育产出弹性的差别不大,但教育的边际产出差异巨大.  相似文献   

17.
选取1998—2006年中国26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结合劳动力供需的对外开放影响工资差距的理论模型,就对外开放对制造业熟练和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从全国样本看,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缩小制造业熟练与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而贸易开放与制造业熟练和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则是一种倒"U"型的关系。在分地区讨论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熟练与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的缩小作用要大于东部地区,贸易开放对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熟练与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这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倒"U"型关系的实证结果。  相似文献   

18.
即将跨入21世纪的中国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近年来全国城镇突发性的、大规模的"下岗洪水"和"失业洪水"。研究结果表明:全国下岗失业人员1993年约120-180万人,到1997年约670-770万人;1998年为892万人,国有企业亏损是造成大量下岗和失业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全国城镇实际失业人员大幅度增加,1993年全国城镇失业人员为540-600万人,真实失业率为3.3-3.7%;1997年上升为1310-1510万人,真实失业率为6.8%-7.8%;1998年实际失业人员为1540-1600万人,真实失业率为7.9%-8.3%。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下游度指标刻画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嵌入位置, 首次从价值链分工位置角度考察其对我国不同技能劳动力之间工资差距的影响. 对1995-2009年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 参与全球价值链后, 我国多数行业的分工位置越来越接近初始投入品阶段, 分工位置下滑导致不同技能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扩大, 在价值链嵌入位置50分位以上, 熟练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扩大更快, 而在50分位以下, 非熟练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扩大更快.  相似文献   

20.
一、一般情况——职工失业率仍然控制在宏观调控目标之内根据劳动部信息中心的统计,今年1—3月,全国需要就业的城镇待业人员总数为500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1%。新就业净增53万人,与去年同期持平。到3月底,全国尚有城镇待业人员420万人,失业率为2.6%。2.6%的失业率表明,职工失业被控制在宏观调控目标之内。根据劳动部门的预测,1994年底全国失业人员会接近500万人,其中需要救济者将会达到180万人。如果说,1992、1993年城镇失业率一直基本被稳定在2.6%以下;那么,1994年这个比率将被突破,会达到3%。今年以来,职工失业率仍然被控制在3%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