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代中国讨论农业问题离不开城市化,因为人们似是而非地认为,发展就是通过工业化、城市化向城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按照这样的思路走到今天,已经使得城市与乡村,农业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城乡之间的鸿沟拉大,农业成了经济发展的短边。忽视农业,偏袒城市,并不遗余力地推进  相似文献   

2.
都市农业六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都市农业是指处在城市化地区及其周边地区,充分利用大城市提供的科技成果及现代化设备进行生产,并紧密服务于城市的现代化农业。都市农业是一种与城市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农业现象,是都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产业等进一步融合过程中的一种现代化农业。  相似文献   

3.
一般而言,都市农业是指城市化地区及其未来的延伸区,嵌入城市、服务城市,具有高科技性、旅游观赏性和无公害的农业,是集生态性、生产性和生活性于一体的新型农业。作为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延伸区,闵行区自1992年“撤二建一”以来,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到“十五”期末,城市化率已达到83%,完全城市化地区面积从30多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8%)扩大到100多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27%),农业人口总数由27万人减少到13万人。在较快速度的城市化进程中,我们认为,应该抓住机遇,创新思路,遵循服务城市、依托城市的原则,率先建成与未来国际大都市地位相适应、与世界农业发展趋势相一致的现代都市农业。  相似文献   

4.
对新阶段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但农业的基础作用非但没有减弱,而且更加突出 总体来看,当前农业基础仍然脆弱,农业与非农业、农村与城市发展失衡问题仍很严重。 农业基础弱是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的误区分析与实践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的误区分析与实践思考孙自铎一、城市化中需要重新认识的一些问题(一)城市化步伐加快不是对农业基础的危害与动摇,而是一种巩固与加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最突出矛盾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而其集中到一点就是自给性浓厚的农村经济与城市发达的市场经济的对立与...  相似文献   

6.
论新一轮经济发展中的上海都市农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上海都市农业要遵循服务城市、依托城市即利用上海的优势逐步做大都市农业体系的发展思路。重点强化都市农业的产业开发和生态环境与文化建设,把都市农业纳入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建设中。通过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充分调动政府、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三方面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GDP总量达到1823万亿元,人均GDP1740美元,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但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目前的城市化水平只有40%左右,而且城市分布不均衡,尤其是农村小城镇发展缓慢。城市化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过渡的历史过程,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可以提高我国城市化的整体水平,也是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必须正确认识农村小城镇发展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积极探索农村小城镇健康、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加快农村小城镇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城市农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城市农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周德翼杨海娟城市农业,一般指在城市市区间隙地带或周边地区,利用城市中的生产要素,由市民经营,服务于城市的社会、经济、生态、文化需要的农业生产。其经营者生活方式城市化,基础设施完备,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武进城乡经济发展专迅猛,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城乡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工业集约化水平不高;城市化水平偏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城市化互动并进相关的政策配套滞后;农民增收速度缓慢等。化解上述问题,必须重点围绕“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农民非农化、保障社会化”,必须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从城乡一体的角度,促进农村经济结构变革经过20年来的改革与发展,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之间的相互联系已显著增强,二者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关系已日趋紧密。因此,农村经济结构的变革必须跳出就农业抓农业,就乡镇企业抓农村非农产业、就农村抓农村经济发展和结构变革的狭隘和传统思路,把农业、乡镇企业、乃至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变革,放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大系统中,放到工业化、城市化的高度来加以考察,统筹规划、综合协调,使农村经济结构变革的过程成为一个工业化与城市化、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工业化相协调的过程。为…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战略关系。事实证明,一个地方农业产业化水平越高,城市化从农业那里获得的经济辐射能力就越强.就会降低城市化运作的成本和就业压力,提升城市化的速度,缩短城市化的进程。如果农业人口过多.就会制约城市化发展规模和速度:如果农业人口流动过大,就会加大城市管理的难度;  相似文献   

12.
上海都市农业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市农业是伴随城市化进程产生的。绝大多数国家的城市进程都经历了一个无序扩张和膨胀的阶段,其间城市环境和景观的质量问题日益突出,还引发了许多城市社会文化弊病。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各个国家转而重视生态建设,在城市规划中保留、扩展了绿色产业,于是以都市农业、城市林业、城市园林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运而生。本文主要探讨该战略组成部分之一——都市农业的特性和作用,鉴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笔者选取上海作为研究对象。上海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领先区域,对该城市的都市农业的现状和发展的分析都…  相似文献   

13.
大陆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与对策杨重光(中国社会科学院)1城市化与耕地城市化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的必然趋势。城市化一方面是一部分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工业劳动力,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从而使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提高;另一方面,大...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农业成为当今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城市郊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城市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城郊发展畜牧业的思路应该是:在巩固提高家庭养殖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规模化、工厂化养殖业;建立以牛、羊、兔、鸭等畜禽品种为主的优质畜产品生产结构;广辟饲料来源,因地制宜地发展城郊生态畜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工业化与耕地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化工业化与耕地保护赵金芸李培仁理论探讨刘祚臣城市化工业化与耕地保护赵金芸李培仁理论探讨刘祚臣城市化和工业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工业的集聚和扩展带动城市的发展。城市化的结果表现为城市数量的增多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建设用地外延增长必然占用...  相似文献   

16.
过去几十年中,我国实行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即实行城乡分治,优先发展工业、优先发展城市、优先保证城镇居民需要等。这一战略,导致了城乡发展失衡、农业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已作出重大调整,开始了“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农村”。  相似文献   

17.
朱廷春 《农村经济》2004,(12):79-80
四川丘陵地区农业发展的新思路是:强化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丘陵地区人口综合素质,为工业与农业良性互动提供战略资源保障;加强资金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工业与农业的互动发展提供硬件平台;加快城市化步伐,增强城市综合功能,建立农业与工业有效互动的城市体系;切实建立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互促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一、城市化的概念及其内涵 人们把由传统的乡村社会转变为先进的城市社会的历史过程称为城市化,过去主要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应该说,这种解释是不够确切的。实际上,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空间形态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它不仅仅体现在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中,还表现在多方面的变化过程与特征上。如人口学认为,城市化是人口的增长和迁移,并向城市集中的过 程;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城市化是由于技术进步、生产进一步专门化带来的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过程,这种职业的转移伴随着空间上的进一步…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复合型核心城市系统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姑且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增长阶段,适时选择发展城市化战略举措对促进一个地区新一轮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山东省复合型城市体系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根据其综合实力得分运用城市间引力公式及断裂点方法对济南,青岛引力平衡线作出界定。划分出两人引力辐射区;确定山东省未来城市系统发展思路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通径分析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目的:定量分析各驱动因素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直接与间接效应。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通径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1)经济发展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直接与间接效应分别为0.4638、0.0251、0.0511,人口增长分别为0.3149、0.1535、0.5317,城市化进程分别为0.4400、0.0365、0.5236;(2)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及两者的耦合作用是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3)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主要驱动商住工用地扩张,城市化则侧重公共用地。研究结论:本研究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人口、城市化之间的和谐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