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时指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无论他们是否还需要以此来作基本保障,也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任何人都无权剥夺  相似文献   

2.
广角镜     
温家宝强调:给农民的土地经营权“永远不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14日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要给农民的土地经营权以长期保障,“永远不变”。温家宝说,在中国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必须保护农民对土地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必须对占用农民土地给予应有的  相似文献   

3.
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国英 《科学决策》2006,(8):23-23,24
今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答记者问时指出:农民对土地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将长期保持不变,也就是永远不变。温家宝总理的回答不仅是指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长期稳定不变,也是指农民对现有承包地的承包权长期稳定不变。总理的回答表达了中央政府准备进一步强化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真正实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预期目标的决心。  相似文献   

4.
《老区建设》2012,(1):4-4
近年来,“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日前,温家宝表示,农村建设应保持农村的特点,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任何人无权剥夺。  相似文献   

5.
无论农民是否交回土地,基于农民身份而产生的负担并没有解除。这样的税制安排早在1958年的农业税条例中就已经确定了。后来制定的土地承包制度着眼于稳定农村的土地承包关系,但并没有从根本上理顺承包土地的农民与国家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滞后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是目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结构性矛盾,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是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战略选择。在这个方面,我们要明确两点:第一,小城镇是给谁建的?是给农民建的。建小城镇是为了使农民尽快从土地上转移出来,进镇落户,务工经商。每转出一个农民则意味着减少一个农产品生产者,增加一个农产品消费者;意味着留守农村的另一个农民拥有双倍土地等资源,为产业化经营创造了条件。第二,小城镇靠谁来建?主要靠农民。政府要规划,要领导,但出力出钱出土地的是农民,他们是发展小城镇的…  相似文献   

7.
土地之痛     
逃离土地和土地抛荒 农村问题说到底是土地问题,是土地问题造就了农村问题。尽管中国的农村问题千头万绪,可在所有的问题当中,土地问题是病根儿。 在谈土地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中国农民逃离土地和土地抛荒问题的现状: 这是关于安徽省六安市土地抛荒情况的调查报告: 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全市现有666.4万亩耕地中,去年非季节性抛荒面积达26.7万亩,抛荒率4%。部分县、区及乡镇、村的具体调查显示,实际存在的抛荒问题更为突出。有的乡镇抛荒率高达10%。 视土地为生命的农民为什么会抛荒土地?原因很简单:土地不仅不能不能给农民带来财富,反而成了农民的负担。南方某  相似文献   

8.
正较之传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涵,就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所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专设一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为了体现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对待城镇化对象的农民所采取的基本政策应当是:"解放农民、服务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善待农民。"所谓"解放农民",就是把剩余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鼓励他们从事非农产业,也鼓励他们到城镇安居乐业;所谓"服务农民",就是在农村逐步建立公共财政体  相似文献   

9.
<正>"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村稳则社会安。"土地问题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农村土地应获得平等的"权利",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刻不容缓。孟子曰:有恒产者有恒心。土地产权该不该归还农民?面对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还有什么能够阻碍加速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步伐呢?一、农村土地资本化是激活城乡要素市场的关键农民贫穷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对农村  相似文献   

10.
《江苏经济探讨》2009,(9):58-62
中国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土地问题,由于农村土地产权的模糊化,导致土地流转难、农业经营规模小,也为社会各方面对农村集体土地的掠夺和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侵犯提供了方便。在当今中国,农民既没有作为主要生产资料的土地的所有权,也没有作为主要生活资料的房产的完全所有权。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核心是要保障农民的土地所有权。确立农民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观念,明确集体的范围.将集体土地量化给农民,建立体现农民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组织——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养老,无论古今还是中外,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新的历史务件下,伴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尤其是城郊的相当一部分农民失去了长期以来为他们提供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双重功能的土地.于是,如何解决农民失地后的养老问题,成为了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难题.文章以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为探究对象,以期能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力所能及的参考意见,进而促进失地农民问题的顺利解决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土地问题历来是农村和农民的核心问题。我国农村土地实行农村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民对承包的土地享有使用、收益、转让及继承的权利”,这几乎是全部产权。但同时也规定,国家可以征用农民土地:农用耕地不得用于非农建设。那么,农民拥有的土地产权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农民转让土地收益应得几何。  相似文献   

13.
《北方经济》2005,(12):19
我心里始终有三件事放不下,一是让农村孩子能小学,二是让农民看得起病,三是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为农民办好四件大事:一是发展农村经济。二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三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四是增加农民收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相似文献   

14.
<正>无论农民是否愿意,但是绝大部分外来农民终究不得不回去。一些人回到家乡的城市,一些人则回到农村。因为黄河大水而投奔上海的那些农民,虽然老家的房子早已不在,但空在那的宅基地一直是他们可以退守的根据地。有了可以退守的农村,农民工才有了奔头,才有奋斗和努力的意义。城市固然为他们提供了梦想,但却难以支撑他们的意义世界。在  相似文献   

15.
正农村改革要坚持"三条底线"。农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头戏,抓好农村改革,必须从总体上把握好方向,防止农村改革走偏跑调,避免犯不可挽回的方向性错误。深化农村改革,要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这"三条底线"。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土地制度改革涉及农民的根本利益,涉及农村的根本制度。以土地集体所有为基础的农村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是促进农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制度  相似文献   

16.
李皓 《魅力中国》2014,(16):363-363
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占用了农民的大量土地,导致很多农民失去土地。同时,由于征地制度不完善、农民的思想观念陈旧、文化素质偏低等,导致很多失地农民未能就业。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大量因失地而失业的农民同农村的贫困问题密切相联,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尽快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定寰认为,这次会议最大亮点是农村经营制度,把土地的三个权利进行了分配。三个权利是指农民的集体所有权、农村集体土地的家庭承包权和土地的经营权,实际上是“谁来使用土地”,确保农民有土地的经营权,让农村放心地把土地通过其他方式流转出来,让土地承包者、土地经营者来使用。农民放心了,土地私营者安心了,国家的粮食安全也就有了基本保证了。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问题."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入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目的就在于解决农民最重视的土地问题.本文是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回顾四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农村土地改革的历程,得出以下几点启示:既要坚持土地公有制,又要坚持家庭经营的基本制度;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要切实符合国情;要充分发挥农民创造力;要坚持政府在土地制度变革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未名 《东北之窗》2008,(21):13-15
30年前,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画卷从农村开始,30年后,农村体制改革再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前不久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向世人透露出许多有关中国农村、农民的信息:30年改革开放之路,中国城市发展迅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农村发展却相对滞后;必须对农民、农村、农业心怀愧疚;工业必须反哺农业,城市必须反哺乡村;必须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在这些声音的烘托下,一个新名词鲜明地出现在世人眼前:土地流转。一时间,土地作为农民唯一的财富能否进行流转,能否抵押贷款,宅基地、林地、农田地的产权能否属于农民成了议论的焦点。笔者认为,允许土地进入流转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土地流转将快速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激活农村经济,给农民带来巨大的实惠。  相似文献   

20.
改革农村建房方式,促进农民集中居住,是深化农村改革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不仅能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集约节约土地、改善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还能有效促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