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所谓粮食目标价格补贴,就是政府预先确定粮食的目标价格,农民按市价随行就市销售。市价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给予农民补贴;若市价高,则不启动该政策,价格随行就市。目标价格政策是在市场形成农产品价格的基础上,释放价格信号引导市场预期,通过差价补贴保护生产者利益的一项农业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粮食的概念很广泛,包括小麦、玉米、高梁、大麦、稻符、燕麦及其他杂粮等。粮食生产是美国农业生产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美国政府主要通过限产休耕、补贴和促进出口等途径,为农业生产规避风险,稳定农产品价格,维护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3.
职教资讯     
《农民科技培训》2014,(6):48-49
2014年国家深化农村改革、支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政策措施 据农业部网站发布的信息,2014年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有50项:种粮直补政策,农资综合补贴政策,良种补贴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政策,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政策,提高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生猪大县奖励政策,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  相似文献   

4.
<正>"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具体来说,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保证农民收益。但国家临储政策使得最低收储价高出市场价太多,从而脱离了真实的市场价格,因此必须改变目前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正>6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在保护农民利益前提下,推动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和农业补贴政策逐步向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转变。从大豆和棉花入手,分品种推进补贴试点,当产品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补贴农民,保证农民基本收益。今年,我国正式取消棉花、大豆临时收储政策,启动新疆棉花、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6.
<正>6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在保护农民利益前提下,推动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和农业补贴政策逐步向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转变。从大豆和棉花入手,分品种推进补贴试点,当产品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补贴农民,保证农民基本收益。今年,我国正式取消棉花、大豆临时收储政策,启动新疆棉花、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7.
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做好明年工作,要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要巩固农产品保障供给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善农业补贴和价格支持制度,保持主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提高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格水平.着眼于扩大内需增长空间,要搞好主要农产品市场调控,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对农民创业的金融和财税支持,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大力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全面完成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强水利特别是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电网改造、饮水安全、农村道路等建设.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民直接收入补贴问题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农民实施直接收入补贴是国家对农业补贴政策的重大调整,改革以往通过价格干预进行的间接补贴方式,而采用对种粮农民收入进行补贴的直接补贴方式,以此来稳定粮食产量,刺激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并维护其利益.这项改革势在必行,从国际角度看,近年来伴随WTO<农业协议>的实施,许多国家把直接收入补贴,特别是与当前产量和价格脱钩的收入支付政策,作为国内农业支持的重要手段或改革方向.而国内粮食流通领域价格支持的低效率和高成本暴露出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因此,遵循国际农业支持政策发展方向,实施直接收入补贴以解决我国农业支持现存问题就越来越多的引起学者的关注.本文在评析我国粮食直补政策在试点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外农业直接收入补贴的经验,探讨该项政策未来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法国的粮食补贴政策法国是欧盟内部最大的农业生产国,粮食产量是自身需求量的3倍,为6500万吨,占欧盟总产量2亿吨的近1/3,法国很早就是欧盟的成员,其粮食补贴政策完全执行欧盟内部统一的粮食补贴政策。(一)补贴政策欧盟粮食补贴政策的演变也是法国粮食补贴政策的改革历程,大致分三个阶段:1.从共同农业政策的形成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价格干预政策占主导地位。该时期主要采用干预价格保护农民得到一定收益。干预价格是由欧盟根据各国粮食生产、库存、需求状况,以及国际粮食生产形势和价格走势,为保护农民收入不受过…  相似文献   

10.
入世后中国农业将会有什么变化?农民的生产是否受到实质性影响?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马晓野博士在《北京青年报》撰文说,90年代中期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以前,由于发达国家一方面长期限制进口,通过筑起贸易壁垒提高了国内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另一方面对受高价格刺激和财政补贴支持而生产出来的过剩农产品的出口进行补贴,压低了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世界农产品的生产和贸易是被扭曲的。各国的农产品政策对本国的财政造成了过大的负担,促使各国协调步骤通过乌拉圭回合的农产品贸易谈判进行农业政策改革。乌拉圭回合的农产品协议要求…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正>近年来,以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为代表的中国农业市场政策,对于促进中国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市场,特别是对于粮食产量"十一连增"、农民收入"十一连快",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使财政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到了难以为继的边缘。上述政策得以有效的一个基本前提,正如胡冰川所言,是全球范围内农产品价档整体水平的中轴不断抬升。而如今,这个基本前提已经不复存在。因此,现在是检讨和调整中国农产品市场政策的时候了。中国农产品市场政策调整的基本思路是:一方面,挂钩补贴"脱钩化";  相似文献   

12.
粮食生产者补贴制度的改革受WTO黄箱补贴总量实质性约束。粮食生产者补贴也属于目标价格补贴。所谓目标价格,就是政府确保农民种粮的合理的平均收益或边际收益。目标价格补贴就是由目标价格和其它政策参数所决定的补贴总和。粮食生产者补贴制度改革不能放弃价格支持,要引入脱钩半脱钩补贴,这些补贴对粮食产量具有投资效应、财富效应、保险效应。  相似文献   

13.
入世后中国农业将会有什么变化?农民的生产是否受到实质性影响?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马晓野博士在<北京青年报>撰文说,90年代中期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以前,由于发达国家一方面长期限制进口,通过筑起贸易壁垒提高了国内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另一方面对受高价格刺激和财政补贴支持而生产出来的过剩农产品的出口进行补贴,压低了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世界农产品的生产和贸易是被扭曲的.各国的农产品政策对本国的财政造成了过大的负担,促使各国协调步骤通过乌拉圭回合的农产品贸易谈判进行农业政策改革.乌拉圭回合的农产品协议要求各成员方削减农产品关税和取消非关税措施,同时对补贴制定了严格的纪律.中国加入WTO后也要执行这些义务.  相似文献   

14.
正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主席黄建盛表示,要强化支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要让农民种粮有钱赚,粮食主产区不吃亏。对此,他建议,进一步构筑种粮补贴、信贷保障、保险支持"三位一体"政策体系,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稳定和强化种粮农民补贴,取消粮食主产区农业政策性保险地方配套,降低农民保费负担,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覆盖范围,  相似文献   

15.
保护价格政策在国外称为保证价格政策或支持价格政策。对粮食等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格政策,是欧美等市场经济国家中政府所广泛采用的最重要的农业价格政策措施。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农产品市场运行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对粮食也实行了保护价格政策。那么,保护价格政策的政策目标是什么?为什么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实行保护价格政策,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却要实行保护价格政策?粮食保护价格政策是指:政府事先给实行这种政策措施的粮食品种规定一个政策价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这个政策价格,则政府对市场活动不…  相似文献   

16.
2008年我国启动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促进了粮食生产、保护了农民收益,也稳定了玉米的市场价格,但同时也带来玉米价格倒挂,库存压力增大、粮食种植结构失衡、加工企业成本上升、发展停滞等问题。2016年,国家对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政策进行改革,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生产者补贴"的新机制。新政策实施二年多,对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进行一下梳理,分析思考政策改革后的影响,有助于对今后粮食政策的制定积累经验,更为今后粮食生产找准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方杰 《粮食科技与经济》2011,36(4):18-19,28
由于农业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出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考虑,世界各国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施行保护政策——补贴。但补贴扭曲了市场价格,与世界贸易组织发展自由贸易宗旨相悖,因而有《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农业协议》加以规制,各国在实施相关政策时必须遵守。  相似文献   

18.
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是由价格支持转向直接补贴的基本政策选择。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在美国实施70多年的经验和教训表明:第一,任何单一的政策措施很难兼顾多个目标,目标价格补贴要和其他政策工具组合使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第二,任何具体政策的有效性都是有条件的,只有随着国内外市场条件、财政状况和WTO农业规则的变化,不断创新目标价格补贴的具体形式和政策组合,才能更好地适应形势变化和规避WTO"黄箱"约束。第三,半脱钩化的补贴方式可以更好地保证补贴效率、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和规避WTO"黄箱"规则,是中国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方式创新的可选策略。第四,农产品补贴政策的有效实施,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保障和基础数据支撑,因此,建立完善的农业统计、预测、信息发布制度和开放共享的农业基础信息平台,是配套农产品支持政策改革必须推进的战略性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9.
对农民进行直接收入补贴 ,是指政府为了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 ,或减少政策调整给农民收入带来的损失而对个体农民进行的直接转移支付 ,它是相对于价格支持等间接补贴而言的。国外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有多种方式 ,从补贴与农民现在的生产的关系看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脱钩收入支持 ,也称不挂钩收入支持。所谓脱钩 ,是相对于传统的价格而言。脱钩收入支持的补贴一经按基期标准确定后就不得再与实际生产类型或数量、实际价格水平、实际使用生产要素有关。另一类是与脱钩收入支持相对应的 ,没有明确的叫法 ,其共同特点是与生产相挂钩 ,但是具体又采…  相似文献   

20.
中外粮食发展政策比较研究及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达国家的粮食发展政策(一)美国和欧共体的粮食调控政策1.美国的做法与经验。美国的粮食生产和经营突出特点是高度的商品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粮食政策可以分为两大领域:一是市场结构政策,包括反垄断措施、提高市场透明度、研究与推广措施等。通过这些措施来促进和保证农业市场的自由竞争,保证市场运行的效率。这是政府对市场活动的间接介入。二是市场价格政策,包括价格支持政策、保护性与平抑性收购、价格补贴等。这是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介入。美国粮食政策的基本目标是对农民实行收入支持,以缩减种粮农民与非农业就业者收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