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注意到:“国十一条”与此前调控政策有一点不同,即未提“改善型住房”。结合实际,站在宏观调控的高度,理性对待这一重大的政策变化,就会发现不提“改善型住房”是正确的,而且可能是长期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在2005年4月国家调控房地产的“国八条”出台实施一年后,全国房地产价格却呈现一片上涨态势,政策并未起到给房地产市场降温的作用。国家意识到,问题主要在于对政策的执行不力,缺乏对政策实施的监管。有鉴于此,为加强今年“国六条”的实施,其发文单位在原来建设部等七部委的基础上,增加了监察部和统计局,参与协同调控。这无疑是为了对“国六条”的实施起到对人和事的实时监督作用——监察部对干部进行监督;统计局通过数据对建设事项进行监督,以求切实将住房结构调整好,将房价稳定下来。  相似文献   

3.
在“住房是商品”的片面认识导引下,“一次房改”后住房体制陷入“商保失调”的另一个极端状态,导致房困问题难以破解并影响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针对于此,“国字号”住房调控政策密集出台,但由于未从“住房两板块”结构出发分类加以调控,某些层面的调控效果不尽人意,也由此受到质疑。本文对此进行解读并给出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苏培科 《数据》2012,(9):16-17
近段时间,中央对楼市调控已经不下十次喊话:“坚持调控不动摇”。但一些地方政府却在不断地试探“政策微调”的底线,有些在暗自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有些在高调刺激住房消费,有些在通过抬高地价来制造房价上涨的预期……而同时,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回暖、上涨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山东企业管理》2011,(11):71-72
一:新国八条 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度推出八条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即“新国八条”),提出包括要求强化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限购措施、暂停发放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住房保障等在内的一揽子调控政策。“新国八条”是我国近几年有房地产调控政策以来最严厉的政策组合。  相似文献   

6.
我国房地产市场十年调控却效果不佳,被人戏称为“空调”。本文作者在分析现有调控措施及其局限性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提出规范对住房租赁市场的管理,严控租金价格的调控措施,作为当前调控政策的补充,并借鉴国外立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北京房地产》2006,(10):59-60
“国六条”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最大特点是改革住房供应制度。“九部委意见”明确规定,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北京市将结合本市实际,拟定和出台一些实施细则,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好各项调控政策.调整住房结构,引导合理消费,使北京房价决速增长的惯性在调控中逐渐减速,更好地满足普通消费者的住房需求。  相似文献   

8.
一、近年来政府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行为分析 1.中央政府的主要宏观调控措施 2005年3月26日的“国八条”、4月27日的“新八条”、5月11日的“七部委新政”,旨在通过调整住房供给、引导合理的住房需求来抑制房价。2006年5月的“国六条”是对前一年各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深入和细化。  相似文献   

9.
一、“7090”政策的发展 2006年5月底,九部委下发了《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国十五条).其中明确了新建住房结构比例.在“十一五”时期,重点发展普通商品住房的要求.即“7090”政策。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导刊》2005,(22):32-32
关键词:“旧国八条” 起因:近两年。国内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上海、杭州、温州等地的房地产市场甚至出现了较大的泡沫。“乱世”需用重典,国务院伸出调控之手,目的似乎只有一个——抑制房价。 时间:2005年3月26 聚焦: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共有八条意见,内容包括稳定房价、调整改善住房供应结构、严控拆迁等被动性住房需求、引导居民合理进行住房消费、监测房地产市场运行、贯彻调控住房供求的政策措施、督促检查稳定房价工作等。 影响力:“旧国八条”犹如一场“惊梦”,让地产界的投机分子意识到:“后果很严重,国家很生气。”  相似文献   

11.
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的构建和落地需要充分评估其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基于商品住宅“双市场”均衡机制,研究泡沫化和单市场调控下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对“双市场”均衡的影响,为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的落地提供建议。研究表明:短期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会使租赁市场出现“量升价减”,销售市场热度降温;长期当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给量调整到“双市场”均衡下的供给量时,租赁市场和销售市场出现“量价趋稳”,且政策效果因住房需求群体和城市人口规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未来在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实施过程中,应在“以需定供”确定供应结构、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和健全住房体系方面发力。  相似文献   

12.
时值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实行宏观调控一周年之际。新一轮调控似乎又再度紧锣密鼓地拉开了序幕:今年4月27日。央行突然宣布加息;5月17日。国务院出台旨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国六条”;有关提高房贷首付的议论在坊间广为流传……为检视政策成效。探讨未来之计。本期“新闻眼”栏目特别针对宏观调控的“前世今生”组织了一批稿件。就在本期截稿前夕,5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了建设部等九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对“国六条”的原则性内容做了更为详尽的规定,而其中的一些具体的细则规定,如“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为进一步抑制投机和投资性购房需求,从2006年6月1日起,对购买住房不足5年转手交易的,销售时按其取得的售房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从2006年6月1日起,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考虑到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需求。对购买自住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仍执行首付款比例20%的规定”等。不仅具有指标性意义。更体现了中央政府此次将宏观调控更加切实有效的“落地”的决心。  相似文献   

13.
一、三类限房价政策 三类限房价政策涉及三种住宅产品,即限价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后两者统称为政策性住房。限价房没有一个统一完整的定义,但其正式提出源于“国六条”文件,是一个原则性调控政策,其中指出“土地供应应在限套型、限房价基础上,采取竞地价、竞房价的办法,以招标方式确定开发建设单位”。其中提到的“限套型、限房价”的普通商品住房,被称作“限价房”。  相似文献   

14.
●限购标准 今年7月中旬出台的“新国五条”明确指出,已实施住房限购措施的城市要继续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采取必要的限购政策。为细化这一政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8月17日公布了5项限购标准,并要求各省在8月20日之前上报所辖区内各城市上半年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中国房地产》2014,(1):6-11
事件一:国五条及细则出台·楼市调控效应减弱 事件 2013年2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房地产调控五条措施,被称为“国五条”,主要包括房价控制目标、严格执行限购、差别化信贷政策、扩大房产税试点和增加普通住房及用地供应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李萌 《人力资源》2010,(6):77-79
2009年12月以来,虽然中央先后出台了"国四条"、"国十一条"、"国十九条"等政策,对房价进行调控,但效果却不尽人意.政策在经历了屡战屡败后,于今年4月15日、17日再次发力,有针对性地打击投资、投机性住房需求.本轮楼市调控能否显灵?  相似文献   

17.
“国六条”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最大特点是改革住房供应制度。“九部委意见”明确规定,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北京市将结合本市实际,拟定和出台一些实施细则,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好各项调控政策,调整住房结构,引导合理消费,使北京房价快速增长的惯性在调控中逐渐减速,更好地满足普通消费者的住房需求。  相似文献   

18.
基于货币幻觉、理性预期等相关理论,尝试建立从非理性情形到理性情形的超大城市住房调控动态分析框架,提出了“非理性预期”“接近理性预期”“理性预期”三种理性情形,认为住房调控是为了弥补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调节的不足,在不同理性情形时住房调控的关注点和具体措施应有所差别。从贴近现实、稳定预期、回归理性的政策出发点考虑,超大城市住房调控应重点关注“非理性情形”的短期调控策略和“接近理性情形”的中长期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19.
“双向调控”一词,是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2014年两会上透露的信号.一时成为业界热议的焦点。但房地产双向调控并不是一个新提法.早在2006年1月24日,《解放日报》就曾刊发题为“今年房地产政策双向调控”的文章。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透露出“双向调控”的楼市政策信号.但当前房地产市场双向调控仅仅是以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延续,还是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0.
【点评】对于居民住房服务,重庆市在《计划》中明确提出,加快制定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支持政策,进一步规范住房租赁交易行为,逐步完善住房租赁配套公共服务。鼓励房地产开发龙头企业开展住房租赁业务,允许将商办用房等按照规定改建用于住房租赁,引进和支持发展机构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其实,在重庆之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已经出台了鼓励“商改租”的相关政策,为库存的商办性质用房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商改租”也渐成蔓延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