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金砖四国”中的成员,中印两国股票市场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比较分析金融危机发生后两国的股市波动性特征,对中国股市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双重借鉴意义。文章利用ARCH族模型对上证综合指数和印度孟买30指数日收盘价数据展开实证研究,比较解析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印两国的股市波动性特质,分析表明可变性和波动集簇性是两国收益率波动均呈现出的明显特质,而且印度比中国有更强的显示度;此外,中印两国股市收益正的风险溢价表现不显著;杠杆效应在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和印度孟买30指数收益率中均有体现,而且杠杆效应在印度股市的影响要高于中国股市。这对于确保中国股票和证券市场持续、稳定、强劲发展具有显著的理论说服力及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非有效市场中,股市的波动会表现出周期性特征。为深入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的运行状态及各状态间的转换规律,本文构建马尔可夫转换模型,并借助贝叶斯方法进行相关参数估计以及最优状态数目的确定。以上证综指为对象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的股市自建立以来,可以清楚地划分为"稳定牛市"、"震荡牛市"、"鹿市"、"熊市"和"极度波动"这5个状态。在不同状态内部,股市运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每一状态持续的时间以及向其他状态转换的概率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中国股市的运行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光彦 《经济师》2004,(9):124-125
中国股市自 1 990年设立以来 ,已运行了 1 4年 ,1 4年来股市大幅波动 ,仅暴涨暴跌的次数即各达 6次之多 ,中级以下的波动不计其数 ,许多参与群体损失惨重。文章对中国股市的运行轨迹进行了剖析 ,总结出影响中国股市涨跌的原因 ,找出了中国股市的运行规律 ,那就是周期性、波段性、资金推动性、政策性 ,并且每年的相对低点均在元旦前后。  相似文献   

4.
股市政策与股市波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股票市场是一个“政策市场”,政府经常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政策手段调控股市的波动。但是,本文建立的理论模型证明,由于股市政策内生的动态不一致性,政府运用股市政策不但不能稳定股市,反而会造成和加剧股市的波动。而来自上海证券市场的实证分析,也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我国股市逐步建立起一些减少市场内外冲击、稳定市场的机制,本文将这些机制概括为股市"稳定器"机制.然而,这些"稳定器"机制似乎并未有效地抑制市场波动,一些"稳定器"机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加剧了市场的动荡.对此,本文从稳定器的政策意图及其在我国股市失效的原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回报投资者,改革发行、退市制度,引入做空机制、加快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引入新型机构投资者、改进机构投资者法人治理结构,减少不必要政策因素的冲击、建立必要的市场干预机制等政策建议,上述建议将有利于改革并深化我国股市的"稳定器"机制,使之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6.
周义  李梦玄 《经济师》2008,(1):121-122
文章采用标准BEKK模型和两个拓宽模型研究了上证指数与恒生指数的波动性溢出特征、波动相关性的时变特征,实证结果发现两市场之间的波动性溢出并不显著,任一市场的波动对另一市场的波动产生的传导性影响不明显;两股市的联系和联动性并不十分明显,上海股市的波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7.
2002年2月7日结束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近期乃至今年的股市政策和股市运行定下了基调,那就是稳定压倒一切。而中国股市的十一年运行历程却经常是大幅波动,引起股市大幅波动的原因在于双重金融政策的内在逻辑矛盾,避免股市大幅波动的对策在于建立金融政策的信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股市"政策效应"新特征--来自QFⅡ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股市历来对政策具有强烈的敏感性.本文以"QFⅡ出台会引起股市短期内强烈波动"为假设,通过构建QFⅡ指数时间序列、进行相关性分析、运用干预分析模型和ARCH族模型检验,并没有发现预期的市场反应.在此基础上,作者从横向和纵向细分了股市各期"利好"政策,提出"中国股市‘政策效应'逐步减弱"和"‘政策效应'激发条件发生改变"的结论,并据此拟订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股市自创建以来虽然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仍然是一个新兴市场,对于中国股市是不是宏观经济"晴雨表"的问题存在着不同看法.本文中,笔者运用金融计量学中的协整检验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通过对我国股市表现出来的股价波动和宏观经济指标进行研究来考察股市波动和整个宏观经济的关系,看它们之间是否相互影响,如何影响,并分析其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0.
赵洋 《生产力研究》2008,(13):38-39
文章通过股市中政府与投资者之间的行为博弈,分析了政策效应在我国股市波动中的影响,得出结论:通过政策引导股市是非理性的,政府的主要作用应放在培养良好的市场环境上。  相似文献   

11.
股市的波动性是资本市场的基本特征,关系到投资者进行股票估值和资产配置。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收入差距扩大,全球股市的波动率也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各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对股市长期波动率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理论分析表明,由于存在参与成本,当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加重时,股票市场参与率降低,由此导致风险分担不足,进而当股市发生内生或外生扰动时,将出现较大波动。实证分析发现:一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增加将导致其股市波动加剧,且这一关系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2006年1月2日至2015年12月31日上证综合指数的日度数据作为样本,考察隔夜信息对中国股市波动率模型预测能力的影响.对隔夜信息根据时间进行界定,并将能够公开获取的隔夜信息分为三类:宏观政策指标类信息、海外市场交易类信息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对经典的股市波动率模型-GARCH类模型和HAR类模型进行改进,具体研究隔夜信息是否能够优化股市波动率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测能力.结果表明,两个交易日之间的隔夜信息会对后一个交易日的股市波动率产生影响,不同类别的隔夜信息在波动率模型中表现出了对股市波动率不同的影响趋势.更进一步,在GARCH类和HAR类模型中考虑隔夜信息可以提高股市波动率模型的拟舍效果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严武  肖民赞 《当代财经》2005,(12):29-33
基于用ARCH类模型对我国股市收益波动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股市收益波动具有“时变性”、“集群性”和“不对称性”三个特征;但在我国,政策因素作为影响股市走势的一个重要变量的事实比较明显。而政策因素的影响作用,一方面会中断股市长期运行的走势;另一方面容易加剧下一阶段股市长期运行的波动程度。  相似文献   

14.
浅谈我国股市的系统风险及防范刘立欣梁霄自1996年以来,我国股市暴涨暴跌,巨幅振荡,股市的这种剧烈波动,无论是对股票市场自身功能的发挥,还是对保护广大投资者的经济利益、维护社会稳定都十分不利。因此,我们有必要搞清楚我国股市系统风险的成因,进而建立有效...  相似文献   

15.
我国股市周期与企业会计稳健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政策的稳健性选择是不断变化的,文章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波动如何影响企业的投融资行为,进而如何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中的稳健性程度。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中国股票市场的周期性波动导致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进而表现出随股市周期变化的稳健性特征,即在股市上行周期,企业会计政策的稳健性减弱,而在股市下行周期,企业会计政策的稳健性增强。文章的结论为投资者及监管部门加深理解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企业会计政策的稳健性选择是不断变化的,文章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波动如何影响企业的投融资行为,进而如何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中的稳健性程度。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中国股票市场的周期性波动导致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进而表现出随股市周期变化的稳健性特征,即在股市上行周期,企业会计政策的稳健性减弱,而在股市下行周期,企业会计政策的稳健性增强。文章的结论为投资者及监管部门加深理解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股市与亚太经济圈五国股市联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宁  李罡 《经济论坛》2011,(12):98-101
本文应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我国在股改前后与亚太经济圈五个新兴市场国家的股市关系,得出我国股改后与每个国家均呈现出协整关系,建立双变量和多变量误差修正模型,得出我国的股市与韩国、新加坡、菲律宾股市有较强长期趋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股市对比发达国家股市,前者显现出相对的不成熟.政策通常会作用于股市,政策能够影响到股市,为股市造成有效刺激或者个股的剧烈震荡;利空政策能够使股市出现悬崖式暴跌的状况,分析近20年来股指暴涨暴跌的根源问题,发现和证券监管机构监管工作不到位、出现错位及失位等方面关系较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逻辑分析得出,股市的膨胀具有合理性;股市波动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是内生的;股市在短期内通过影响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作用于货币供给.通过对我国股市波动影响货币的实证分析,支持了股市波动影响货币供给的结论,同时我国股市也具备不同于成熟市场的"新兴+转轨"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对股市波动率的研究是研究股票市场的重要方面,而且在不同的股市周期中股票市场的波动特征也不尽相同。对波动率的研究能够明确股市特征,把握股市动态发展趋势。利用波动特征的经典模型对沪深300指数进行波动率分析,进而探讨好消息和坏消息的波动杠杆效应的差异,并且从多头期和空头期分别进行分析,比较杠杆效应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