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近年来,操作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国际银行业一个共同的重点话题,如何强化操作风险管理也是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的一项重大现实课题.本文针对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体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现代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及其管理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斌 《新金融》2008,(1):42-45
操作风险管理一直是摆在商业银行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操作风险事件纷繁复杂,比之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更难以防范,然而操作风险管理也并非没有规律可循.本文从全面认识操作风险的内涵与特征入手,借鉴国际一流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经验,通过连点成线,实施集成连贯的操作风险管理;点线结合,培育相互协作的内部关系和经纬交织的内部控制环境;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搭建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构建起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银行的操作风险,主要指的是银行在进行金融操作过程中,出现操作流程不规范的情况.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现在执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制度,有很多的问题,实际上,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是存在很大风险的.所以,要制定全新操作风险管理制度,改革商业银行的领导结构,打造操作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强化操作风险管理制度的根本,以求达到对各种风险精确且及时地分析、控制、避免和解决.根据银行业操作风险的特征我们可以及时判断银行是否存在操作风险的威胁.所以本文针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进行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治标之术层出,治本之策乏力.本文认为,商业银行要做好操作风险管理,必须变传统的操作风险管理"自上而下"模式为"自下而上"模式,借助科技之力,打造功能强大的操作风险管理平台,实现操作风险的动态管理与自我完善,才是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标本兼治之道.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操作风险损失事件频发,本就基础薄弱的农村金融机构蒙受了巨大损失.放眼当下,中国大部地区农村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管理接近空白.为了有效减少损失、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农村金融机构亟待构建系统性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本文试图从中国农村金融机构现实出发,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构建一套系统全面、因地制宜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银行业在操作风险管理理念、操作风险管理框架以及操作风险管理手段上明显滞后,对操作风险尚未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仅仅是停留在操作性风险和稽核监督的层面上.正是这种认识上的局限性造成了国内银行业对操作风险理解上的误区,并成为制约国内银行业操作风险管理实践的主要因素.加强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工作,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伴随着国内外银行高危案件频出,我国银行监管者和管理者对操作风险防范的认识也逐步深入.事实上,在当前中国的银行业经营环境中,如果能有效规避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几乎很难转化为实质的损失.风险管理的最终效果仅仅取决于最为薄弱的一环,所以操作风险管理是当前银行业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新巴塞尔协议提升了操作风险管理地位,将其纳入风险管理范畴,把操作风险纳入风险资本计算和监管框架.虽然我国在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仍继续执行1998年的老协议,但应该未雨绸缪,认真研究新资本协议和国际银行的先进经验,加强操作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8.
许志远 《金卡工程》2009,13(4):207-207
有关操作风险的防范,正日益引起各金融机构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荷兰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提出了商业银行应该切实提高对操作风险的整体认识,构建责权明晰的操作风险管理架构,建立操作风险管理企业文化以及建立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和设置关键指标体系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操作风险是银行业经营活动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者对其理解、认识和管理往往都处于较低水平,而近年来邮政储蓄机构金融案件频繁引爆,破坏力逐步加大,建立和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体制已成为邮储银行改革进程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邮储机构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7年,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明确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应建立与本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地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缓释操作风险.本文从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以下称框架)构建的理论基础、系统特征、设计思路和管理框架构成与层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我国的操作风险管理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11.
即使是损失很小的操作风险事件,也会引发巨大的声誉风险并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探究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引发的声誉风险效应及影响因素,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以2001年1月至2019年3月中国上市银行公开披露的201件操作风险事件为样本,运用事件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由于国家声誉的风险分担机制,相较于股份制银行,国有大型银行操作风险事件引发的声誉风险更低且恢复较快;而涉及高管人员的操作风险事件会造成更大的商业银行声誉损失。本文进一步对声誉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国有大型银行比中小银行更易受到声誉损害,但国家声誉对国有大型银行操作风险事件的声誉风险效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这种风险抑制作用会与商业银行有形资本形成"替代效应"。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以国有大型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中,应重点关注中小银行和高管人员在监管操作风险事件引发的声誉风险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完善落实有形资本的监管制度提升对声誉风险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会计结算操作风险防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范商业银行会计结算操作风险是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本文在归纳总结我国商业银行会计结算操作风险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商业银行会计结算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商业银行会计结算操作风险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一方面,操作风险所引起的损失接连不断,令人震惊,另一方面,对于操作风险仍未引起足够重视,对其认识也不够深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借鉴国际经验,加强操作风险管理已成为我国银行界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监管的发展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监管在1995年巴林银行事件后开始引起高度重视,至今已有十余年。本文系统整理了国际银行业和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监管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监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日趋完善、与国际银行业逐步接轨的发展轨迹。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商业银行与监管要求之差距所在以及未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We document a robust negative relation between operational risk exposure and bank capital levels for a sample of large U.S. banks under the Basel I Capital Accords.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notion that capital-constrained banks increased operational risk exposure at the time when Basel I regulations did not require an explicit capital charge for operational risk. More broadly, our results show new channel by which financial regulations incentivize banks to shift their risk taking to less regulated risk areas. We focus on the case of operational risk because it went from a largely unregulated risk type to a major risk that accounts for about 25% of large U.S. banks’ risk-weighted assets.  相似文献   

16.
确切的操作风险损失分布保障了风险度量的准确性。对银行操作风险损失数据的分析,国外学者一致认为操作风险分布近似泊松分布或负的贝奴里分布。基于中国商业银行1994~2008年的操作风险损失数据,通过对操作风险损失分布的检验、贝叶斯马尔科夫蒙特卡洛频率分析,发现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分布近似服从广义极值分布(Generalized Extreme Value)。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收入模型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操作风险潜在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之中,加重了金融机构的脆弱性,给银行的风险监控造成了巨大威胁。在对比各类操作风险计量方法的基础上,本文采用自上而下的收入模型,运用2000~2009年5家上市银行的财务指标数据,构建了面板回归模型,对中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进行了估计,并以深发展和浦发银行为例对这两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发展状况作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商业银行8.62%的收益波动是由操作风险所导致的,尽管目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估计值与核心资本之比偏高,但仍是可控的,银监会的监管措施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作用是及时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统计特征及其资本模拟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近年我国发生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的统计,得出了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重要特征,包括:内部欺诈及其导致的操作风险损失所占比重最大,操作风险资本的顺经济周期效应表现明显,欺诈性操作风险与地区法治水平呈现背离走势等.在对操作风险事件各损失类型发生的频率和损失金额分布进行拟合的基础上,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资本进行10 231次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在置信水平为99.9%的条件下,我国整个商业银行业在拨备了3 163亿元的操作风险资本以后,大致可以抵御150年所遭遇的全部操作风险损失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掀起了一股民营银行并购国有银行的浪潮。这种并购容易产生现金流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政策诱导性风险、管理效率风险、并购失败风险。民营银行应通过以下措施和方法将风险消除,从而实现并购成功:结合银行实际,选用适合自身发展的并购方式;努力消除信息不对称;优化决策程序;妥善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We investigate how settlement banks in the United Kingdom’s large-value payment system deal with intraday liquidity and operational risk. In particular, we are interested in payments behaviour towards a bank that is, for operational reasons, unable to make but able to receive payments. If other banks did not sufficiently monitor their outgoing payments, these operational shocks could impact the entire payment system because the affected bank could absorb liquidity from the system. Our game-theoretic model predicts that only early in the day, when they are uncertain about the payment instructions they might have to execute, banks stop sending payments to a counterparty which is unable to make payments. Using a non-parametric method, we find that this prediction is supported by the data, implying that banks effectively contain the disruption caused by the operational outage: payment flows between healthy banks remain unaffec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