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25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8篇
经济学   15篇
综合类   29篇
贸易经济   5篇
农业经济   7篇
经济概况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理论和实践表明,没有具备企业家精神的银行家群体,就没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银行业。本文从企业家理论和货币银行理论两个维度对银行家的内涵进行了界定,进一步讨论了银行家能力、企业家精神与商业银行成长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了银行家对于商业银行成长的重要作用。在深入剖析中国银行家及企业家精神缺位的根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银行家及企业家精神培育的策略选择,这有助于为我国银行家的成长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经济转型还是社会转型都源于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商业银行经营转型则是金融制度变迁和金融价值链裂变的必然结果。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都是以贷款规模扩张来获得利差收入最大化为基本特征的。然而,随着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金融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广泛普及以及各国政府对金融业进入壁垒的不断降低,新兴金融机构的发展对传统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构成了威胁和侵蚀,利差收入持续下降,盈利能力不断减弱。这使得传统的以存贷款为主体业务的商业银行从纯粹的融资中介逐步转向提供服务范围广泛的金融服务企业,业务模式也由传统的追求存贷款量扩张外延数量增长模式转向以各种价值增值服务为主体的内涵式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3.
经过20多年的改革以后,我国银行业终于将改革的重点置于"建立和完善良好的银行公司治理".本文从公司治理与银行经营绩效的内在逻辑关系出发,比较分析了不同公司治理模式及其特征,从理论上阐述了公司治理的本质以及加强公司治理建设的重要性,并针对我国银行公司治理面临的诸多现实挑战,提出了相关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映东  刘明磊  葛兆强 《经济师》2012,7(2):39-40,42
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市场对投资银行业务需求旺盛,投行的成长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而在投行的成长过程中,投资银行家具有重要地位。文章从理论内涵论述了投行与投行成长、投资银行家与投资银行成长的逻辑关系。利用数学模型论述了投资银行成长的原因和决定因素,并提出作为投行家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投资银行家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如何培养高素质投行家的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6.
目前,实现信贷投放的均衡,仍面临严峻挑战,相关方面必须夯实制度基础,为信贷的均衡投放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通常会经历一个扩张与萧条的周期循环过程,在此过程中,任何国家都难以避免经济危机。好的市场经济模式有利于长期经济增长,也有利于熨平经济周期,抑制经济危机爆发的频率和程度,而坏的市场经济模式容易造成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因此,对市场经济模式的不同选择,将会导致不同的经济增长后果。通过对技术进步、制度演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表明制度演进和制度选择是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中国经济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必须由目前的国家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逐步过渡到大企业型市场经济和企业家型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混合市场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这一称谓具有历史性。传统的货币银行理论把商业银行的性质界定为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这一传统观点不能揭示商业银行的本质。本文通过对传统货币银行理论关于商业银行性质的观点进行反思,并运用现代企业理论,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对商业银行的产生和性质进行重新解释:商业银行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市场契约。其产生在于市场契约的不充备性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其功能在于降低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9.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目标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金融改革初始条件的限制和改革模式的渐进性质,中国现有的金融体制仍然表现为一种金融业为银行业所控制、银行业又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下称国有银行)所控制的垄断体制格局尽管国有银行改革在已往20年的金融改革中一直被置于核心位置,且为支持国有经济部门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国民经济产出抚养长作出了积极贡献,但鉴于其低劣的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率,较高的不良资产比率,虚弱的财务基础以及沉重的金融风险压力,国有银行受到普扁指责,因此,如果进一步深化改革,消弱金融风险,增强国有银行国际竞争实力,成为近年金融改革的焦点课题,1999年以来,地国有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这一思路开始受到重视,,并逐渐被政策界所接受,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纳要》明确指出,“十五”期间将“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综合性改革,有条件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可以改组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提高竞争能力”,这意味着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已没有政策障碍,但是,鉴于国有银行的性质、地位、规模和发展现状,关于股份制改革的目标等问题还存在着分歧,直接影响到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总体方案的设计和改革进程的速率,因此,从理论上厘清这些问题对于顺利推进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续上期)二、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现实与挑战我国的银行国际化是伴随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一个渐进过程。改革开放以前,闭关锁国的政策以及大一统的银行体制使得我国的银行业几乎没有任何的国际化特征。虽然由于历史原因,也有一些海外分支机构,但业务非常有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步伐逐步加快,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