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吉檀伽俐》是献给神的歌。诗中充满了强烈而真挚的宗教感情 ,反映了泰戈尔的艺术观来自哲学思想 :三个不太认同的认同———泛神论、泛爱论和神秘主义。人神关系是泰戈尔艺术观的中心。在泰戈尔看来 ,“艺术的美只是一种工具 ,而不是它的完全的和最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闽都福州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三坊七巷是其最具代表的一个缩影。本文从三坊七巷的"精"、"气"、"神"三个方面,阐述三坊七巷奇特的建筑"精"髓、浓烈的闽都"气"息及深厚的文化"神"韵,揭示三坊七巷不仅是空间建筑的存在,不仅是一些名人足迹的存在,更是历史的存在形式,是闽都古城福州千百年来"精.气.神"的一种特别的呈现方式。从它身上折射出福州独具特色的"天.地.人"和谐融合、钟灵毓秀的城市特征和文化性格。通过对三坊七巷"精.气.神"的诠释、宣传、推介,唤醒人们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意识与价值认同,激发榕城儿女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与动力。  相似文献   

3.
佛教法事音乐是佛教弘扬佛法的舟楫,与佛教的一系列法事仪轨紧密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考察了九华山佛教及法事音乐的渊源与流变,并对法事仪式和音乐的结合、音乐的特征以及仪式过程中音乐的功能与意义等进行初步考证,寻求其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4.
周晓琳 《企业家天地》2007,(12):232-233
二零零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下午十四时整在江西省艺术剧院隆重举行了江西省首届佛教音乐会。此次佛教音乐会的主题是“祈福中华,赞颂和谐”。在佛教音乐会上,我省各寺庙的大德高僧均到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纯一法师做了讲话。音乐会上大德高僧和在家居士为中华祈福共同诵经——炉香赞、吟诵祈福赞颂文疏、心经、吉祥偈。音乐会上表演了女声独唱、民乐合奏、舞蹈、配乐诗朗诵等多种形式的文艺节目。整个音乐会在舞蹈“和谐家园”中结束。笔者认为无论从广义文化角度而言还是就音乐文化来说,这场佛教音乐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举措。用佛家语言讲,…  相似文献   

5.
汉字“竿”和“杆”,读音相同,都可读作[gān]、[gǎn]、[gàn],意义上也有某种联系.在此从形、音、义三个方面对“竿”“杆”二字进行分析,以区分二字在相同读音下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开展手机电视业务实现地面数字电视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络的结合,是实现我国“十一五”规划中“三网融合”的一个难得机遇,这很可能会成为我国第一个“三网融合”的示范项目。[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文章考察了石棉县木雅藏族晒佛节仪式的的历史,客观地描述此次仪式的重要程序,并对仪式音乐做了一定的分析。他们的仪式音乐也作为藏文化中的一个部分,表现了木雅藏族人非常独特的原生态型地方藏文化。  相似文献   

8.
《宋代民众祠神信仰研究》一书通过考察宋代祠神信仰存在、演变的真实状况,重点探讨了其与社会其他部分,如政治权利、社会群体、经济力量、交通网络等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综观全书,作者试图在“唐宋大变革”这一背景下勾勒出宋代祠神信仰的演变轨迹及其发生的带有规律性的变化。该书作为一部较为深入研究宋代祠神信仰的专著,进一步丰富了宋代民间信仰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湘鄂渝黔巫文化在丧葬习俗及歌谣中有很多体现,其与巫文化相关的民俗与民歌的诸多相似是文化渊源相通的明证。湘鄂渝黔瓦乡话神歌、鄂西北《待尸歌》、湘西北《梯玛神歌》、湘鄂渝黔苗族丧葬《招魂词》及创世纪史话、广东省青嶂山云峰寺天池童谣都表达了对死者的缅怀、尊重和哀悼及灵魂永生的观念。渝东南酉水流域酉阳大溪老寨犀牛潭的传说、距今六七千年的石器时代男女合葬墓传达的图腾崇拜等,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在历史学、人类学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的趋势之下,地方城市媒介被赋予了既要顺应国际化潮流、又要坚守本土阵地的双重任务。城市媒介在表征本土空间、建构城市形象以及塑造地理景观、唤醒文化认同方面有着艰巨的使命。FM91.3汽车音乐调频作为福州本土的一个类型化音乐电台,在节目设置、频道宣传、线下活动、仪式庆典和衍生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共同配合下,践行着其"文艺改变城市"的理念,在展示空间景观以及生产文化记忆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创造了新的"场景地理",营造出"新地方感",其经验值得地方媒体借鉴。  相似文献   

11.
当涂民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审美价值。应结合当地的民俗风情,探索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作为当涂民歌的三种体裁,民歌的发展演变规律,审视其文化内涵与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2.
“春蜂乐会”是20世纪20年代中叶在杭州由钱君句发起成立的音乐创作团体,他们所创作的抒情歌曲是继青主、赵元任之后我国早期艺术歌曲创作的典范之作,是我国近代艺术歌曲创作的萌芽之一。钱君句及“春蜂乐会”的歌曲创作,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来看,在当时都属于一个崭新的音乐世界,为弘扬中国新音乐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音乐的发展历史不应该忘记他们。  相似文献   

13.
"讨论古音,审定古调"是大晟府的重要职能和功绩之一.大晟府讨论和审定的古音古调主要有十二律和八十四调(太声和少声)、四清声、 <徽招>和<角招>二谱.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甚至争议),制订出一套为北宋政治服务的新雅乐.  相似文献   

14.
流行音乐作为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其传播方式和手段与传统社会大相径庭。现代商业社会的艺术传播,其效果不只是单纯由艺术水平来决定,而是由传播手段、传播方式与传播技巧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周杰伦歌曲创作的流行不失为现代艺术传播的经典案例。他的成功,除了他的音乐天赋之外,还在于他的创新意识,并善于体味和捕捉同时代年轻人的情感特点和欣赏习惯,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同时其经纪人杨峻荣出色的商业运作,也是他获得巨大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地方戏是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旅游的重要构件。桂剧、彩调、广西文场是产生于桂林的三大地方戏,浓缩了桂北的风土人情,是桂林文化的缩影。三戏进入桂林旅游市场是桂林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可以提升桂林旅游的档次、质量和境界;另一方面可对三戏进行保存、保护,开发利用,使其以旅游为窗口,向世界传播。对其文化价值及其进入旅游市场的意义进行论证,对其进入旅游市场的方式提出初步的模式构想,希冀为地方戏进入旅游市场的一般情况提供一份例证。  相似文献   

16.
本主崇拜是云南大理白族独具特色的民间信仰,也是典型的"地方性知识",从产生、发展、变迁的千百年里,它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实现族群认同、传承民族文化、培养社会成员、增强人类适应环境等教育功能。通过对人类学田野调查资料的梳理,可以分析本主崇拜"地方性知识"的性质和非制度化的教育功能,进而了解本主崇拜中的道德与行为规范教育。  相似文献   

17.
钦州汉族情歌与《诗经》情歌一样,都表现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但地域的不同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从表现形式看,《诗经》情歌体现出阴盛阳衰的特点,钦州汉族情歌则是阳盛阴衰;从艺术形式看,《诗经》情歌篇幅较长,多以重章叠句出现,钦州汉族情歌则篇幅较短,多以双关谐音出现;从语言上看,《诗经》情歌用语雅致,没有方言特色,钦州汉族情歌用语通俗,体现鲜明的地方色彩。  相似文献   

18.
我国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要求相一致的。我国音乐教育的核心,即音乐和社会、政治、人的思想感情的关系,以及对音乐艺术真、善、美的统一要求。音乐本身所固有的多元化功能,必定对人产生教化作用,而音乐的教化性是寓于审美性之中的。中国音乐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文化的母体,而构建中国新的音乐文化,则必须实施新的有创新的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19.
钦州自汉以来就有唱歌的传统,从市到镇,从镇到乡都可听到悦耳的民歌。按题材可分为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历史歌、儿歌等,以七言四句为主。流传至今的钦州民歌大约有1.8万首,本文选取比较常见的民歌进行赏析,以期了解钦州民歌颇具地域特色的方言美、情感交融的意境美,以及朴实真挚的情感美等特点,品味钦州的风土人情,领略钦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