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选取深、沪A股上市公司1107家,分别从报酬形式、总经理来源形式、公司规模、行业竞争环境、地区分布、股权结构、代理成本等方面来对高管人员报酬(高管薪酬和高管持股)激励与公司治理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是:在目前的报酬激励体系下,非年薪制激励形式优于年薪制和股权性报酬激励形式;总经理为董事长或董事的公司治理绩效和激励机制优于其他类型;公司规模、行业竞争环境和地区分布影响公司治理绩效水平;股权结构的外生性扭曲了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理论;高管薪酬、公司治理绩效与代理成本显著负相关。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仲继银 《董事会》2007,(1):36-36
股权激励的实质无非就是采用一种更好、更有利于公司治理改进的给公司高管发报酬的方式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统一了各类股东之间的利益,股权激励计划的陆续推出,则进一步把公司高管和全体股东的利益统一在了一个共同的股票市场价值基础之上。这似乎可以为股票市场重回历史高位并在继续高歌猛进提供一种“合理”的解释。但是,且慢欢呼,仔细审视一下目前的态势,不难发现我们的公司治理、董事会建设和股权激励试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认识和操作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Heckman选择模型避免样本选择偏差,同时将线性关系与非线性关系相结合,考察“十二五”期间我国医药上市公司高管激励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短期薪酬激励与技术创新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相关关系,两者之间呈明显的倒U型关系;长期股权激励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而找到薪酬激励的极大值,提出避免过度薪酬激励、适当提高股权激励水平、建立合理的高管激励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培恩 《董事会》2012,(5):18-19
作为CEO,吕方明有权获得重组过程中对高管的股权激励,但一开始其作为重组的主导者就把自己排除在股权激励之外,显然他深知自己的双重角色,从而使自己的做法符合角色冲突中的规避原则。曾有传说这影响了上级集团一些高管想得到的股权激励或利益,这似乎是不应有的猜测,但倘使如此就违背了治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袁振兴  李建荣 《工业技术经济》2007,26(11):158-160,F0003
审计报酬可以提高审计人员的市场适应度,是审计诚信的激励"因子",在设计审计报酬时,委托人的目标函数是在实现审计人员效用最大化约束下的效用最大化.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由于缺乏诚信信号传递机制,使审计报酬对诚信的激励存在着现实障碍,为此,必须建立审计财富信号传递机制.  相似文献   

6.
报酬、声誉与经营者长期化行为的激励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一、经营者报酬体系中的长期激励因素一般而言,现代公司经营者的报酬结构是多元化的,既包括固定收入(如基薪,起基本保障作用),也包括不固定或风险收入(如奖金、股票等,起到激励作用);既含有现期收入,也含有远期收入(如股票、股票期权、退休金计划等,保证行为长期化)。工资或薪水(salary)是预先确定的,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奖金的金额通常由董事会根据经营者的短期业绩(如一年的会计利润)来确定,并一次性支付。报酬中真正具有长期激励性作用的部分是经营者的股票收入。股票收入的形式有多种,主要包括股票期权、虚拟股票、股票溢价权、后…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高管薪酬激励为视角,将高管薪酬激励、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放在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下,以产权性质为依据,收集了 2007~2015 年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面板数据,分别实证检验了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股权集中度是否在其中发挥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高管薪酬激励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国有企业中的促进作用要强于民营企业;股权集中度在国有企业中对于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而在民营企业中不存在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从高管人力资本产权实现的理论视角,考虑终极控制权情景因素,实证分析了高管股权激励的结果效应。结论显示,终极控制权影响高管薪酬激励方式的选择,高管薪酬激励方式影响企业绩效,具体控制权情景下高管薪酬激励方式间企业绩效存在差异。总体而言,不论国有性质还是非国有性质,低控制权强度下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绩效显著高于未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而高控制权强度下二者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何志聪 《董事会》2008,(9):78-80
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情形来看,我国应继续在股权激励税收征收高管股份禁售等方面作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以真正提升股权激励的激励和约束效能。  相似文献   

10.
企业家货币激励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货币激励设计的主要原则1.报酬与绩效挂钩企业家的贡献必然通过其工作绩效表现出来。一般说来,卓有成效的货币激励设计应该以某种方式使被激励者获得的报酬主要取决于他的劳动成果,坚持报酬与绩效挂钩的原则。2.固定收入与风险收入相结合,以风险收入为主企业家报酬的设计直采用“超收分成制”。在“超收分成制”下,企业家报酬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作为固定收入,其数额以能够维持企业家个人与其家庭生活为宜(维持劳动力简单再生产);另一部分作为风险收入,风险收入与其业绩持钩。而在进行企业家报酬激励设计时,应坚持固定…  相似文献   

11.
We develop and test an integrative model that examines the fit between compensation schemes, executives' characteristics, and situational factors. We propose that a fit among all three factors is crucial to motivate desirable managerial behaviors. Using a specially designed management simulation, our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incentive compensation to motivate managerial behaviors depends on executives' core self-evalu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Our results show that, relative to fixed salary compensation, executives with higher core self-evaluation respond to incentive compensation with greater perseverance, competitive strategy focus, ethical behavior, and strategic risk taking during organizational decline. However, these interaction effects are not present during organizational growth. Our theory and empirical evidence provide significant insights into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s among compensation schemes, executives' characteristics, firm performance, and managerial behaviors.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公司管理者的薪酬激励体系中,年薪、股权激励和在职消费是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地研究这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公司绩效影响,对于建立有效的管理者薪酬激励制度和完善公司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合作博弈的角度出发,在非对称Nash讨价还价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内生化的讨价还价力,构建了一个内生化的Nash讨价还价模型,并应用此模型系统地分析了管理者年薪、股权激励与在职消费之间的关系。本文理论模型分析表明:在给定年薪的情况下,管理者持股比例与在职消费之间存在替代关系。本文运用2005—201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对上述分析结果以及管理者年薪、股权激励、在职消费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管理者持股比例和在职消费之间存在替代关系,管理者持股比例的增加能够抑制在职消费,从而提高公司绩效。  相似文献   

13.
作为连接企业与市场的桥梁,服装导购员承担着销售服装产品以使企业获利的重任,她们的工作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因此,建立何种薪酬方案以最大程度地激励导购员提高销售业绩成为服装企业倍加关注的话题。本文从薪酬管理的理论出发,分别以Y品牌、G品牌、B品牌为案例,分析三种典型的服装导购员薪酬方案,并对现存的几种激励方案进行SWOT分析,为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服装品牌企业制定导购员薪酬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产业技术特点对企业激励模式的影响,针对建筑业不同于其他产业的技术特点,建筑企业的激励模式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对于建筑企业中生产型从业人员,应采用以计时、计件制为主的短期激励模式;对于管理型和技术型从业人员采用以固定激励和收益性激励为主的中期激励模式;对于管理密集、技术密集的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由于企业的收益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本的贡献,应主要采取以收益性和权益性激励为主的长期激励模式。  相似文献   

15.
高级管理人员激励契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首次通过收集上市公司披露的高级管理人员激励契约,对我国现阶段高级管理人员激励契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中高级管理人员职责不清,容易出现高级管理人员自己给自己制定报酬、考核业绩的现象;我国高级管理人员业绩评价主要依赖财务指标(净利润、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非财务指标与主观评价指标在高级管理人员业绩评价中使用较少;高级管理人员的业绩标准主要是董事会制定的预算指标:高级管理人员业绩评价指标的确定比较简单,往往没有考虑高级管理人员操纵会计指标的可能性。以及不可控因素对评价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12~201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研究了高管薪酬激励与创业型企业成长性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创业战略导向作为企业内部的增长战略倾向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货币薪酬、权益薪酬、薪酬差距与创业型企业成长显著正相关;创业战略导向会负向调节高管货币薪酬与创业型企业成长性之间的关系、正向调节权益薪酬与创业型企业成长性之间的关系,而对薪酬差距与创业型企业成长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未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7.
Research summary :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how corporate spinoffs affect managerial compensation. These deals are found to improve the alignment of spinoff firm managers' incentive compensation with stock market performance, especially among spinoff firm managers that used to be divisional managers of the spun‐off subsidiary, and particularly when the spun‐off subsidiary performs better than or is unrelated to its parent firm's remaining businesses. By contrast, incentive alignment does not improve for the parent firm managers running the divesting companies. This finding appears to be driven by a significant post‐spinoff increase in these managers' incentive compensation, the magnitude of which is inversely related to governance quality in their firms. Together, these results elucidate how spinoffs influence managerial compensation in diversified firms and the companies they divest. Managerial summary :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spinoffs affect incentive alignmen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centive compensation and stock market performance. The incentive alignment of spinoff firm managers improves following these deals. These gains are the largest when spinoff firm managers used to be divisional managers of the spun‐off subsidiary and when the spun‐off subsidiary performs better than or is unrelated to the other businesses in the parent firm. By contrast, incentive alignment does not improve for parent firm managers. Instead, the level of these managers' incentive compensation rises significantly post‐spinoff, and the magnitude of this increase is inversely related to governance quality in these firms. Together, these results shed light on the ways in which spinoffs influence managerial compensation in diversified firms and in the companies they divest.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