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金融生态反映了金融内外部各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有机的价值关系。而在其中又涉及到一些“软环境“主要包括金融环境、法制环境等。当前金融生态的建设问题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本文主要针对金融生态的概念,提出了现阶段金融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了如何加快建设、建设的重要意义等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金融生态视角下对"绿色信贷"推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研究,首先分析了"绿色信贷"推动"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和良好的金融生态是"绿色信贷"实施的前提和保障.紧接着从目前长株潭的金融生态环境现状着手,分析金融生态所涵盖的制度环境、法制环境、经济环境、信用环境、市场环境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充分论述了"绿色信贷"的实施离不开良好金融生态的支撑,"两型社会"的建设需要两者的共同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金融生态视角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金融生态视角对此次金融危机进行审视.金融生态主体行为失范、金融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启示我们:金融生态与金融危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失衡的金融生态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凶手",必须避免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相似文献   

4.
绿色金融是破除绿色资金瓶颈的有效手段,更是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正向激励制度安排。本文从国内和省内两个层面分别探究了绿色金融支持江西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政策机遇与发展潜力。结合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江西绿色金融存在的五个主要问题,即总体规模尚小、收益激励不足、缺乏行业指导、面临信息瓶颈、缺乏技术支撑。从健全机制建设、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创新开发模式、完善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江西绿色金融发展的主要策略,以期破解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资金瓶颈,助推江西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成为美丽中国的"江西样板"。  相似文献   

5.
金融生态环境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法制建设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密切相关,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因素.本文主要论述了法制建设与金融生态的关系,我国目前的金融生态法律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对金融生态法制环境建设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梳理了开发性金融在浙江开展绿色信贷的主要做法,结合实际案例,总结开发性金融支持浙江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并以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科学论断为指导,围绕浙江省"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开发性金融在浙江未来绿色发展中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国家粮食战略工程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性工程.本文以河南省为例,论述要从全局和长远出发搞好粮食生产核心区的金融支持,统筹兼顾解决金融支持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风险控制、金融生态、制度创新、业务拓展等方面完善金融支持体系,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相似文献   

8.
当前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影响金融生态的要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即金融主体是否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生态调节机制是否健全、外部环境是否适合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区域金融生态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伍艳 《海南金融》2007,(4):19-23
本文从区域角度研究金融生态问题,发现我国各区域金融生态存在显著差异,突出表现在:金融市场结构的区域差异、金融机构分布的区域差异、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财政金融政策的区域差异以及信用体系建设的区域差异等方面.由于各区域间金融生态的非均衡性,导致各区域金融抗风险能力、资本形成能力强弱不同,以及区域金融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加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的金融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对于县域金融生态不够重视,县域金融支持不断弱化,直接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要以维护债权为中心,完善金融法律体系,为县域金融生态的改善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加大对县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教育、社保、环保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1.
《青海金融》2014,(11):47-49
生态文明建设在推动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和循环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化隆县为例,就县城金融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本质、影响和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去年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央行行长周小川发表了《完善法律制度改进金融生态》的演说,今年的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把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随后召开的人民银行分支行长座谈会又对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做了全面部署,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成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尽管目前人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国有银行改革、股权分置改革、汇率改革等热门问题上,但市场参与不能不认识到,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必将引致整个金融生态重大变迁,对金融生态链上的每一个节点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金融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支撑,优化金融生态是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切入点.通过借鉴沈阳经济区优化金融生态改革的实践,提出优化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生态应发挥各级政府作用并加强合作,提升创新能力,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搞好小微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4.
姜再勇 《甘肃金融》2016,(12):11-14
文章总结了甘肃丝绸之路对外开放在设施联通方面、贸易畅通方面、民心相通方面等方面的进展,指出了存在进出口贸易体量较小、"请进来"吸力不足、"走出去"能力不足等问题,基于甘肃在丝路开放中的定位与功能,分析了金融支持甘肃对外开放的成效与短板,提出了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有效助推对外开放的政策建议:加大对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大中型企业的金融支持;做好扶贫、科技、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工作;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发展绿色金融;做好跨境人民币业务,提供政策便利;加强网络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服务生态;拓宽金融对外合作交流,创新金融产品等.  相似文献   

15.
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湖北省委、省政府"两圈一带"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鄂西圈"的建设为金融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本文以宜昌为例,对金融支持"鄂西圈"建设情况、支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向政府和金融部门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和对外经济的不断扩展,我国的现代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产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但是在一味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现在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能源极度紧缺等等,这就不得不引起人们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思考.因此,为了缓解目前经济建设带来了众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实现我国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急需要重视并力求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模式.为了保证有效、全面、顺利地发展低碳经济模式,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核心,在整个经济建设中具有不可比拟的分量,只有充分利用金融的支持,为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的一系列服务、资金、产品等提供一定的帮助,才能有效保障低碳经济的顺利发展.与此同时,通过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也能形成一定的理论和数据依据,为政府当局作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政策等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文章总结了甘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现状和金融发展的趋势性特征,指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金融需求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需求、进出口贸易的融资需求、金融风险管理和防控的需求等,分析了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存在的难点及问题,主要是甘肃开放水平相对较低、外贸企业规模普遍不大、资本市场发展缓慢等,最后提出了金融支持甘肃"一带一路"建设的路径选择:建立健全投融资机制,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针对不同国别的风险差异和发展潜力性制定差异化的国别信贷政策,探索新型融资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中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审视与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我国中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金融发展速度滞后、经济外向度不高、政策性溢出严重、法制环境不健全、信用环境缺失等造成了中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失谐.因此,构建和谐的金融生态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完善金融生态法制体系、优化金融信用环境、加快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等,对优化中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实现中部经济与金融发展的良性互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面对我国经济金融的飞速发展,金融生态与金融主体、金融运行、金融的可持续发展的关联度越来越密切,金融生态也被赋予了更深层的含义。金融生态的建设与维护对金融企业追求利润目标,对金融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以及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都有着重要意义。然而,深刻反思金融生态建设的十年,在法制建设、信用担保机制、以企业为主的微观主体的信用意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在在剖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的战略策略。  相似文献   

20.
农村金融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农村金融生态具有高度的人为性、脆弱性等显著特点,集中表现为金融生态主体失衡、金融生态调节失灵、金融生态环境失谐等三个方面.因此,从覆盖面、自我持续性和社会福利的增进程度等方面,构建金融生态主体指标体系、金融生态环境指标体系、金融生态调节指标体系来评价农村金融生态质量,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生态质量,构建公平与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