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根据与经济周期的关系,“产能过剩”可以划分为“周期性产能过剩”和“非周期性产能过剩”。由经济周期引发的“产能过剩”,称为“周期性产能过剩”。而在经济周期的影响之外,由其他因素作用而形成的“产能过剩”,称为“非周期性产能过剩”。根据不同的成因,“非周期性产能过剩”又可进一步划分为“结构性产能过剩”和“体制性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型发展的攻坚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持续30多年的快速发展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使得大量产能逐渐积累甚至过剩,国内需求饱和、海外市场门槛提高以及银行授信过度集中促使产能过剩更加严重,对河南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均被国务院列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本文详细指出了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过程中银行业面临的困境:产能过剩行业识别困难;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困难;银行对产能过剩行业授信规模较大,依赖程度较高;银行贷款从产能过剩行业退出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逐步形成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产能过剩问题也得到不断改善。本文在梳理我国产能过剩的内涵和成因基础上,基于“供给侧—需求侧”分析框架,探讨了对外直接投资缓解产能过剩的内在机制。在供给侧方面,对外投资使得边际产业转移,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并且产生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从而提高产能的利用率来缓解产能过剩。在需求侧方面,对外直接投资产生了出口效应和国际竞争效应,从而提高产品需求来缓解产能过剩。最后,本文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的蓬勃发展可以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改善我国的产能过剩现象,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描述了江苏省整体工业企业的产能利用情况,运用生产函数法的分析结果,论述了江苏省28个制造业细分行业产能利用状况,表明了江苏省所面临的过剩产能供给市场,在此基础之上,从需求的角度分析了“一带一路”所带来的产能需求点—产能流动渠道—产能互通体系,揭示在统一的需求和供给市场中,“一带一路”能够有效消减江苏过剩产能,并从优势和劣势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了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应对产能过剩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社会历经多年快速发展之后,我国当下正处在转型发展的攻坚时期,国内需求饱和、海外市场门槛提高以及银行授信过度集中促使产能过剩更加严重,对河南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均被国务院列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文章针对河南省产能过剩的现状,认为银行业要准确识别过剩行业,针对不同行业设定合适的融资限额,同时要帮助、支持产能过剩行业兼并重组,借助信贷等手段支持产能过剩行业改进技术、拓展销售市场。  相似文献   

6.
产能过剩是目前中西部地区面临的重要问题,河南省由于工业基础差,劳动力素质不高,所承接只能是容纳就业多,拉动相关产业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样造成劳动密集型产业较集群多、产能过剩.通过加强产业集群合作、相关政策制定、电商服务平台的建设等措施,破解产能过剩实现产业集群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化解产能过剩是一个系统工程,“综合运用法律、经济以及必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加强政策协调,形成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合力”是《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确定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毋庸置疑,法律调控手段在各种调控手段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是构建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性机制的基础性内容。但在运用法律手段治理产能过剩的实践当中,经常存在两类误区:一是对法律调控内容的研究和讨论不够深入,法律手段在运用得过程中很难落地;二是把法律问题异化为政策性问题,把法律调控简化为经济调控,最终导致对法律调控的功能、面临的主要问题、法律调控手段构建或完善思路并不清晰、关注度较低,容易陷入运动式治理的怪圈。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作为传统工业大省,在淘汰落后产能、调整工业结构方面,面临巨大压力与挑战。纵观近几年国家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京津冀一体化"、"一带一路"战略的布局实施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要想解决我省的产能过剩问题,进行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那就一定要与时俱进,想方设法与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相对接。发达国家以前在发展到我国现阶段经济水平的时候也遭遇过产能过剩问题的困扰,所以发达国家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方法与经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产能过剩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简单问题,单靠强制压缩产能的政府行为来解决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要依托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找到突破口将我们的过剩产能转移输出到国外,以改善和以更高的水准来发展我省的经济。  相似文献   

9.
陈凤珍  袁春阳 《商》2013,(6Z):101-101
在我国,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一些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经济发展不景气,而房地产行业一枝独秀,房价快速上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其他行业的产能过剩,也就是说是其他行业产能过剩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要求把去产能作为重要改革目标。产能过剩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十分突出的阻碍,且我国的产能过剩现象是长期性的、全局性的、体制性的。文章认为我国现行的产业政策是产能过剩的深层原因,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政策不但没有化解产能过剩,反而使之愈演愈烈。为深化去产能目标在经济运行中的进程,认为应以"走出去"疏通过剩产能化解途径、鼓励新兴产业发展,同时还应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转型机制、多层次的投融资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并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级区域2007—2017年的相关面板数据,利用产出导向的DEA方法测算工业产能利用率,并采用Tobit模型实证研究绿色信贷、地方官员个人特征与工业产能过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有效缓解工业产能过剩,绿色信贷每增长1%,工业产能利用率将上升约0.22%;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的绿色信贷发展对工业产能过剩的缓解作用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省长的学历每上升一个“台阶”,绿色信贷对工业产能利用率的促进作用将平均上升约2.78%;省委书记和省长任职时间的长短对绿色信贷提升工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不明显。与本地晋升的官员相比,“异地空降”的省长更能发挥绿色信贷对工业产能过剩的缓解作用;省长在执政期间出现违纪情况,则会抑制绿色信贷对工业产能过剩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2.
风电虚热?     
5月22日,2009中国风能产业对话资本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上,有专家提出,风电产业今年或遭遇大洗牌。 事实上,风机产能过剩在业内已经不是秘密。对于有点“过剩”趋势的风机产能而言,来自需求端的消息也并不那么乐观。  相似文献   

13.
刘航  李平  杨丹辉 《财贸经济》2016,(5):91-105
按照直观理解,出口与产能过剩成反比例关系,出口旺盛时企业将扩大产量并提高产能利用率,反之则为避免滞销而控制产量,导致产能过剩加剧.然而,这仅是出口波动对产能过剩的“销售效应”.对于一些企业不排除存在“竞争效应”,即出口疲软时企业面临更激烈的国内竞争,进而为降低成本可能加大既有产能的使用负荷,反而可缓解产能过剩.本文基于2001-2013年中国制造业数据检验了出口波动与产能过剩的关系,发现出口波动不能显著地解释产能过剩.在中小企业或非国有资本比重越高的行业中,出口与产能过剩的负向关系越明显,“销售效应”占主导;反之,在“竞争效应”作用下,二者关系越可能为正.因此,外需冲击对不同行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存在差别,粗放拉动出口未必对化解产能过剩有预想的效果.借助外部市场治理产能过剩,应向不同规模及不同所有制的出口主体提供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4.
2013年,我国工业企业产能综合利用率低于80%,2014年一季度降为78.3%,这说明我国的产能过剩状况严峻,产能过剩总量的加剧和越来越多过剩行业的增加,成为了阻碍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阻力,尤其对宏观经济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产能过剩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钢铁工业产能过剩的危害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钢铁产能过剩的危害 在金融危机导致钢铁需求大幅萎缩和钢铁投资快速增长的双重影响下,目前我国钢铁工业产能过剩矛盾已经相当突出。据估算,我国过剩钢铁产能总体规模已经高达1.5—2亿吨,产能过剩率超过30%。这样庞大的产能过剩,给钢铁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危害和冲击。  相似文献   

16.
周期性产能过剩与体制性产能过剩叠加形成的中国式产能过剩困扰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基于1999-2013年中国钢铁企业数据,本文检验市场需求与政府干预对企业产能和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我国钢铁行业的周期性产能过剩具有非对称性,体制性产能过剩加速了周期性产能过剩的形成,市场需求和政府干预是形成中国式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外部需求增加在刺激企业扩张产能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业的产能利用率,而政府补贴引致的产能增加加剧了企业产能过剩;与国有企业不同,非国有企业的周期性产能过剩特征表现不明显,市场需求只有与政府补贴因素共同作用才会对非国有钢铁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新能源快速发展同时,并网难、资源浪费、产能过剩、关键技术缺失和质量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也暴露无遗,制约着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在新能源快速发展同时,并网难、资源浪费、产能过剩、关键技术缺失和质量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也暴露无遗,制约着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究其问题背后原  相似文献   

18.
在符合严格假设条件的行业竞争市场中,行业产能过剩—市场均衡—产能再过剩—市场再均衡的过程将会自动循环进行,而这一过程的结果是市场价格不断下降,低成本企业不断替代高成本企业,社会资源因此得到更有效的利用;现实市场往往不能完全满足上述模型的假设条件,政府调控应充分运用经济手段,从理想市场模型的假设条件入手,引导产能过剩问题向着提高资源运用效率的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浅谈我国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曼  肖燕 《北方经贸》2010,(4):12-13
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也是最大消费国,中国现在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尤为复杂,最大的挑战来自在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的钢铁行业。我国要抑制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促进结构化调整应切中产能过剩的“要害”;不能单纯以规模论优劣;多角度实践兼并重组。  相似文献   

20.
“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也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时常面对的问题。在我国并不成熟的市场环境下,诸多非市场因素的存在一定程度加快了产能过剩现象发生的频度,削弱了市场机制对产能过剩的自我纠正作用,放大了产能过剩的负面效应。正确对待我国工业领域的产能过剩现象,需要推动政府在经济调控中的“补位”与“退位”,积极引导和推动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