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视并不断完善宏观经济控制,是台湾30余年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台湾从“统制经济”走向“有宏观控制的市场经济”,是通过外贸、金融体制方面的一系列调整实现的。八十年代以来,台湾当局围绕推行“自由化、国际化”经济政策,逐步减少行政干预,完善市场机制,进入宏观经济控制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一句话新闻     
台湾当局修正今年经济增长率为 4. 57%。   台湾当局扩大公共投资 1 115亿元刺激经济增长,预估增长率可提高 0. 7%。   台湾当局将以“绿色台湾、活力台湾、建设台湾、优质台湾、魅力台湾”为建设方向,其建设计划预算为 8 100亿元。   台湾当局近期宣布人事变动,“国科会主委”由台交通大学副校长魏哲和接任,“环保署长”由郝龙斌接任。   台湾上网人数突破 626万,上网普及率达 27%。    2月份台湾基层劳工失业率创新高,超过 4. 7%。   台湾经济当局投资 5亿元,推动企业研发联盟。   台湾今年将投资…  相似文献   

3.
关于台湾经济边缘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经济边缘化的根本原因是台湾当局坚持“台独”路线、拒绝“三通”;最后对台湾的经济边缘化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八十年代以来,台湾经济发展转入新的转型时期。本文将就台湾金融“国际化”的动因背景及发展前景等问题浅作分析。 一、台湾金融“国际化”政策目标及其实施 金融“国际化”是台湾当局出于政治和经济目的,以及台湾经济迅速发展的客观现实于1984年提出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5.
2000年台湾经济发展的基本估计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张冠华一、现阶段台湾经济的发展特征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岛内外一系列经济因素的急剧变化,促使台湾传统的经济发展型态以及产业结构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期。台湾当局也因此采取了一系列大幅度经济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6.
一、台湾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过程战后,台湾经济经过几次转型,发展较快。第一次转型出现在60年代初,由替代进口工业化转变为出口导向工业化。第二次转型出现在70年代,由轻工业为主转向重工业为主。第三次转型出现在进入80年代之后,台湾当局提出“国际化、自由化和制度化”,以工业升级为核心,进一步开放台湾经济,试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当前,台湾当局的“三化”方针。  相似文献   

7.
台湾资讯产业“西移”与经济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台湾资讯产业发展和“西移”概况。其次,从岛内外因素、资讯产业链以及“西移”实际成效等方面,分析“西移”与台湾地区经济安全的关系,认为台湾资讯产业“西移”并未危及台湾地区经济安全;但由于台湾研发资金投入不足和人才缺乏,台湾地区经济存在着安全隐忧,这些都急待台湾当局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8.
战后台湾经济显著发展,台湾从农工并存的二元经济社会进入工业化的现代社会,并跻身于“新兴工业化地区”的行列,其经济发展过程具有独到之处。通过对台湾经济的发展过程及台湾当局的经济对策和发展战略的调整可以看出,在整个20世纪,台湾当局制定了较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辅之以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台湾经济获得增长。但是,台湾经济在发展的同时,没能解决其经济自主、技术自主开发,摆脱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关系。尤其是在80年代提出的产业升级战略并没能达到预期目标,从而导致目前经济陷入困境,制约了今后台湾经济的发展。面临台湾…  相似文献   

9.
新年伊始,步履维艰的台湾经济仍面临许多变数,台湾当局领导人的元旦讲话就为之再加了一道紧箍咒。他提出要在2006年推出“台湾新宪法”、2007 年举办“新宪公投”的时间表。并把两岸经贸政策由“积极开放、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来,在一些跨国企业总部撤离台湾之时,在台湾当局推动“高附加价值制造中心”及推动岛内外在台设立研发中心的优惠政策引导下,一些岛内外大企业为合理部署与布局两岸产业分工体系,自2002年以来,在台设立研发中心有升温趋势。这一趋势将对于下一波台湾经济转型及两岸产业分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积极鼓励设立研发中心近年来,台湾当局对经济与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积极鼓励海内外企业在岛内设立研发中心与营运总部,希望将台湾建成“高附加价值制造中心”,以及“台湾研发,祖国大陆生产”的两岸分工格局。2001年,时任台湾“经济部长…  相似文献   

11.
春节前夕,台湾“行政院经建会”、“经济部”又提出刺激景气措施若干,效果难以预测。去年年中以来,台湾当局面对经济衰退,不断提出振兴经济的措施,但效果却微乎其微。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台湾《工商时报》近日发表社论——  相似文献   

12.
中小企业     
台湾当局把扶持具地方特色的中小企业列入台湾“6年发展计划”台湾当局今年将社区与地方产业特色的中小企业,列入2008年6月台湾重点发展计划。目前,台湾社区型中小企业高达85万家,至今已成功扶持超过70个社区及地方特色产业,每年约创造300个工作机会及保障2000个传统产业从业人员的工作权。台湾当局表示,由于台湾经济环境及消费习惯的改变,科技产业的兴起,小企业及地方传统产业快速没落,因此,当局要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台湾将对中小企业台商资金回流给予租税奖励台湾当局为了鼓励不符合企业经营总部设…  相似文献   

13.
6月20日台湾电视新闻频道的“黄金档”时段,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坐上了主播台,以电视“开讲”的方式,对国民党“立委”提出的罢免十大理由以及家庭成员的一系列丑闻、弊案全面回应。陈水扁用了大约2个小时的时间为自己和家人辩解。台湾年代电视台在直播陈水扁  相似文献   

14.
连战、宋楚瑜相继登陆,引发台湾岛内一系列剧变。“连胡会”主张的促进两岸经济合作,在岛内得到多数人的赞同。面对这一趋势,台湾当局近日以“连胡会后两岸经贸情势及共同市场之展望”为题进行研讨。台“经济部长”何美玥提出“政府以回归世界贸易组织(WTO)架构谈判,朝FTA(自由贸易协议)迈进”来作响应,立刻遭到部分“立委”的质疑。“立委”赖士葆等人表示,“政府”朝FTA迈进的说法前后矛盾,台湾是以“台澎金马关税领域”会员体身份加入WTO,不是以国家身份加入,FTA是国与国之间签署  相似文献   

15.
目前,台湾当局正紧锣密鼓上下动员,掀起一股加入关贸总协定(GATT)“热”,台“行政院”及所属各经济部门成立了各种名目繁多的“入关”对策小组,研拟对策,台当局头面人物纷纷出来讲话,大谈“入关”问题,台湾“入关”问题究竟如何,下面让我们追踪一下台湾“入关” 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在八十年代以前,台湾当局对私人资本向海外投资的申请采取严格控制的政策;八十年代以后这种政策有所改变。目前,台湾当局和台湾私人资本对美国的“加勒比海盆地方案”表现得异常热衷。台湾当局积极支持台湾私人民间资本投资于这个地区。我们对这个问题应该给予注意。  相似文献   

17.
<正> 8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当局大力推行金融自由化、国际化政策,特别是1991年6月,台湾“行政院”正式确定将设立国际金融中心纳入“国家建设六年计划”,其目的在于要把台湾发展成为与香港、新加坡并驾齐驱的亚太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本文拟就台湾建立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内外部条件、经济影响及发展前景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台湾能取代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吗?许心鹏去年7月份,台湾当局通过了实施“振兴经济方案”,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加速产业结构升级”、二是“发展台湾地区成为亚太区域营运中心”.其中,国际金融中心的“创办”重又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一)实际上,台湾早...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东南亚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及台湾岛内投资环境的不断恶化,台湾对东南亚国家的投资日渐增大,目前,东南亚已经成为台湾最主要的海外投资基地之一。鉴于多重利益的考量,1993年台湾当局正式推出了以东南亚国家作为今后台湾对外投资和贸易重点地区的经济“南向政策”,以推导于岛内难以生存、发展和经营困难的产业前往东南亚投资,谋求产业发展“第二春”。  相似文献   

20.
林长榕 《特区经济》2002,(11):34-38
<正> 旅游直航是台湾经济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 两岸“三通”将为旅游直航开辟广阔的前景,直航旅游可为两岸“三通”寻求新的突破。尽管台湾当局至今还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但迫于岛内广大民众的压力,也不得不开放所谓的“小三通”。2000年1月17日,迫于福建省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台湾大甲镇澜宫7000名妈祖信徒要求直航福建莆田湄洲岛朝拜妈祖的压力和台湾“大选”选战的需要,台湾“交通部”宣布,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