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8 毫秒
1.
文章通过一系列的室内三轴剪切蠕变试验,探讨了南宁膨胀土在分级加卸载条件下的蠕变特性。研究表明:南宁膨胀土在长期荷载作用具有明显的蠕变特征,总体为衰减型蠕变;在卸载后,土样产生回弹变形,回弹变形随荷载增大而增大;应力历史对膨胀土蠕变变形具有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2.
王彦霞 《科学决策》2008,(10):153-153
工程实践中,经常发现一些楼板裂缝是顺筋开裂、一部分裂缝进行修复开槽时发现是线管埋设问题如多重管重叠、管线未固定于上下皮钢筋当中造成上下偏位导致的混凝土开裂,另外相当一部分是由于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大或不够而导致的混凝土开裂,既存在于楼板面层也存在于天棚处。楼板裂缝的产生无论从受力角度来分析,还是从通过一定施工措施降低变形作用引起的楼板裂缝方面来看,都反映出与钢筋工程有着相当的关联度。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吉林省长春市某快速路变截面连续钢箱梁桥的承载能力,结合实际工程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对该钢箱梁进行静载及动载试验检测.系统地介绍了检测方法和过程,测量不同截面在各级荷载工况下的应变,进而分析鉴定箱梁实际的极限承载能力,并对实测数据与MIDAS模型计算的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钢箱梁满足承载能力的设计要求,可为类似桥梁的设计及荷载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国省道公路养护施工受材料、环境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国省道公路养护预制装配式沥青路面结构的思路。通过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国省道公路预制装配式沥青路面结构的三维仿真模型,模拟计算车辆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进一步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沥青面层厚度、玻璃纤维增强刚性基板GFRP基板(Glass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厚度、基层厚度、沥青面层模量和GFRP基板模量等对预制装配式沥青路面结构表面弯沉值、沥青面层层底拉应力、沥青面层层底剪切应力及路基顶面压应力的影响,最后对比分析了基层带裂缝与无裂缝模式下国省道公路装配式沥青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通过仿真试验,得到了国省道公路养护装配式沥青路面结构的预制装配块的最佳平面设计尺寸,以及不同参数对装配式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影响程度的大小排序和装配式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随不同参数变化的具体规律。设计合理的国省道公路装配式沥青路面结构受力良好,具有较好的抵抗沥青面层反射开裂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灌浆套筒连接装配式结构有限元计算工艺的标准化程度,提出“弹簧-梁-块单元”模型等效套筒灌浆连接的传力作用。首先分析灌注砂浆内力状态,然后抽象出“弹簧-梁-块单元”模型模拟砂浆与套筒及钢筋连接,最后对一种钢制钢筋套筒灌浆连接试件进行建模计算,并与以往试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遵循一定的建模标准“弹簧-梁-块单元”模型能够高质量等效套筒灌浆连接传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钢材制造技术的发展,钢筋的高强度和高塑性不能共存的难题得到了成功解决,屈服强度达600MPa情况下,伸长率仍能满足规范要求。高性能钢筋的应用,无疑将有效提高结构抗力,减小钢材用量,降低施工难度。文章通过模型试验,对高性能钢筋混凝土梁在化爆作用下的抗弯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探索了高性能钢筋与混凝土的协同工作以及高性能钢筋混凝土梁动载抗弯计算等情况,为推广高性能钢筋在防护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坝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温度变化、基础变形、荷载作用、收缩徐变、施工工艺以及材料质量等等。研究裂缝成因的目的就在于探索适当、合理的控制措施,以解决这些质量通病。  相似文献   

8.
某桥跨布置为5×30m装配式T梁桥,结构简支,桥面连续。下部结构为柱式墩、钻孔灌注桩基础,重力式台。设计荷载等级:汽-20级,挂-100级。桥面组成为:护栏0.25m+人行道0.75m+行车道8.6m+人行道0.75m+护栏0.25m。8-14cm的砼桥面铺装,桥台处设置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两个推出件疲劳试件和两个木-混凝土组合梁疲劳试件,研究栓钉剪力连接件在木-混凝土组合梁中的疲劳性能。根据国外实体木-混凝土组合桥梁在公路I级情况下单个剪力连接件承受荷载情况,对推出件进行200万次循环的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推出件在200万次循环作用下整体结构没有发生破坏,但在螺栓和木块的交界处会因反复荷载出现孔洞,木块发生变形,局部发生破坏。组合梁在承受循环荷载时支座处的剪力连接件最先发生失效,木梁与混凝土板最先发生分离。同时通过有限元模型分析验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得出有限元分析云图与试验现象一致。  相似文献   

10.
实际使用中的沥青路面在行车荷载以及自然因素的作用下,会逐步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害,裂缝是其中最主要的破坏形式之一.从产生的时间顺序上看,可将裂缝分为初期裂缝和裂缝发展两个阶段.前者虽然对于路面的使用性能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外界水份会从裂缝侵入.因此,会造成裂缝附件的路面强度降低,而随着侵入水份的增加,强度降低趋势会更加明显.并且在大量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使得侵入水份对结构产生冲刷破坏,最终导致沥青路面的结构性破坏.  相似文献   

11.
预制管桩因承载力高、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在房建等工程基础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公路桥梁中应用较少,此阻碍其进一步发展。因此,结合福建省某近海公路桥梁预制管桩应用的工程实例,从桩基础选型、设计、承载力及施工要点分析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预制管桩相对于灌注桩,在承载力、经济性及施工等方面更具有优越性;近海环境下可考虑加大保护层厚度、改进桩身材料、采用免蒸养工艺、优化桩间连接等措施改善管桩耐久性;提出的植桩工法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是可行的,且计算结果富余较大。  相似文献   

12.
张博华 《科技和产业》2023,23(17):212-220
在我国加快建筑产业转型和“碳中和”的背景下,面对我国多高层装配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量化研究不同形式装配式剪力墙之间碳排放量及性能的关系规律,建立物化阶段构件的碳排放计算模型,比较不同连接形式装配式剪力墙的碳排放计算差异。结果表明:碳排放计算差异主要体现在不同形式装配式剪力墙的工艺流程方面,单位体积不同连接方式装配剪力墙的碳排放量差距较小;装配式剪 力墙连接方式较大程度影响其碳排放量和性能提升。  相似文献   

13.
采用湖南郴州王仙岭地区的一座500KV线路ZB1酒杯型直线塔的工程实际数据,采用空间桁架理论,在ANSYS中建立有限元模型,并验算输电塔塔架在其自重、覆冰荷载,风荷载和导线张力的共同作用下塔架的承载能力。在不同的工况下得出输电塔塔架中相对薄弱的位置,薄弱位置在塔颈和塔身处,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对比优化前后的输电塔塔架,承载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依托茂湛高速采集白加黑路面段落路表病害、内部结构病害、承载力状况等数据,分析得出:湿热地区白加黑路面路表病害中裂缝类病害占比95%以上,其次是松散类病害,变形类病害较少;内部病害以贯穿裂缝为主,水泥板底脱空情况普遍。通过对比不同种类病害发生的比例、位置、上下结构层位对应状况,分别揭示了主要病害类型的发育机理。最后,结合高温、潮湿、重载的交通环境条件,推荐了白加黑路面状况的评价指标和病害处治方案。  相似文献   

15.
测量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容纳能力对于优化农民工的社保覆盖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论文回顾了研究人口容量的相关成果,并对其中的产业分析模型和土地承载力分析模型进行了改进,使其运用于研究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容纳能力。最后,提出了关于这项指标的启示和应用,期望为政府完善就业政策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肖成 《科技和产业》2024,24(5):233-238
现有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分析模型没有建立地基承载力的边界条件,导致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测量情况误差较大。因此,在远景施工影响下,以北京市大兴变电站为例设计变电站地基承载力特征分析方法,为综合施工方法提供保障。计算岩土力学特征参数,分析岩土微粒与周边应力的关联,将其分为光滑面与粗糙面,分别计算地基两侧土体力学特性,经多点交叉建立地基承载力边界条件,构建变电站承载力数学模型,计算区域地基承载力上限,匹配综合施工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得到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数值的误差约为11.35%,准确性较高;实验组的总费用为73 646万元,施工方法的建设费用较少,远景施工影响下的变电站地基承载力特征分析及综合施工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董薇  黄待望 《科技和产业》2022,22(10):346-350
对江西红黏土路基填料进行干湿循环试验,比较不同压实度的红黏土试样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裂隙发育情况。试验所用红黏土在最优含水率附近,力学性质较好,即使压实度降低到87%,依然能满足抗剪强度和压缩性要求。同时考虑规范对于最低压实度的要求,对压实度为90%和93%的试样进行干湿循环试验。结果表明:在经过6次干湿循环作用后,90%和93%的试样均产生明显的裂隙;93%压实度的土样,相比90%压实度的土样,裂隙发育宽度更细,网状裂隙包裹的土块面积大,边缘土体跌落少,完整性更好;但提高压实度不能防止裂隙的发育,只能抑制裂隙的进一步发育。试验结果可为研究红黏土作为路基填料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路用性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原文杰 《科技和产业》2021,21(11):320-325
为研究裂纹角度对红砂岩局部化带演化的影响,制作了无预制裂纹、预制0°/45°/90°裂纹的4种试样并开展单轴压缩试验,利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分析单轴压缩试验中试样局部化带变形演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无预制裂纹试样局部化带产生于固定端,与加载方向呈无固定形式向加载端演化;预制裂纹试样局部化带产生于裂纹两端,其中0°裂纹试样局部化带与加载方向呈一定角度向加载端演化,45°裂纹试样局部化带与加载方向呈平行方式向加载端和固定端演化;90°裂纹试样局部化带呈"X"形向加载端和固定端演化;在相同的加载方式下,裂纹角度直接影响试样的最终破坏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