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发行应慎重准确地选择粮棉加工企业客户,坚持严格的信用评估办法,要切实加强对粮棉加工企业的信贷管理,建立风险预警和信贷资金早期退出机制,力保信贷资金安全。  相似文献   

2.
杨家生  刘振 《理财》2003,(2):39-39
随着粮棉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粮棉市场经营主体已由单一的、处于垄断地位的国有粮、棉系统,向国有、集体、私营等多种经营主题转变。粮食购销企业赖以生存的各种费用补贴来源逐步减少,棉麻购销企业的垄断地位被打破,这也给农发行对收购资金的监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压力。一、农发行在收购资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1.监管难度增大。主要表现为:一是监管与被监管的矛盾日益突出。检查发现个别企业不配合农发行监管,挖空心思逃避监督,以最大限度取得“可用资金”来摆脱目前的经营困境。二是企业经营困难与日常必要开支的矛盾。稽核…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粮棉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以及国有粮棉油购销企业的陈粮、陈棉和陈油库存逐步消化,农发行的信贷规模不断趋于缩小,并逐渐呈现出经营能力与经营业务明显不对称的状况。因此,如何调整农发行的业务范围已经成为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领导以及农发行全行干部职工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农业发展银行与粮棉购销企业利益攸关。粮棉购销企业是农发行服务和监管的对象,依靠农发行的资金支持才能完成收购任务,实现“不打白条”,确保国家粮棉收购和市场供应;而农发行收购贷款的使用效益、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也离不开粮棉购销企业配合来实现,并最终要通过粮棉购销企业来体现。眼下,农发行强调对粮棉购销企业实施动态封闭管理,目的就在于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防范金融风险,确保收购资金持续稳定封闭运行,同时促使粮棉购销企业朝转换经  相似文献   

5.
王英聚 《西安金融》2003,(3):19-19,14
加WTO后,开放国内农产品市场,国内市场要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国内粮食市场竞争加剧,农发行增量贷款风险的形势更加严峻,主要表现在:粮棉企业经营性风险上升,随着粮棉购销市场的全面放开,非保护价收购范围进一步增加,粮棉企业将按照市场机制自主经营,企业的市场风险将直接转变为农发行的信贷风险。在实际收购资金封闭管理的基础上,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有效防范贷款增量风险,就成为目前农发行信贷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金融体制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县级农发行在专司政策性粮棉收购资金的供应和管理职能后,开始将业务范围拓展至支持粮棉油生产、流通和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本就此提出了县级农发行职能调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粮棉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农发行履行职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山西来说,占全省粮食购销三分之二以上的玉米退出保护价以后,共有五个市地、七十余个县市的粮食经营基本变为非政策性的粮油购销。收购政策的变化使粮食购销企业购销业务经营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给农发行信贷管理带来了新的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玉珍 《新疆金融》2005,(12):94-94
随着粮棉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发展,农发行的贷款载体面对着—个相对开放的客户群体。在这种条件下,农发行既要培养和维护老的、大的优质客户,使这些客户的信贷关系持之以恒,又要在商业银行的竞争中寻求和发展新的优质客户。因而,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构建具有农发行特色的客户关系管理,就显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随着粮棉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对粮棉收储企业政策上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农发行信贷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管理支持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必须要作出根本性的改变。尽管目前农发行的贷款对象已有所调整,但农发行要把对粮棉企业的全面封闭被动管理转变为参与了解掌握企业经营、促进搞活自己经营效益,在促进企业实现预期效益的同时,发展自己、提高自己、推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粮棉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棉花收购市场全面放开,粮食保护价收购范围逐步缩少,改变了粮棉流通格局及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经营行为。同时也给农业发展银行在收购资金封闭管理工作中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本重点分析了粮棉购销市场化改革对农发行信贷业务产生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拓展农发行信贷业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陈建中 《金融纵横》2004,(5):F0003-F0003
农发行江苏省分行成立十年来,认真履行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大力支持粮棉油购销,强化信贷支农,取得明显成效。十年来,累计发放各项贷款约2000亿元,支持企业收购粮食1100余亿斤,油料20余亿斤,棉花4800余万担,有力地促进了江苏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粮棉流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农发行江苏省分行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确立“讲政策、防风险、谋经营、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于2002年开始的对政策性粮棉收储企业全面实施有效资产抵押担保工作,对于维护农发行债权,督促粮棉企业加强资金管理,打击个别粮棉企业的恶意逃废债行为都有着重要意义。但此项工作目前面临粮棉企业经营观念落后,贷款抵押担保手续繁琐、收费高,部分粮棉企业经营状况恶化等难点,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取得政府部门的支持,以及加强金融服务等配套措施,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闫玲 《西安金融》2001,(8):45-46
加强对粮棉购销企业信贷监管,把管理和服务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提高监管水平,是农业发展银行的工作重点,本文针对棉花信贷管理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如何加强棉花信贷监管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农发行要控制贷款质量,中央政府应该实行更加市场化的粮棉油流通体制改革,地方政府应该完善地方金融生态,打破企业的软预算约束预期,农发行应该加强对内管理,硬化基层经营机构的预算约束,确立效率型业务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粮棉油附营企业贷款自1998年12月20日与粮食收储企业剥离,划转到农业银行管理后,对附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农行业务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和影响。经过半年的运作表明,粮棉油附营企业的经营管理已经左右着农行专项业务乃至整体业务的经营大局,由此,稂棉油附营企业的信贷管理工作面临着艰巨任务和新的挑战。最近,我们对黄冈市农行粮棉油附营企业经营现状与信贷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  相似文献   

16.
赵峰 《新疆金融》2005,(12):78-79
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业务已由过去传统的粮棉油购销储贷款业务扩展为粮棉油购销储加工贷款业务,贷款对象从单纯的国有、集体性质的粮棉油购销储企业扩展到各种性质的粮棉油购销储及加工企业;同时,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技改贷款、粮油合同收购贷款、棉花预购贷款、化肥储备贷款等也应运而生。随着农发行信贷业务的扩大,以前受客户少、流通环节单一且投入信贷管理人力资源多的粮棉油购销储贷款封闭管理模式将发生变革,取而代之的将是与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相匹配的信贷封闭管理和灵活多样商业性及加工性的贷款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2006年7月。银监会批准农发行扩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业务范围和开办农业科技贷款业务,这是继2004年农发行开办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业务后又一次重大业务拓展。在新业务开展中,农发行按照审慎积极、有效发展、严格管理、控制风险的原则办理业务,不仅贷款业务得到了迅速发展,贷款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经营效益得到明显提高,而且,还有效地支持了粮棉收购,保护了农民利益,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8.
粮棉购销企业走向市场后,政策性信贷管理模式由封闭管理向风险管理与封闭管理并重的模式过渡。风险管理的核心,是以企业承受风险能力的大小来确定贷款放与不放、放多放少。正确评定企业承受风险能力,要借鉴国际通用的内部评级法,建立识别、预警、监测、责任的风险评价系统,不能简单地以企业信用等级代替全面的客户评价。  相似文献   

19.
古明 《新疆金融》2006,(1):45-46
完善金融服务是银行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随着粮棉购销市场化的推进以及农发行业务范围的逐步拓宽,如何做好新形势下金融服务是当前工作的难点和焦点。一、借鉴金融同业的先进经验,转变服务理念,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过去,农发行长时间经营单一的政策性业务,贷款对象是特定的粮棉收储企业,政策性亏损有财政兜底,服务质量与经营关系不明显,因而缺乏强化服务意识的内在动力,员工的服务理念普遍停留在等客上门、文明服务的浅层次上。随着农发行经营性业务的拓展,与商业银行现有业务的交叉以及粮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粮棉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粮棉购销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农发行经营管理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与市场化形势不相适应,给当前的业务经营带来严重的困难,如不尽快解决,将会影响到农发行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